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石
臣
张晓林
石臣
(1821―?),晚号粪叟,有楷书墨迹在开封民间流传。
石臣,夷门书法名家。工行楷,兼擅篆隶。楷书宗法颜真卿,能得《颜勤礼》《自书告身》神韵。
颜真卿是晚唐名臣,七十多岁还驰骋疆场,亲自到安禄山叛军营帐谈判,谈不拢就大骂叛军,气若长虹。书法一如其人,他的行书遒劲而具古风,气势磅礴,令宵小之辈不敢近观。石臣身子骨单薄,清癯的脸上生着稀疏的三缕长须,手指竹节一般瘦长,他能得颜书神韵,按传统书如其人的说法,确有几分让人感到不可理解。
石臣是他的名,起初,他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字什么,号什么,他也没有别署。有人很奇怪,问他:
“上海某书法家给自己起了二百多个号,你怎么不起上一个呢?”石臣笑笑,打趣道:“号多了,书法就能写得好吗?”但他还是给自己起了一个号:粪叟。怎么起了这样一个号呢?
读书、练书法之余,石臣就到郊外走走,溜达溜达。秋天里,他喜欢到楝树下捡金黄色的楝楝枣,放鼻子下嗅一嗅,然后装进长衫的口袋里。再然后,就忘记了。他老婆洗衣服时,总想不起来去掏一下他长衫的口袋,啪,啪,扬起棒槌,只几下,楝楝枣就面目全非了,黏乎乎的,散发着一股子难闻的气味。妻子就埋怨他,他改不了,下次还照旧。
石臣住的是三间麦秸草房。
石臣的三间草舍很好找,夷门往西走,有一个白水胡同,他的草舍,就坐落在胡同口的拐角处。在开封城,大都是带有脊兽的青色瓦房,像石臣这样的麦秸屋,已是很难见到了。
为盖这三间茅舍,石臣赶着个毛驴,拉着平头车,往乡间整整跑了一个月,才把屋顶的麦秸拉够了。那些日子,他人更清瘦了,长衫胖了一圈,穿在身上,咣当咣当的,若戏子身上的戏袍一般。
茅屋的前边,是一处院子,不大,有三分多的样子。种着一棵老槐树,是他的父亲种下的
? 抑或是他的爷爷种下的.?已经无可考证了。槐花开的季节,每天早晨,石臣都会到院子里弹琴。
他坐在小石凳上,面前是一个青石板桌,琴就放在上边。这是一把焦尾琴,是开封天籁堂出品,也就是几块钱的样子。石臣竹节一般的手指在琴弦上来回划几下,琴音清越,一纹一纹荡漾开去,唤醒了尚在梦中的蜜蜂,它们嘤嘤着,开始绕着奶白色的槐花起舞。
这时,石臣正弹到入港处,他半眯了双眼,脸高高地仰起,高高地仰起
……一只小蜜蜂嘤嘤着,打着旋,停在他的鼻头,他也浑然不知……
这是一幅画。
偌大的开封城中,石臣只有一个朋友。那朋友是个糊灯笼的,据说祖上给宋徽宗糊过宫灯,姓李,人们都喊他灯笼李。灯笼李隔三差五地来茅舍找石臣闲喷,他二人喷得来。
灯笼李给他介绍个徒弟,是开封最大生药铺子同济堂的二掌柜,姓胡,字三丰。胡掌柜拿了二三幅书法习作让石臣点拨,临的是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已有几分形似。石臣不语,手里拿了把折叠纸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胡掌柜很尴尬,僵笑着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糊灯笼的朋友打圆场,把习作递到石臣手上。石臣接过,顺手就丢进了纸篓,说
:“废纸!”
胡三丰脸上终于挂不住了。霍,扭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糊灯笼的朋友埋怨石臣。石臣说:
“不是那块料,不如专心做生药生意。”
很快,秋天到了。槐树上的叶子开始发黄,看上去有几分肃杀。这些日子,石臣的右眼皮总是跳,嘣,嘣嘣,跳得他心里都有些焦躁了,糊灯笼的朋友有日子没来了。
一个秋雨连绵的黄昏,是那种雨打芭蕉的沙沙细雨,灯笼李来了。闲话的时候,灯笼李话语有些迟缓,没有先前利索了。石臣不明白怎么回事。灯笼李一年四季总戴着帽子,原因是他的头顶长出一个粉疙瘩,长三寸有奇,没有生一根杂毛,通红崭新,很是饱满。后来,灯笼李脱下帽子挠头,石臣吃惊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个粉疙瘩瘪了下去,丑陋地趴在头顶,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①石臣忽然想明白了
。他心头
“咯噔”一响,脸上有阴云飘过。
灯笼李这次来,是求他办一件事的。让他给开封驻军的马师长写幅字。这马师长虽说是行伍出身,却狂热地喜爱书法。他换防来到开封,已几乎把开封书法家的作品要遍了。
他以前托人找过石臣几次,都被石臣给拒绝了。
出乎意料,石臣这次答应了。灯笼李悬着的心落地了。石臣写了副对联,押了印,交给了灯笼李。
过两天,灯笼李又来了。说,这副对联,马师长很满意,只是嫌印文不雅,怎么能印
“粪叟污纸”这样恶俗的内容呢?
石臣叹口气,也不说话,拿过一张宣纸,重新写了。找出原来的印章,在砂石上磨去印文,
②又刻了一枚印重新盖了
。交给那灯笼李,灯笼李低头看上半天,也不说话了,阴了脸,告辞。
一天早晨,石臣起床,携琴到院子里弹,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
?
③那棵槐树被人锯走了
。
槐树被锯走了。春天再来的时候,槐花摇曳,蜜蜂嘤嘤,一清瘦老人在树下弹琴,这幅画,也就消失了。
(选自《书法菩提・民国河南书法人物志》)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癯瘦弱的石臣却擅长雄强厚重的颜体书法,这一反差彰显了人物的鲜明个性。
B.“
脸高高地仰起,高高地仰起
⋯⋯
”
精细刻画出石臣弹琴渐入佳境的沉醉状态。
C.“他二人喷得来”,着一“喷”字,将闲谈时心无芥蒂的畅快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D.重写对联前“叹口气”,写出了石臣以“粪叟污纸”嘲讽马师长被识破后的沮丧。
7.关于石臣给马师长题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天的肃杀景象烘托了故事发生的氛围,右眼跳的细节揭示了石臣不安的心理。
B.在石臣看来,灯笼李头上的粉疙瘩“瘪了下去”,正是其人格塌陷的一种表现。
C.“脸上有阴云飘过”表现石臣对“糊灯笼的朋友有日子没来了”一事深为不满。
D.“出乎意料,石臣这次答应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石臣对朋友的愧疚和补偿。
8.小说表现了石臣哪些精神品质?(4分)
9.小说画线的三个句子巧妙留白,请结合相关情节,对留白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答案:
(
二
)
现代文阅读Ⅱ
(
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
6.(3
分
)D(
“叹口气”表达的是石臣本无意冒犯却被误解的无奈。
)
7.(3
分
)C(
表现的是石臣已经猜出灯笼李又要让自己做违背心意之事。
)
8.(4
分
)
①特立独行,坚守自我;②安贫乐道,甘于平淡;③耿直孤傲,坚持原则;④清高刚正,不媚权责。
(
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作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
9.(6
分
)
①“想明白”的事并未明说,指的应是灯笼李为了治头上的粉疙瘩所以介绍胡三丰给自己作徒弟;而今话语迟缓,必定又有求于己。
②“又刻了一枚印”内容不详,但从后文灯笼李的反应来看,应是对马师长的不敬之辞。③槐树被何人锯走、因何锯走,没有交代,根据上下文应是马师长的报复之举,石臣的生活状态也因之改变。
(
每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