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国《赳赳老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年陕西省中考题)

(二)(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赳赳老秦
肖建国
①油灯忽闪,一条黑影已站到大帐之内。   
②我大骇,唰地抽出腰刀,厉声喝道,谁?
③来人微微一笑,孟将军,无须惊慌,我是咸阳派来的救兵。
④我忙唤卫兵,燃亮壁灯。
⑤面前就一老者,身穿交领窄袖长衫,头包方巾,儒雅中透着刚毅。我验过手信,不假。确实是咸阳来的。⑥兵呢,来了多少?我抬头向帐外张望,天已蒙蒙亮,除了站岗放哨的侍卫,看不到其他人员。
⑦兵呢?我又问。
⑧就在你眼前啊。老者笑容不变,双眼直视着我。
⑨开什么玩笑,我可是要和匈奴人打仗的。        
⑩我知道,你已和匈奴打了两次仗,一次小胜,杀敌八十,自损二十。一次平手,双方各有伤者,没有折损。十天前,匈奴增兵万余人,你只有一千多,故退守上郡,依靠城垣坚固,闭门待援,请王派兵。
⑪这老头儿,知道的事还不少。可我没心情夸他,我要的是兵。没有兵,上郡难守,咸阳也将遭到威胁。
⑫兵呢?我提高嗓门,明显充满火气。
⑬就在你面前。老者不再笑,很严肃地回答。
⑭(A)
就你一个人?

是。

你来救我们?
⑰ 
是!
⑱按手信上的命令,老者是我的上司,我归他管辖。我这样咄咄逼人,他分分钟有斩杀我的权力。想到这一点,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⑲孟将军,老者说,依我三天的观察,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
⑳士气?面对十多倍于我的匈奴,没有足够的兵马,我们只有傻气。要知道,匈数人骑马很多都不配鞍的,那屁股就像长在马背上一样。人马一体,自由伸缩。手中挥舞的弯刀,呼呼生风,要多快有多快,让人不寒而栗。
㉑老者说,看来,你还是没有醒悟。现在天也快亮了,你带着手下的将领和亲兵扮演匈奴,我是大秦士兵,咱们来一场较量如何。
㉒你一个人?
㉓是的。
㉔(B)
我手下有六员大将,八名亲兵,再加上我,可有十五人啊。这老头儿,难道真的身怀绝技?我从上到下再三打量他一番,那神态、那筋骨,怎么看都不像武艺高强的人。
㉕孟将军,现在我命令你,带上人跟我来后山。老者不怒自威,说完走出大帐。
㉖我让卫兵火速叫齐众人。
㉗首先来到大帐的是李岩,他是我最得力的干将,骁勇善战,曾单人独骑杀出匈奴的包围。我把刚才的情况详加说了一遍。

李岩说,这位老者不简单。
㉙来到后山,老者已摆开阵势,他手中竟然拿了一根木棍。老者说是单打,还是群上?这简直是欺人太甚。我一抽腰刀,就要上前。李岩一把扯住我。老大,他可是我们新来的头啊,敢这样单挑我们,必有杀手。要不,我先上,你也好有个退路。
㉚李岩放下长矛,也折了一根木棍。
㉛老者说,听清楚了,规矩是戳到为止!现在开始。
㉜老者边说话,身子边往前欺。话音落,已接近李岩,手中木棍迅速直伸,一下子就戳到了李岩的胸口。李岩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输了。
㉝你这叫偷袭,不行,重来。李岩不服气。
㉞老者抬起木棍打到李岩嘴巴上,战场允许你重来吗,你这个死人鲜血顺着李岩的口角流下来,李岩强强地抬起头,双眼冒出怒火。
㉟不服气是不?好,你们这些畜生一起来。扰我边塞,杀我民众,今天不把你们这些畜生碎尸万段,我死不瞑目。老者越说越激昂,木棍再一次打在李岩的脸上。
㊱李岩怒不可遏,扭头吆喝一声,兄弟们,上!
㊲这次,老头儿撒腿往后撤。
㊳想跑,没门。除了我,大家嗷嗷叫地冲上去。
㊴然而,才跑出四五步,猛听得轰隆一声响,我的手下全部落入陷阱内。原来老者早在道路中间做了手脚。他一人跑过,陷阱的覆盖物还能够支撑。可我的将士一起过去,必定全军覆没。
㊵难怪,他敢单挑我们一群人。
㊶难怪,他选在天刚亮时分。
㊷难怪,他有意这样激怒我们……
㊸见众人落入陷阱,老者抡起棍子向我冲来。老者边冲边大声高歌:赳赳老秦,如日方升,保国安民,不惜生命。我若后退,子女何存,父母何生?
㊹老者字正腔圆,铿锵之力穿越层林,群山回应,如同裹抉着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我呆若木鸡,心中一片茫然。老者毫不客气,抢起棍子向我打来。
㊺一下,二下,三下……
㊻疼痛赶走麻木,羞辱激发血性。我本能地挥出刀去,原本想斩断他的棍子,没想到,弯刀一个上撩,却插进了老者的胸膛。
㊼老者看着我,脸上带着笑。
㊽我放声大哭。
㊾老者断断续续地说,孟将军,你缺的不是士兵,而是士气。提升士气要靠智慧,更要靠不怕死的决心。我……就是给你搬来的救兵。
㊿从陷阱里爬出来的众人,围在老者身边,哭成一团。
(选自《2021中国年度作品・小小说》,选文有改动)
11. 孟将军口中的老者,为什么让李岩觉得“不简单”?
12. 请结合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1)(A)处画线部分,让两个“是”独立成句、成段,有什么好处?
(2)(B)处画线句子写孟将军心里仔细计算手下大将和亲兵的数量,这个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胜负观?
13. 小说所写孟将军三次拔刀的情节,有什么不同?写他三次拔刀有何作用?
14. 小说结尾,孟将军“放声大哭”,他究竟因何而哭?请谈谈你的理解。
15. 这篇小说的结尾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依据你对结尾的理解和建构,说说文中能称得上“赳赳老秦”的有谁,并简述理由。
 
 
 
【答案】11. ①他进入孟将军大帐不被察觉,可见其武艺高强;②他孤身一人前来救援,可见其胆识过人;③他对前线战况了如指掌,可见其深谙军务;④他对军队存在的问题研判准确,可见其精通兵法;⑤他敢以一敌多,可见其有备而来。   
12. (1)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最明确的判断,表现老者回答得干脆利落,不容置疑,突出老者态度坚决。(2)他觉得士兵数量多寡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13. 第一问:第一次老者悄无声息进入大帐,孟将军受到惊吓,下意识抽刀;第二次老者手持木棍,以一敌多,透将军被羞辱,被激怒,抽刀打算出击;第三次孟将军被老者“赳赳老秦”的气势所震撼,被连续击打,他军人的责任和血性被唤醒,毅然挥刀反击。
第二问:这样写,一是展现了孟将军的蜕变过程,二是从侧面反映出老者施救的效果;三是使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14. ①因误杀老者而哭。他失手杀了老者,害怕,懊悔;
②因明白了老者的用心良苦而哭。老者在用生命唤醒士气;
③因醒悟太晚而哭。对老者的多次提醒,他执迷不悟;
④因曾经的怯懦而哭。他面对匈奴增兵不敢迎战;
⑤因治军不力而哭。他治军无方,少勇寡谋。
⑥因有负军人职责而哭。他消极待援,忘记了保家卫国的使命;
⑦为“赳赳老秦”保国安民,不惜生命的精神所震撼而哭。   
15. ①老者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不惜用生命唤醒将士保家卫国的士气。②被唤醒的孟将军。他挥刀反击,而对以身殉国的老者放声大哭,说明他军人的责任、血性被老者唤醒,他定会率领全军,不惜生命,保国安民。③恢复士气后的李岩等众人。众人奋勇追击惨败后,也为逝去的老者哭成一团,说明他们的血性和责任被唤醒。他们这会不惜生命,保国安民。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①段“油灯忽闪,一条黑影已站到大帐之内”,第③段“来人微微一笑,孟将军,无须惊慌,我是咸阳派来的救兵”可知,老者进入孟将军大帐不被察觉,可见老者其武艺高强,所以说“不简单”;
根据第⑦段“兵呢?我又问”,第⑧段“就在你眼前啊。老者笑容不变,双眼直视着我”,第⑭段“(A)就你一个人?”,第⑮段“是”,以及第⑯段“你来救我们?”,第⑰段“是!”可知,老者孤身一人前来救援,可见其胆识过人,所以说“不简单”;
根据第⑩段“我知道,你已和匈奴打了两次仗,一次小胜,杀敌八十,自损二十。一次平手,双方各有伤者,没有折损。十天前,匈奴增兵万余人,你只有一千多,故退守上郡,依靠城垣坚固,闭门待援,请王派兵”可知,老者对前线战况了如指掌,可见其深谙军务;
根据第⑲段“孟将军,老者说,依我三天的观察,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第㊾段“老者断断续续地说,孟将军,你缺的不是士兵,而是士气。提升士气要靠智慧,更要靠不怕死的决心。我……就是给你搬来的救兵”可知,老者认为军队缺乏的是士气,他对军队存在的问题研判准确,可见其精通兵法,所以说“不简单”;
根据第㊴段“然而,才跑出四五步,猛听得轰隆一声响,我的手下全部落入陷阱内。原来老者早在道路中间做了手脚。他一人跑过,陷阱的覆盖物还能够支撑。可我的将士一起过去,必定全军覆没”,第㊵段“难怪,他敢单挑我们一群人”可知,老者敢以一敌多,可见其有备而来。
【12题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⑭段“(A)就你一个人?”,第⑮段“是”,以及第⑯段“你来救我们?”,第⑰段“是!”可知,两个“是”字,独立成句、成段,是用最简单的形式,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老者的态度。第一个“是”后用句号,第二个“是”后面用叹号,加强了语气,结合第⑬段“就在你面前。老者不再笑,很严肃地回答”,第⑲段“孟将军,老者说,依我三天的观察,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可知,“是”独立成句,成段表达最明确的判断,表现老者回答得干脆利落,不容置疑,突出老者态度坚决。
(2)本题主要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㉔段“我手下有六员大将,八名亲兵,再加上我,可有十五人啊”可知,孟将军心里仔细计算手下大将和亲兵的数量;结合第⑲段“孟将军,老者说,依我三天的观察,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第⑳段“士气?面对十多倍于我的匈奴,没有足够的兵马,我们只有傻气。要知道,匈数人骑马很多都不配鞍的,那屁股就像长在马背上一样。人马一体,自由伸缩。手中挥舞的弯刀,呼呼生风,要多快有多快,让人不寒而栗”可知,孟将军觉得匈奴士兵多,自己没有足够的士兵,所以无法取胜。孟将军心里仔细计算手下大将和亲兵的数量,而老人只有一个人,所以心里认为可以战胜老者。可见,孟将军觉得士兵数量多寡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①段“油灯忽闪,一条黑影已站到大帐之内”,第②段“我大骇,唰地抽出腰刀,厉声喝道,谁?”可知,第一次拔刀是因为老者悄无声息进入大帐,孟将军受到惊吓,下意识抽刀;
根据第㉑段“老者说,看来,你还是没有醒悟。现在天也快亮了,你带着手下的将领和亲兵扮演匈奴,我是大秦士兵,咱们来一场较量如何”,第㉙段“来到后山,老者已摆开阵势,他手中竟然拿了一根木棍。老者说是单打,还是群上?这简直是欺人太甚。我一抽腰刀,就要上前”可知,老者手持木棍,以一敌多,孟将军被羞辱,被激怒,抽刀打算出击;
根据第㊸段“老者边冲边大声高歌:赳赳老秦,如日方升,保国安民,不惜生命。我若后退,子女何存,父母何生?”,第㊹段“老者字正腔圆,铿锵之力穿越层林,群山回应,如同裹抉着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我呆若木鸡,心中一片茫然。老者毫不客气,抢起棍子向我打来”,第㊻段“疼痛赶走麻木,羞辱激发血性。我本能地挥出刀去,原本想斩断他的棍子,没想到,弯刀一个上撩,却插进了老者的胸膛”可知,孟将军被老者“赳赳老秦”的气势所震撼,被连续击打,他军人的责任和血性被唤醒,毅然挥刀反击。
孟将军从下意识拔刀,被激怒拔刀,到血性被唤醒拔刀,体现了孟将军的蜕变过程,是血性逐步被唤醒的过程;结合第㊽段“我放声大哭”,第㊾段“老者断断续续地说,孟将军,你缺的不是士兵,而是士气。提升士气要靠智慧,更要靠不怕死的决心。我……就是给你搬来的救兵”可知,老者在用生命唤醒士气,三次拔刀的情节也从侧面反映出老者施救的效果,孟将军和将士们的血性逐渐被唤醒。孟将军三次拔刀的情节,也使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㊸段“老者边冲边大声高歌:赳赳老秦,如日方升,保国安民,不惜生命。我若后退,子女何存,父母何生?”,第㊹段“老者字正腔圆,铿锵之力穿越层林,群山回应,如同裹抉着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我呆若木鸡,心中一片茫然。老者毫不客气,抢起棍子向我打来”,第㊻段“疼痛赶走麻木,羞辱激发血性。我本能地挥出刀去,原本想斩断他的棍子,没想到,弯刀一个上撩,却插进了老者的胸膛”可知,孟将军他失手杀了老者,害怕,懊悔,他是因误杀老者而哭;“疼痛赶走麻木,羞辱激发血性“,孟将军被老者“赳赳老秦”的气势所震撼,被连续击打,他军人的责任和血性被唤醒,可见,他是为“赳赳老秦”保国安民,不惜生命的精神所震撼而哭。
根据第㊼段“老者看着我,脸上带着笑”,第㊾段“老者断断续续地说,孟将军,你缺的不是士兵,而是士气。提升士气要靠智慧,更要靠不怕死的决心。我……就是给你搬来的救兵”可知,老者在用生命唤醒士气,孟将军明白了老者的用心良苦,所以“放声大哭”;
根据第⑳段“士气?面对十多倍于我的匈奴,没有足够的兵马,我们只有傻气”,第㉑段“老者说,看来,你还是没有醒悟”可知,老者提醒过他当前的问题,但他执迷不悟,他是因醒悟太晚而哭。根据第⑳段“匈数人骑马很多都不配鞍的,那屁股就像长在马背上一样。人马一体,自由伸缩。手中挥舞的弯刀,呼呼生风,要多快有多快,让人不寒而栗”可知,孟将军面对匈奴增兵不敢迎战,他是因曾经的怯懦而哭;
根据第⑩段“你已和匈奴打了两次仗,一次小胜,杀敌八十,自损二十。一次平手,双方各有伤者,没有折损。十天前,匈奴增兵万余人,你只有一千多,故退守上郡,依靠城垣坚固,闭门待援,请王派兵”可知,孟将军治军无方,少勇寡谋,他消极待援,忘记了保家卫国的使命,因此“放声大苦”可以理解为:因治军不力而哭,因有负军人职责而哭。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结尾段的理解。
文中的“赳赳老秦”是指保国安民,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本题结合结尾段的内容进行分析。
根据第㊾段“老者断断续续地说,孟将军,你缺的不是士兵,而是士气。提升士气要靠智慧,更要靠不怕死的决心。我……就是给你搬来的救兵”可知,老者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不惜用生命唤醒将士保家卫国的士气,可见老者称得上“赳赳老秦”;
根据第㊻段“疼痛赶走麻木,羞辱激发血性,我本能地挥出刀去”,第㊽段“我放声大哭”可知,孟将军被老者“赳赳老秦” 气势所震撼,被连续击打,他军人的责任和血性被唤醒,误杀老者后他放声大哭,日后他定会率领全军,不惜生命,保国安民。可见被唤醒的孟将军称得上“赳赳老秦”;
根据第㊿段“从陷阱里爬出来的众人,围在老者身边,哭成一团”可知,众人奋勇追击惨败后,也为逝去的老者哭成一团,说明他们的血性和责任被唤醒。他们这会不惜生命,保国安民。可见恢复士气后的李岩等众人称得上“赳赳老秦”。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03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