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恐怖的夜
叶圣陶
浓厚的乌云一块块地堆着,只有稀薄的地方漏些滞黯的光。颤动而疾驰的电光像马鞭似地抽过,也仿佛有紧张而有力的声音,一切景物都放出光明和活动来。但这不过是一闪的鞭子过了,他们又归于黑暗和沉寂。
滞黯的光慢慢给乌云补没,天上没一丝儿缝,大气沉重了。
我站在家门前,汗珠不绝渗出,单衫和皮肤粘着,期待的心异常烦躁,“弟弟的船此刻在那里了?……今天不来么?没有来得及搭火车么?……这个不见得罢?”
偶然有一个提着灯笼的行人,他的脚步声,衣裳�O�@声,灯笼动荡声,打破了无边的沉寂。他不知我站在那里,只俯首走过,一会儿,他的脚步声也听不见了。
“我回进去坐坐罢,他还有一刻到呢。……不行!船也许因舟人努力或水势顺流,就快到对面的水埠了。我待听得下篙的声音,便走下水埠,喊一声‘我的弟弟!’这是何等快慰。我必须在这里等他!”
时间的脚声虽静默,我却觉得很迟缓。鞭不光明的长空我不想看,无边的沉寂自然没什么可听;还是背诵些诗句罢!然而一时竞想不起来。我感觉孤独而无事的闷郁。我希望更有一个提着灯笼的行人走过。
怕要下大雨了;云堆得愈厚,使我几乎看不出对面的水埠;电光越长越细越快,一条一条钻入云深处。
街上有脚声了,第二个行人来了。
那人冷峭地问,“谁?”我辨不清面目,但听得出是我家后屋的漆匠阿喜,“是我。”
“先生,原来是你。这个时候,你在这里做什么?”
“我候我的弟弟,他从车站乘了舟归来,想来快到了。”
“他决不会来了!今天开出去的航船没有到车站,半途折回,五点钟时候就停泊在码头了。”他个个字音都有断定的意味。
“我们是雇舟去候的,他不坐航船。”我的语音不由得艰涩而颤动,因为阿喜的话违反于我的期望。我竟没觉察这句话里还有别的意思。
阿喜发出迟疑而轻微的语音,“便是雇舟去接,也不见得一定会来。我听人说车站附近一带的火车轨道已被拆断了!”
他的声音虽然低微,却深深刺入我的脑海,我的血管突然紧张,“你这话确么?为的什么事?”
“听说是车站两面的兵有不合意的地方,预备开火。――这个消息一定是确的……”阿喜的语音低到几乎听不见,又很有几个字变了音,他的心里含着强烈的惊恐。
我听了,脑子里一阵纷乱。我弟弟,虽是十八岁,若归家不得,流寓在不熟识的地方,必定使他急得哭!包围我四周的空气,顿时觉得完全是恐怖的东西。满天浓黑的,是焚烧的烟么?长细而快的光,是枪弹的历程么?全市沉寂,他们在衔枚疾走,预备掩袭么?我只希求是在一个梦里。
阿喜进去了,黑暗沉寂的空间里,依旧只我一个人站着,似乎一切没有变化。然而我的情绪变了,不复感寂寞孤独,只是恐怖,还杂着怜悯的心。
我直奔对面水埠,跨下石级,站定在齐河面的一级上。
街上有两个人的脚步声和谈话声,他们步调散乱而迟缓,老人道,“……想是确的了。”
“都这么传,不见得是谣传罢。”那壮年回答。
我想这个轨道拆断的消息传遍全镇,全镇的人一定要震动着惶恐的心。哪里止一镇!邻镇,较远的邻镇,一定也被较强烈的或是较微淡的恐怖笼罩着。
粗而稀的雨点下来了,河面发一种鱼儿跳跃似的声音。骤急的风从北面吹来,河水汩汩流动。我不能再站在石级上,急急跨上水埠,回到门前的檐下。
不到两分钟,河面有拄篙声和人语声了。我不顾雨点,重又奔下水埠;望见右面来一条船,船头上一个舟子撑着篙子。我便高声喊道,“弟弟,来了么?”
那舟子熟识我的声音,“总算到了!”
“哥哥,”弟弟的声音从舱里发出,“你在那里等我?”这句短语,充满了定心,喜悦,感慰。舱里的灯光只照在他背上,使我不能细认他的面庞。
船到了水埠。弟弟回转身,向舱里人道:“我的家里到了。你们此刻去寻房屋决难寻到,且在我家住一夜罢。”他又向我说明道,“舱里一家人是逃难来的。他们雇不到船,和我商量,趁了我的船。他们要在镇上租屋暂住,但镇上没有一个熟识的人。我想要寻房屋得明天再说,今天留他们住在我们家里:想你一定赞同我的。”
我看见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好些。现在他这么说,我便催促道,“雨点越来越密了,快请你和舱里诸位上岸罢。今宵诸位一准留在我们家里。”
惊魂未定的一家人听了我们兄弟的话,说不出什么来,一个一个跨上船头。舟子点了个灯笼,他先跳上水埠照着我们。
弟弟上了水埠,执着我的手不放,我觉得彼此的手都有些颤动。接着上来的是两位妇人,他们抱着孩子,一个近十岁的男儿,一位老翁,一位老太太。
雨点急而大,河面上,屋面上,发出爽利,洪大,激击的声音。我们举手遮着头面,急急的两三步就奔过了街到门前。我取出煤油灯,弟弟比先前更精神了:颧颊很丰腴,眼睛里有晶莹的光,短发修剪得极齐整;很是可爱。
两个舟子带着弟弟的行李和老翁一家人的几个包裹进来。老翁感动极了,干枯微皱的脸上现出薄醉的笑。
窗外的风雨依然肆他们的威势。
一九二一,一,二五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提着灯笼的陌生行人的出现,打破了黑夜的沉寂,也安慰了“我”孤独的心灵,使“我”不再感到寂寞。
B.“我”想通过背诵诗句来打发时间,可一时又想不出来,可见“我”乐观、有理想追求却内心空洞。
C.阿喜告诉我火车轨道被拆断的消息,表现了他的热心、关心战事,直接感召了“我”后来留宿逃难者。
D.“我”的弟弟在小说后半部分正面出场,着墨不多,形象立体鲜明,其外貌特征与精神气质也相符合。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营造了大雨即将到来的压抑、沉重的气氛,引起下文“我”内心的烦躁不安。
B.“满天浓黑的,是焚烧的烟么?长细而快的光,是枪弹的历程么?”以连续的反问与比喻,反映战争的事实。
C.小说语言富有特色,遣词用句自然,比如写雨点落下的“粗而稀”,是“鱼儿跳跃似的声音”,简洁生动。
D.结尾“窗外的风雨依然肆他们的威势”,照应了题目,突出恶劣的环境给人带来的压迫与恐惧感。
8.小说是如何表现“我”等候与弟弟相见时的急切心情的?请简要分析。
9.“五四”时期,以“爱”和“美”来抵抗黑暗、治愈人心的理想,是叶圣陶等作家的创作追求。请说说这篇小说“治愈人心”的地方。
答案:
6.D 7.B 8.①心理描写。“我”站在家门前焦急盼望弟弟回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担心其行程、是否回来及设想见面的欣慰。
②语言描写。“我”与阿喜对话,询问情况;望见船只,高声呼喊。
③动作描写。“我”直奔对面水埠,听到河面有声音又不顾雨势重奔下水埠。 9.①兄弟间的真挚情意。“我”不顾环境恶劣一直等弟弟归来,关爱弟弟;弟弟见到“我”的喜悦,言语中的信任,握手时的激动,都体现亲情美。
②普通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弟弟让老翁一家搭船、留宿,舟子帮忙点灯笼、拿行李,“我”催促大家上岸,充满人情味。
③人心之善是抵抗黑暗、战胜恐惧与孤独的良方。“我”的怜悯心(对动荡时代他人的关心),老翁的感动,都有驱赶黑暗的作用,引发读者共鸣。
【导语】叶圣陶的《恐怖的夜》通过细腻的氛围描写和人物内心的刻画,成功展现了战乱时代人们的恐惧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小说开篇沉重的自然景观与压抑的心情相呼应,反映战争背景下的恐慌。通过“我”等弟弟的急切心态以及最终与弟弟团聚的情节,表达了战火中亲情的温暖与人性的光辉。对逃难者的收留和弟弟的关心展现了人性的善与美,传达出在动荡不安中人们对爱的坚守与追求,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6.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也安慰了‘我’孤独的心灵,使“我”不再感到寂寞”错,陌生行人的出现只是暂时打破沉寂,并没有安慰“我”孤独的心灵,“我”依然感到孤独,后来还希望再有行人经过。
B.“可见‘我’乐观、有理想追求却内心空洞”错,“我”想背诵诗句是为了打发等待的时间,不能体现“乐观、有理想追求却内心空洞”,主要是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和烦躁。
C.“直接感召”错,阿喜只是传达消息,“我”留宿逃难者主要是因为弟弟的提议和“我”的善良。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以连续的反问与比喻,反映战争的事实”错误,这里是“我”的想象,不是反映战争的事实,是通过这种想象来表现“我”的恐慌。
赞 (0)
范子平《黑柳》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3
查尔斯・罗伯茨《迷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