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莫拉哨所・狼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莫拉哨所・狼牙(节选)
石钟山
莫拉哨所在藏南的边境线上,海拔4678米,半个篮球场大小的院子,最高处山石缝隙中竖着一根旗杆,旗杆上是一面猎猎飘扬的国旗。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往山外,极目远处,路便若隐若现,消失在视线的尽头。山路连着一条公路,通往几十公里外的团部,团部在山的褶皱里。
米小冬命运的改变,一切都因那场突然而至的大雪。那是六月初的雪,来得猝不及防,下得昏天黑地。那场雪一连下了一天两夜,哨所的房舍几乎被大雪覆盖了,那条通往山下的羊肠小道,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到处都是皑皑的白雪,扯地连天,没有尽头的样子。
米小冬已经是第二年的老兵了,高中毕业,他和所有同学一样,也参加了高考,虽然考上二本类大学。但考试分数离心仪的军校差距较远,他放弃这个二本大学,先参军,后考军校。
参军的过程,得到了父母亲朋的一致拥护,先成为一名军人,再成为一名军官,不仅是米小冬的理想,也是全家人的念想。于是米小冬便顺利参军,他从家乡带来最多的东西就是高考复习资料,足足有半箱子。在参军后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这次考军校的准备中了。
排长方江南是刚从军校毕业的军校生,对米小冬考军校的行为赞赏有加,方排长对米小冬的支持,不仅停留在口头上,还落实在行动中。每次巡逻回来的业余时间,他都会把米小冬安排到自己的排部兼宿舍中,不仅给他提供复习的环境,还经常上阵充当米小冬的老师。    
排长方江南就经常冲排里的士兵说: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排就会再出一名军校生。方排长就是在莫拉哨所考上军校的,也是在当满一年兵后参加的全军统考。四年军校毕业后,他便又回到了莫拉哨所当上了排长。
那场大雪不仅改变了米小冬考军校的命运,还改变了方江南排长的婚期。方排长的婚期定在7月1号,早在半个月前,方排长的未婚妻林渝北就来到了莫拉哨所,接方江南回重庆完婚。
荒凉的莫拉哨所,突然来了林渝北,似乎一下子变得鲜亮起来。
五月中旬后的莫拉哨所,早晚还是冻手冻脚的,可是到了中午,穿一件衬衫还是显得有些热。早晚的时候,林渝北就穿风衣,不仅是那件红色的,还有件米色的。中午到下午这段时间,她会换上裙子、T恤衫,林渝北不论穿什么都很好看,大城市来的姑娘就是不一样。
林渝北在哨所这期间,方江南带着全排的士兵去边境线巡逻,临走时,拍拍米小冬的肩膀说:你安心留守复习,有疑难杂题不会,可以问小林,她可是高考状元。吃完晚饭后,林渝北仰望天空,太阳就沉入到西山,天空中有钩弯月挂在了天际,不多时,星星就铺满了天空。
林渝北问米小冬:你说你们排长他们巡逻到哪儿了?
冈巴山。他不假思索地答,这条巡逻线路他走过无数次了。对全排辖区的一百多公里路程,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要翻越三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山,还有四条河流,三处悬崖绝壁……
他记得,第一次参加全排巡逻时,还没翻越完冈巴山,他就晕倒了,是排长和三班长架着他往山上走。后来,几个战士用背包带捆在他身上,轮流拖着他往前走。冈巴山是他们巡逻途经的三座山中,海拔最低的一座,还有那两处峭壁悬崖,脚下根本没有路,是他们扒着石壁,一点点蹭过去的。方排长介绍过,他当新兵时,老兵给他讲过,这里曾掉下过两名巡逻的战士。过悬崖时,排长教他的方法是,不要往脚下看,眼睛要盯紧下一个攀爬的石头。第一次巡逻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那次巡逻回来,他似乎脱了层皮,又似乎换了一个灵魂。
他把第一次巡逻的经历和她讲了,她久久没有说话,目光仍盯着遥远的天际,半晌才说:你说,你们在这儿守着边防点,一次次这么巡逻值吗?
她说完这话,下意识地回望了一眼身后,突然眼圈有些发热。他刚到哨所时也这么问过自己,后来,陆续有家人、同学也这么在信中问过他,他当时一律回答:边防因为有了我们的守护,我的身后才有了安宁的万家灯火。
下半夜,莫拉哨所竟刮起了大风,风呜咽着,飞沙走石的样子,整个边防点都在风中摇晃着。
六月初,那场罕见的大雪一落,莫拉哨所就成了孤岛,与外界彻底隔绝了。他们能做的,就是沿着那条通往山下的蜿蜒小路,打开一条雪路,他们知道,山下团部的官兵也将全力以赴,开通雪路和多个边防哨所重新建立起来联系。
方江南排长几天几夜下来熬红了眼睛。以前,他们也经历过被大雪围困十几天断粮的困境,也都熬过来了。这一次,米小冬的心境和以往不同,如果道路不能及时打通,他将错过考军校的时间,也许他的一生将就此改变。方排长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为了早日打通通往山下的路,战友们冲着雪一次次发起了冲锋,铁锹、铁镐并用。
就在雪路即将开通到山下时,意外发生了,那是一次雪崩,雪崩前一点征兆都没有,方排长一声大叫:快,躲开!紧接着米小冬的腰眼就被踢了一脚,他顺着雪路身不由己地滚了出去,滚动过程中,还带倒了几个战友,也一同随他滚落下去。
等米小冬抬起头来时,半个山坡的雪已经滑落下来,一座山似的堆在他们的面前。这时他的耳畔划过一声凄厉的叫:方江南,你在哪里呀?林渝北疯了似的向那座雪山奔过去,同时奔过去的还有全体哨所的战友……    
通往山下的那条雪路终于打通了,此时全军统考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
方江南排长遗体告别仪式很隆重,方排长的墓地就选在莫拉哨所山后,墓前立了块碑,碑上写着“烈士方江南”几个大字。
团长在方江南墓前说:方江南同志是为守护莫拉哨所牺牲的,如今他的身下就是我们边防军人寸土不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
全场肃穆,一排枪声鸣响。(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莫拉哨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意在突出莫拉哨所荒僻旷远的风貌特征,由此可见哨所战士生活的不易。
B.“他似乎脱了层皮,又似乎换了一个灵魂”,表现米小冬经历第一次巡逻的磨炼,就成为了一名意志坚定的军人。
C.林渝北对莫拉哨所军人巡逻的好奇与追问,既表现出她对方排长的关心,也反映出她对边防军人巡逻意义的困惑。
D.团长在方江南排长墓前的致辞,肯定方排长牺牲奉献的意义,同时也表达了边防官兵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决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情节设计精心,前文写六月初的大雪突然而至,后文写战士们争分夺秒开通雪路和雪崩发生方排长牺牲,前后勾连紧密。
B.小说注重场景描写,夜晚美丽静谧的弯月繁星,下半夜呜咽咆哮的大风,既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又使小说的叙事节奏张弛有致。
C.小说采用温情的女性视角叙述故事,使文章充满细腻的笔调和浓郁的抒情色彩,也给阳刚峭拔的军旅小说注入温婉美好的情感。
D.小说的结尾深沉隽永,写出了方江南排长葬礼现场的庄严肃穆,同时也表达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读来荡气回肠又意味深长。
8.小说第9段林渝北的“衣着”和《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枪筒上插着的“野菊花”在表情达意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在米小冬和林渝北的对话中叙写米小冬第一次巡逻的经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B    7.C   
8.①二者都充满活力,表现出不同年代的战士对生活与美都充满热爱。②本篇小说里林渝北的“衣着”写出林渝北的到来给荒凉的莫拉哨所带来活力和美感,《百合花》里小战士枪筒上装饰的“野菊花”写出小通讯员在烽火年代里洋溢着纯真、活泼、阳光的青春气息。   
9.①写出自然环境的险峻,突出莫拉哨所军人守护边疆的艰辛勇敢和浓浓的战友情,人物形象更饱满。②突出莫拉哨所战士坚守、巡逻祖国边界的意义,使小说意�N更深刻。③采用回忆性叙述,自如切换时空,使叙述更为灵活,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就成为了一名意志坚定的军人”错。根据从“又似乎换了一个灵魂”中的“似乎”可知,表现米小冬经历第一次巡逻的磨炼,只是他成为一名意志坚定的军人的开始,此时他并没有一下子就成为了一名意志坚定的军人。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C.“小说采用温情的女性视角叙述故事”错。小说采用的是全知视角叙述,虽然文中有林渝北这一女性形象,但是小说并没有从女性视角来叙述故事。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物象的作用的能力。
小说在第9段中这样描写林渝北的“衣着”――早晚的时候,林渝北就穿风衣,不仅是那件红色的,还有件米色的。中午到下午这段时间,她会换上裙子、T恤衫,林渝北不论穿什么都很好看,大城市来的姑娘就是不一样。结合第8段“荒凉的莫拉哨所,突然来了林渝北,似乎一下子变得鲜亮起来”分析,小说里林渝北的“衣着”写出林渝北的到来给荒凉的莫拉哨所带来活力和美感,表现出守边战士们热爱生活与美。
小说《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枪筒上插着的“野菊花”也很美,在战争年代,小通讯员还在自己的里枪筒上插着的“野菊花”,小战士身上洋溢着纯真、活泼、阳光的青春气息,这表明那个时代的战士和当代守边战士们一样都热爱美,热爱生活。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1)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分析
结合“第一次参加全排巡逻时,还没翻越完冈巴山,他就晕倒了,是排长和三班长架着他往山上走。后来,几个战士用背包带捆在他身上,轮流拖着他往前走” “冈巴山是他们巡逻途经的三座山中,海拔最低的一座,还有那两处峭壁悬崖,脚下根本没有路,是他们扒着石壁,一点点蹭过去的”分析,从米小冬第一次巡逻的经历可知自然环境的险峻,突出莫拉哨所军人守护边疆的艰辛勇敢和浓浓的战友情,人物形象更饱满。
(2)从主题安排的角度分析
结合“这里曾掉下过两名巡逻的战士。过悬崖时,排长教他的方法是,不要往脚下看,眼睛要盯紧下一个攀爬的石”“你们在这儿守着边防点,一次次这么巡逻值吗”“边防因为有了我们的守护,我的身后才有了安宁的万家灯火”分析,叙写米小冬第一次巡逻的经历,为了突出莫拉哨所战士坚守、巡逻祖国边界的意义,使小说意�N更深刻。
(3)从情节的角度分析
结合“林渝北问米小冬:你说你们排长他们巡逻到哪儿了?冈巴山。他不假思索地答,这条巡逻线路他走过无数次了……”“他记得,第一次参加全排巡逻时……”“他把第一次巡逻的经历和她讲了,她久久没有说话,目光仍盯着遥远的天际”分析,小说采用回忆性叙述,自如切换时空,使叙述更为灵活,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2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