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一个人的天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一个人的天堂
徐则臣
夜里做梦,梦见了一阵阵的饥饿。很奇妙,饥饿像个抽象的东西,在梦境里忽远忽近地招引我,我梦见自己坐起身来,胃里伸出了一双想望的手。早上我跟母亲说,我梦见我饿了。母亲说,大过年的,哪天不是吃到嗓子眼,还饿。
除夕那天去看姑妈,骑自行车出门向南走。我懒洋洋地四处张望,落满阳光的地方若干年前我都曾熟悉,甚至很熟悉,像家一样。看到一个大院子,院墙破落,从锈坏的铁门里可以看见满地的荒草,被风雪打得枯黄泛白,现在还在风里摇摆。风有点大,一根根拉弯了它们的腰,风经过荒草像走在水上。我突然记起了梦见的饥饿,想起了在梦里它其实是有味道的,清甜,还有点刺鼻的香味。我想起来了,这是大商店的味道,多少年前我最喜欢的味道,那时候我还小,它总能引起我无穷无尽的饥饿。这排房子就是大商店,它的门窗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个黑乎乎的洞,边角粗糙,一截截断砖露在外面,只剩下一排矮小的空房子。
它竟然这么小。多少年前我一度以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子,我们都叫它大商店,因为它是当时我们那地方最大的商店,也是周围几个村庄里最大的商店。在一九八九年我到镇上读中学之前,这里是我最向往的地方。念小学的时候,我在一本没有封面的书上看到了“天堂”这个词,我就以为,如果这世上真有天堂,那就应该是我们的大商店。
想起一九八四年的大商店,那一年我六岁,开始读小学一年级。大商店恰好在去学校的路上,几乎每天我都能到大商店里转上一圈。天堂的门槛很高,要爬上一个倾斜的高台阶才能进去,台阶是水泥的,上面布满用绳索印下的花纹,素朴简约。我不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大商店,只记得每次进门后都想感叹,真大。真是大。房顶比我家的不知要高多少,也宽敞,尤其是夏天,别的地方都热得蹲不下个人,大商店里却有用不完的阴凉。
大商店里的柜台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柜台,下面是砖头砌成,上面是水泥覆顶。水泥是灰色的,我见到的时候早就变成黑色的了。不仅是小孩喜欢进大商店,大人也喜欢,他们个头高,随意地把手放到柜台上指指戳戳,长长久久把柜台抹得油乌发亮。我的下巴挂上去,鼻子底下就飘悠起不散的烟火味。这些年我见过无数的店铺的柜台,漂亮的,整洁的,先进的,接近于无限透明的,不知见到了多少,一点感觉都没有,它们与我无关,与生活和人无关,而大商店里的柜台,上面曾经挂过无数个年幼的下巴,落下过无数只手,那些手都从自己家里带了尘土、草灰、馒头渣子和汗渍。柜台上累积了层层叠叠的烟火气和人的味道。我把脖子伸长,使劲嗅着鼻子,我想闻到柜台后面飘散出来的大商店的味。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大商店里都有这种味道。先是香甜的味道,清净、羞涩还有点欢欣,是点心和糖果发出来的。然后是粮食白酒的香味,悠悠的、淡淡的,从东头柜台上的酒坛子里散出来。然后是酱油味,黑黝黝的味道,行动迟缓笨重,喜欢沉在所有的味道之下,像结实的河床。这些香味把大商店里的气味调得十分黏稠,闻久了我就犯困。惊醒我的是另一种刺鼻的香味,比如橡胶鞋的味道、纸箱子的味道,这些味道身手敏捷,因为过于尖利,多少显得有些轻佻。
柜台后面的很诱人,我没钱买。大多数的孩子都没钱买。父母很少给我们零花钱,偶尔给了一毛两毛也舍不得花掉,如果什么时候手里聚到了五毛一块的,真以为自己是富翁了。把钱装在贴身的兜里,手指头秘密地在兜里把钱攥紧,干的纸币终于也捏出了水。有了大钱心里就怪怪的,像大商店里的长柜台,泛着清冷的喜气,觉得全世界都是繁华的,有微微的油腻。我用眼睛、鼻子来购买,躲在头脑里从容地消费。那个时候有饥饿,也有欲望,但从来没有非分之想,那种满足饥饿的欲望也是清净的,从不设计在黑暗里把好东西都装进口袋里。我在大商店里买过的最贵的东西是一支钢笔,英雄牌的。一九八五年的秋天的一个上午,我刚升入二年级,祖父给我钱让我买一支钢笔,花了一块八毛钱。我读一年级时一个学期的学费是三块五毛。我几乎成了班上最早使用钢笔的人,开始在白纸上写字,而别人还在用铅笔和田字格。直到现在,我依然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我的字写得不错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去口腹之欲,大商店也是一个玩乐的好去处。在里面很容易找到安静的时候。长年关闭的西门附近有几口大缸,通体黑蓝,冬天时用来装酱油和盐,夏天就空下来。我常常一个人转到那几只缸边,摸清凉的瓷,安详妥帖的平滑,阳光打在脸上,亦有一种清凉的惊喜。
后来我就离开村庄去镇上读书,然后去县城读书,再到别的城市读大学。越走越远,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去大商店也就越来越少了。什么时候终于一次也不再跨过那个高门槛,以至大商店什么时候关门、什么时候被拆除了门窗成了一排废弃的空房子,我都不知道了。出了村庄,我进过各种商店、超市、商场、大卖场、购物中心,也仅仅是进过了,买了东西就出来,不买东西我永远也不会想起它们。对我来说,它们的意义仅在于是一个用钱和信用卡换回用品的地方,别无其他。但是大商店我常常会想起,想起里面琳琅的货架、里面的味道和阳光、出入的人和事、我的高不过柜台的童年和一些隐秘的小心事。我知道它会随着我见识的增广而日渐微小和简陋,
我也知道我的这些记忆脱不了美化的嫌疑,可我还想在记忆里重新打开大商店的东门,把我十岁前的时光像阳光一样呈现出来。
就像现在,我把自行车停住,扭头去看那些空洞的屋子,原来的大商店,现在成了鸟巢和老鼠、昆虫的集散地。路上几个孩子好奇地看我,看我看着破败的空房子,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那些房子过去的名字叫大商店。他们更不会知道,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这些空房子和整个世界一样满满当当,也繁华,也美好,它是一个十岁孩子的天堂。    
(选自《徐则臣自选集・一意孤行》,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读小学一年级,大商店恰好在去学校的路上,几乎每天我都能到大商店里转上一圈,表现出“我”小时候特别贪玩。
B.“多少年前我一度以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子,我们都叫它大商店”,是因为“它”比我们那地方所有的房子和商店都大。
C.二年级时,爷爷给我在大商店买了一支钢笔,表现了爷爷对我的疼爱,也表现了爷爷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D.现在家乡的“几个孩子好奇看着我,看我看着破败的空房子”,表达了对孩子们不知道大商店,没有像我一样有大商店经历的遗憾。
7.关于文中大院子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大院子环境与大商店房子的描写,回忆当年大商店的味道,引出下文的叙写。
B.通过描写大院子的破落、萧瑟,大商店矮小、灰暗,抒发了“我”的伤感之情。
C.通过虚实结合的描写,既写出了大商店当下的破旧,又写出了难以忘记的印记。
D.对眼前大院子与大商店的环境描写,欲扬先抑,突出记忆中的大商店高大与繁华。
8.作者为何说“如果这世上真有天堂,那就应该是我们的大商店”?(4分)
          
          
9.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对大商店记忆脱不了美化的嫌疑。你认为本文有没有美化了大商店?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
7.(3分)D
8.(4分)大商店在夏天有着用不完的清凉;大商店的大与琳琅满目的商品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大商店能够洁净自己的欲望;大商店可以让人安静,妥帖身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6分)观点一:没有。①依据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孩子视角来写,紧贴孩子的心理,写出那个时代孩子对大商店真实感受;②对大商店客观描述,只是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没有夸大、刻意美化。(每点3分)
观点二:有。①对大商店描述虽然真实客观,但仍然经过了回忆的选择甚至重塑,已经有了美化的嫌疑;②从对大商店“天堂”的称呼,大商店对自己心理的净化,大商店与现在各种售卖商品地方比较的感受,可以看出作者有美化大商店的嫌疑。(每点3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3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