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乙】
燕子矶
张岱
燕子矶,余三过之。水势����
①,舟人至此,捷��②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
戊寅到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于矶,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
③过之矣。登关王殿,吴头楚尾④,是侯用武之地,灵爽赫赫,须眉戟起,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洌⑤,舟下如箭,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上之。阁旁僧院,有峭里千寻⑥,碚�⑦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瑞对,便可十年面壁⑧”。今僧寮佛阁,枚意背之,其心何忍?是年,余归浙,闵老子、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
(选自《陶庵梦忆(二)》,有删改)
【注释】①���剩�chì jí):形客水流湍急翻滚的样子。②�郏�zhuó):抓住。③蹉(cuó):差错、失误。④吴头楚尾:前为吴国,后为楚地,此处相燕子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⑤��洌:(piē liè),水流轻疾貌。⑥寻:古代的度量单位,一寻为八尺。⑦碚�(bèi lěi):指坚硬的石头。⑧面壁:面对墙壁静思打坐。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倘徊欢�
;(2)以其境过清
;
(3)余三过之
; (4)缘山走矶上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阁旁僧院,有峭里千寻,碚�如铁。
12.小石潭和燕子矶的环境都比较幽静。柳宗元面对小石潭心情由
变为
(
2
)
,张岱面对燕子矶却充满了
(
3
)
之情,从“
(
4
)
”句子即可看出。
13.试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两句话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u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答案:
10. 静止不动的样子 因为 经过 沿着,顺着 11.(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观音阁旁边是僧院,有高达几千丈的峭壁,坚硬的大石头像铁块一样。 12. 快乐(愉快、欣喜、愉悦) 凄伤(忧伤、凄凉、惆怅) 喜爱(赞美之情) “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瑞对,便可十年面壁。”或“今僧寮佛阁,枚意背之,其心何忍?” 13.甲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影布石上”“�倘徊欢�”等是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写动,既写出了鱼富有人情味,也触动了作者情怀。
乙文积雪由被动地消融变为主动地为山川梳妆打扮,山峰也由一个沉寂的静物变成一个梳洗打扮、髻鬟始掠的美女,这种拟人手法不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临大地,山峰转翠这个变化过程,而且也使积雪和山峰在拟人的手法中显得更加娇艳动人,充满春的气息。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呆呆地一动不动;�倘唬�静止不动的样子。
(2)句意:由于这个地方过于冷清;以,因为。
(3)句意:我三次途中经过;过,经过。
(4)句意:顺着山路,来到燕子矶的上面;缘,沿着,顺着。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重点词有:
(1)斗:像北斗星一样;折:弯曲;蛇行:像爬行一样;明:明亮;灭:暗。
(2)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碚�:坚硬的石头;如:好像。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作答时要立足于对文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背景和文章中的语句进行分析作答。
依据甲文“心乐之”“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恰幽邃”可知,起初是快乐的逐渐变得忧伤;依据乙文“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和“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瑞对,便可十年面壁”或“今僧佛阁,故意背之,其心何忍?”可知,作者赞美这里的景色。
据此回答即可。
1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甲文中的句子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潭水的“清”。“潭中鱼可百许头”写水中游鱼的数量,写出水的清澈;“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鱼儿在水中就像在空中游动一般,侧面表现水之清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鑫忽,可以看见水中鱼的影子及情态,写出水的澄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是静景,“怡然不动,�m尔远逝,往来鑫忽,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抓住游鱼的神态、动作描写,这是静景,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鱼儿写得活灵活现,充满情趣,富有人情味,又从侧面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乙文中,“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u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句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初春时山景明净而秀美的特征。“始掠”的“始”字,表明美人晨妆刚罢。这个比喻,与上面开匣明镜的春水的比喻,虽然分别指山和水,却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一体,给人以相互生发的和谐美感。
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可以看见一个小水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酒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燕子矶,我三次途中经过。水湍急翻滚,划船的人到此处,都要快速抓住,牢牢的用铁钩挽住铁缆,像蚂蚁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奋力向前。
戊寅年到南京后,同吕吉一起出观音门,游览燕子矶。才领略到这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佛祖圣地,路过时竟然错过了。登上大王殿,前面是吴国,后面是楚地,是诸侯用武之地。可以想象男子汉们精神饱满,手中挥舞着剑戟的样子。顺着山路,来到燕子矶的上面,坐在亭子中,看江水轻快而迅速地飞奔,船快得像离弦的箭。转向南面,到观音阁。从悬索桥上过去观音阁旁边的寺院附近,有高达几千丈的峭壁,堆积的大石头像铁一样坚硬;有几棵大枫树,耸立在草木繁盛的植被之中,幽暗凄冷的绿色,小楼痴痴的面对着峭壁,就这样面壁数十年!如今僧人们的住所,佛堂却常常背对着峭壁,怎么忍心呢?这一年,我回到浙江,闵老子、王月生送我到燕子矶这里在石壁下狂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