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黄沙梁(节选)
刘亮程
四、比早晨更早的一个时辰
①比早晨更早的一个时辰,残月村边,疏星屋顶,一只未成年的雏鸡,冒失地叫了两声。人迷迷糊糊醒来,穿好裤子,摸一把锨就下地了。
②以后的早晨,人再听不到这只雏鸡的鸣叫,它可能从此默默无闻,雄气不振,一辈子在母鸡面前抬不起头。这只没长大的小公鸡,鼓了一嗓子劲,时辰没到抢吼了两声。现在它尴尬地站在暗处,听众鸡的讥笑和责骂,那是另一种方式的鸡鸣:黑暗,琐碎。一个早晨的群鸡齐鸣就这样给唱砸了。
③在大地还一片漆黑的时候,一个人心中的天悄然亮了。他爬起来,操一把农具,穿过鼾声四起的村子,来到一片地里,暗暗地干起一件事。他的心中异常明亮,要干的事清清楚楚摆在面前,根本用不着阳光、月光或灯光去照亮。天亮后当人们醒来,世界的某些地方已发生了变化,一块地被翻过了,新砌的一堵土墙耸在村里,一捆柴火堆放在院子里……干活的人却不见了,他或许去做另一件事了,也可能接着睡觉去了。原先看得很清的一些事渐渐看不见了。也许是被自己干完了,也许活儿悄然隐匿了。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活儿迟早还会出现在一生里的。
④我们挥锄舞镰在阳光明媚的田野上劳动时,多少人还在遥远的梦中,干着比种地更辉煌更轻松也更荒唐的事情。在那些梦中我们一个个莫名其妙地都消失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归属了他们,我们漂亮的房子留给了他们,还有钱、粮食。在梦中他们制造了这样的结局,大白天见到我们,暗怀心事,神情异样。而当我们昏昏欲睡时,又有多少人悄无声息地干着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某一个早晨我们睁开眼睛,村子变成另一副模样。那些早醒的人们改了路,推倒又新盖了房子,把沉睡的我们抬到一边。还重选了村长,重分了地。又像搬家具一样把我们睡着的身体挪到另一间房子的另一张床上。让我们醒来不敢相信,把眼前的现实当作一场梦,恍恍惚惚、轻轻飘飘混完一生中剩余的日子。
⑤村庄就是一艘漂浮在时光中的大船,你一睡着,舵便握在了别人手里,他们像运一根木头、一麻袋麦子一样把你贩运到另一个日子。多么黑暗的航行啊。你的妻子儿女、牛、房子和家具都在同一条大船上,横七竖八睡在同一片月光里,互不认识。到岸后作为运费,他们从你生命中扣除一个夜晚,从你的屋墙上剥落一片泥皮,从你妻子的容颜上掠去一点美丽……
五、整个白天村庄都在生长
⑥整个白天只有老人和狗,守着空荡荡的村子。阳光一小步一小步迈过树梢和屋顶。土路朝天,晾晒着人和牲畜深深浅浅的脚印。
⑦花花绿绿的鸡们,早早打完鸣,下完蛋,干完一天的事情,呆站在阴凉处,不知道剩下的半天咋度过去。
⑧猪像一群大腹便便的暴发户,三五成群,凑到破墙根和烂泥塘里,你拱我的屁股,我咬你的脖子,不住地放着屁,哼哼唧唧,嚷嚷着致富的事。
⑨狗追咬一朵像狗的云,在沙梁上狂奔。一朵云下的黄沙梁,也是时间的浮云一朵。吹散它的风藏在岁月中。
⑩坐在土墙根打盹的老人,头点一下又点一下,这个倔犟的人在岁月中变得服帖,他认了命。
整个白天村庄像一个梦景,人都到地里去了,留下一座空村。你找一个人,只能找到一院空房子,院门紧锁,或者敞开着。一个人的家闲置在光阴里,树静静站立,墙默默开裂,鸟悄悄落到屋顶又飞去。人不在时,阳光一样公平地朗照着每一个院子,不会因为谁不在家而少给谁家一束光明。
你要找的那个人,此刻就在村庄周围的某一块地里,悄无声息地干着自己的一件事。他不老也不年轻,无论你哪年哪月见到他,都是这副不变的样子。似乎生死枯荣只是草木和庄稼的事,跟他毫无关系。他的锨不快也不钝,锨把不细也不粗,干活的动作不紧也不慢。他不知道你来找他。知道了他会哪都不去在家等你,不管你找他的事多么不重要。他生活在如此偏远的一个村子,一辈子都不会有几个人来找他。
他过着一生中一个又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摆在眼前的活,还和昨天一样多、一样重,也一样轻松。生活就是这样,并不因为你生活了多少年日子就会变得好过。农活更是如此,不是你干掉一件它就会少一件。活是干不完的,你只有慢慢地干着活把自己的一生消磨完。活是个好伴儿,尤其农活,每年都一样多,一样长短的季节。你不用担心哪一年的活会把你压得喘不过气,也别指望哪一年会让你闲得没事。活均匀地摊在一辈子里。除非你想把它攒堆,高高地堆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许多人年轻时都这样,手伸得长长,把本该是好多年后干的事情统统揽到某一年里,他们自以为年轻力盛,用一年时间就能把一辈子的活干完。事实证明,他们忙到老都没有闲下来。
活是人干出来的。
有些活,不干也就没有了。
一辈子干不完。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此刻正仰面朝天,躺在另一块地头的荒草中。每天早晨,他和人们一起扛着锄头离开村子,没人知道这一天里他都干了些啥。天黑时他又混在收工的人群中回到村里。其实,即使他躺在家里睡上一年也没有人管。但他不这样,他喜欢躺在草中,静静地倾听谷物生长的声音,人和牲畜走动的声音。人寂静下来的时候,就会听到远远近近许多事物的声音。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大地的声音,天空的声音。一个人在荒野中,静静地倾听上一年、两年,就会听上瘾,再不愿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他明白了大地的和声并不缺少他这一声,却永远缺少他这样一个倾听者。
(节选自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文本二:
郭慕清:您在创作中,是怎么从平常事物中挖掘到那些美感的?
刘亮程:首先:事物本身不平常,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其实是我们误解了它们。
郭慕清:误解了它们?
刘亮程:人一直在误解平常之物,用平常来描述它们。
(节选自《事亦可惊心动魄》,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人类的角度揣摩鸡的世界,体现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也表现了他对那只雏鸡提早打鸣而惊扰自己睡眠的不满。
B.第④段以奇诡的笔触描绘了农人的梦境,隐晦地表现了现代化文明对农村造成的冲击和改变,作者对此虽然充满惋惜,但也能接受。
C.文中多次出现的“一个人”并非特指某个人,而是众多农人的缩影,代表着群体形象,在“他”身上寄托着作者对土地和传统生活方式的依恋。
D.本文主要以对村庄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展示农人生活为主,按照时间顺序行文,使“时间”以具象的形式呈现,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7.关于文本一第⑥至⑩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多个场景展现了村庄中缓慢悠闲的生命状态,充满了乡土气息,蕴含深刻的哲理思考。
B.分别将对鸡、猪、狗的描绘独立成段,有利于展现不同生命的独特性,增加真实感。
C.从描写村庄里的老人与狗起笔,再以狗与老人收笔,在结构上形成一种呼应,浑然一体。
D.语言朴实无华又精准独到,从作者的用词不难看出,相比村庄的鸡、猪等动物,他更喜欢狗。
8.文本一第 段“有些活,不干也就没有了”的表述言简意丰,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9.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分析文本一中写出了哪些看似平常事物的“不平常”。(6分)
答:
答案:
6.C(A项,“对那只雏鸡提早打鸣而惊扰自己睡眠的不满”错,作者用人类的角度揣摩鸡的世界,主要是从人所熟悉的角度来展现鸡的世界,以及通过鸡的行为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表现对雏鸡惊扰睡眠的不满。B项,“农人的梦境”错,第④段描绘的是那些“干着比种地更辉煌更轻松也更荒唐的事情”的人的梦境;“但也能接受”错,根据原文“让我们醒来不敢相信,把眼前的现实当作一场梦”可知,作者尚未能接受这样巨大的改变。D项,“按照时间顺序行文”错,本文并未按照时间顺序行文。)
7.D(“相比村庄的鸡、猪等动物,他更喜欢狗”错,文章对鸡、猪、狗的描绘是客观的,展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状态,并没有体现出作者对这些动物有喜好之分。作者只是通过对它们的描写来展现村庄的生活场景和氛围,而不是表达对某些动物的喜爱或厌恶。)
8.①“活是人干出来的”,“活”是人的主观活动,“有些活”如果没有人来完成,也就不再存在。②人生的活和农活一样是干不完的,均匀地分摊在人一生中的每个时期,与人相伴一生。③人无需“抢活”,反而可以在干不完的活里学着“忙里偷闲”,在静下来的时间里倾听大地的声音。(每点1分,答满三点给4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9.①村庄的动物:刘亮程展现了村庄中常见的几种动物的行为和状态,同时赋予了它们一些不平常的特点或寓意,引发读者对动物行为和生命状态的思考。②农活与人生:农活看似平常,但刘亮程指出农活永远干不完,活均匀地摊在一辈子里,人们对农活的态度和安排反映了人生的某种规律,这使得平常的农活具有了不平常的人生寓意。③倾听大地的声音:刘亮程关注到寻常村庄中存在的不寻常的一类人-“闲人”,写他躺在荒野中倾听大地的声音,赋予了“闲”丰富的意义和哲学的高度,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赞 (0)
徐风《天工开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0
肖复兴《召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