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白狗秋千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 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狗秋千架 (节选)
莫 言
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只前爪的白狗,垂头丧气地从故乡小河上那座颓败的石桥上走过来时,我正在桥头下的石阶上捧着清清的河水洗脸。农历七月末,低洼的高密东北乡燠热难挨,我从县城通往乡镇的公共汽车里钻出来,汗水已浸透衣服,脖子和脸上落满了黄黄的尘土。①
洗完脖子和脸,我站起来,用未婚妻赠送的手绢揩着脸和颈。时间已过午,太阳略偏西,一阵阵东南风吹过来,让一条越走越大的白狗毛儿耸起,尾巴轻摇。它近了,我看到了它的两个黑爪子。
那条黑爪子白狗走到桥头,停住脚,回头望望土路,又抬起下巴望望我,用那两只浑浊的狗眼。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糊的暗示,这遥远荒凉的暗示唤起我内心深处一种迷蒙的感受。
求学离开家乡后,父母亲也搬迁到外省我哥哥处居住,故乡无亲人,我也就不再回来。暑假时,我心里总觉不安,终于下了决心,回来了。
白狗又回头望褐色的土路,又仰脸看我,狗眼依然浑浊。我看着它那两个黑爪子,惊讶地要回忆点什么时,它却缩进鲜红的舌头,对着我叫了两声,尾巴耷拉进腿间,伸出舌头,一下一下地舐着水。
它似乎在等人,显出一副喝水并非因为口渴的消闲样子。这时,狗卷起尾巴,抬起脸,冷冷地瞅我一眼,一步步走上桥头去,小跑步开路,从路边的高粱地里,领出一个背着大捆高粱叶子的人来。
远远地看着一大捆高粱叶子蹒跚地移过来,心里为之沉重。我很清楚暑天里钻进密不透风的高粱地里打叶子的滋味。我为自己轻松地叹了一口气。渐渐地看清了驮着高粱叶子弯曲着走过来的人。蓝褂子,黑裤子,乌脚杆子黄胶鞋,要不是垂着的发,我是不大可能看出她是个女人的。她一步步挪着,终于上了桥。
走到我面前时,它又瞥着我,用那双遥远的狗眼。狗眼里那种模糊的暗示在一瞬间变得异常清晰,它那两只黑爪子工下手撕破了我心头的迷雾,让我马上想到她。

十几年前,她婷婷如一枝花,双目皎皎如星。
“暖。”我喊了一声。
她用左眼盯着我看,眼白上布满血丝,看起来很恶。
“暖,小姑。”我注解性地又喊了一声。
我今年二十九,她小我两岁,分别十年,变化很大,要不是秋千架上的失误给她留下的残疾,我不会敢认她。
“小姑,”我发窘地说,“你不认识我了吗?”
我称暖为小姑是从小惯成的叫法,并无一点儿血缘骨肉的情分在内。
“小姑,难道你真的不认识我了吗?”说完这句话,我马上谴责了自己的迟钝。她的脸上,早已是凄凉的景色了。汗水依然浸泪着,将一绺干枯的头发粘到腮边。黝黑的脸上透出灰白来。左眼里有明亮的水光闪烁。右边没有眼,没有泪,深深凹进去的眼眶里,栽着一排乱纷纷的黑睫毛。我的心拳拳着,实在不忍看那凹陷,便故意把目光散了。她左腮上的肌肉联动着眼眶的睫毛和眶上的眉毛,微微地抽搐着,造成了一种凄凉古怪的表情……
十几年前的那个晚上,我跑到你家对你说: “小姑,打秋千的人都散了,走,我们去打个痛快。”你打了一个呵欠,说:“那就去吧。”白狗跟在我们身后,③
秋千架,默立在月光下,阴森森,像个鬼门关。架后不远是场院沟,沟里生着绵亘不断的刺槐树丛,尖尖又坚硬的刺针上,挑着青灰色的月亮。
你把白狗叫过来,你说:“白狗,让你也恣悠恣悠。”
我站在踏板上,一下一下用力,我们渐渐升高,月光动荡如水,耳边习习生风,我有点儿头晕。你咯咯地笑着,白狗呜呜地叫着,终于悠平了横梁。我眼前交替出现田野和河流,房屋和坟丘,凉风拂面来,凉风拂面去。我低头看着你的眼睛,问:“小姑,好不好?”
你说: “好,上了天啦。”
绳子断了。我落在秋千架下,你和白狗飞到刺槐丛中去,一根槐针扎进了你的右眼。白狗从树丛中钻出来,在秋千架下醉酒般地转着圈,秋千把它晃晕了……
“这些年……过得还不错吧?”我嗫嚅着。
我看到她也许是因为生理补偿或是因为努力劳作而变得极大的左眼里,突然射出了冷冰冰的光线,刺得我浑身不自在。
“怎么会错呢? 有饭吃,有衣穿,有男人,有孩子,除了缺一只眼,什么都不缺,这不就是‘不错’ 吗?”她很泼地说着。
我一时语塞了,想了半天,竟说: “我留在母校任教了,据说,就要提我为讲师了……我很想家,不但想家乡的人,还想家乡的小河、石桥、田野、田野里的红高粱、清新的空气、婉转的鸟啼……趁着放暑假,我就回来啦。”
“有什么好想的,这破地方。想这破桥? 高粱地里像蒸笼一样,快把人蒸熟了。”她说着,沿着慢坡走下桥,弯下腰去洗脸洗脖子。
“我嫁给了王家哑巴,你知道吗?”
“你不说我不知道。”
“知道不知道的,没有大景色了。”她平平地说。
“小姑,真想不到成了这样……”
“④
这就是命,人的命,天管定,胡思乱想不中用。”她款款地从桥下上来,站在草捆前说,“行行好吧,帮我把草掀到肩上。”
我心里立刻热得不行,勇敢地说:“我帮你背回去吧!”
“不敢用!”说着,她在草捆前跪下,把背棍放在肩头,说,“起吧。”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从白狗多次“遥远荒凉”“模糊的暗示”的眼神中,渐渐揭开心头的迷雾,认出眼前被生活折磨得面目全非的暖。
B. 文章的重要意象是秋千架,它代表了欢笑与纯真,也是命运偶然性的象征,秋千架的断裂终结了“我”与暖的年少时光。
C. 白狗是重要线索,是串起整个故事的关键,它“缩进鲜红的舌头,对着我叫了两声”唤醒了“我”的回忆,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D. 文章在“我”回乡的经历和对往事的回忆中变换展开,在交织着现实与回忆的叙写中深入关于命运的思考,丰富了故事的内涵。
7.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句子①中,拿着未婚妻赠送的手绢在河水里洗过脸的体面矜持的“我”与下文面目漆黑、辛劳疲惫的暖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人生无常之感。
B. 句子②中,少女时代的暖“婷婷如一枝花” “双目皎皎如星”,与下文“她用左眼盯着我看”形成对比,更写出暖如今凄凉古怪的惨状。
C. 句子③中,秋千架“阴森森,像个鬼门关”和“尖尖又坚硬的刺针上,挑着青灰色的月亮”等描写,暗示暖的光明美好生活将被刺破。
D. 句子④中,暖的话既暗含对“我”曾经的失误的埋怨,也展现出她对悲剧命运的反抗和斗争,体现了暖孤傲、倔强又自卑的性格特点。
8. 文中多次写到白狗看“我”的眼神,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9. 和《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一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进行叙述,这样既有主人公的视角,又有“我”回忆过往的旁观者视角。请对本文的叙事视角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6分)
 
 
 
答案: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6.【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原文,白狗“缩进鲜红的舌头,对着我叫了两声”打断了我的回忆,并没有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7.【参考答案】D
【解析】“也展现出她对悲剧命运的反抗和斗争”说法不当,这句话体现的是暖对自身悲剧命运和人生的妥协及无奈。
8.【参考答案】①白狗用狗眼看着“我”,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糊的暗示,导致“我”先是有一种迷蒙的感受,然后想要回忆点什么,最后终于撕破迷雾,白狗的“眼神”暗示和引导着“我”回忆过去; ②白狗回头望褐色的土路,等待、领出暖,又仰脸看“我”,白狗的眼睛见证了“我”和暖之间的故事; ③白狗冷冷地瞅“我”一眼,疏离冷漠,侧面表现“我”与暖之间的隔阂和鸿沟; ④多年过去,白狗已老,眼神浑浊,更显世事沧桑,使得文章弥漫着伤感、悲凉的氛围。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叙事视角:①成年的“我”是主人公视角,叙述了眼前的家乡和暖艰苦、悲惨的现实境况; ②少年的“我”是旁观者视角,回忆了“我”与暖荡秋千的情形,交代了暖眼疾的原因。
表达效果:①现实中成年的“我”和回忆里年少的“我”构成子两个时空的不同叙述者,两种视角交替,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更富有张力; ②有助于表现人物的真情实感,加强小说的真实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6分,叙事视角每点1分,表达效果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1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