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秋风秋雨愁煞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风秋雨愁煞人
庐隐
淡雾仿若轻烟,笼住湖水与岗峦。远处翠翠隐隐,紫雾漫漫。舟子摇着双桨,低唱小调。凌峰吩咐舟子将船拢了岸,踏着细草,走过一箭多路,来到一座孤坟边。四围满是霜后的枫叶,鲜红比血,照眼生辉。树梢头哀蝉穷嘶,似诉将要僵伏的悲愁,促织在草底若歌若泣。她在这冷峭的秋色秋声中,忽想起五年前曾在此地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坟旁青苔斑斓,字迹模糊。她从地上捡了一块瓦片,将青苔刮尽,露出几个字是“女烈士秋瑾之墓”。
“哦!女英雄。”她轻轻低呼着。
那夜微冷的西风,吹拂着庭前松柯,发出凄厉的涛歌。沙沙的秋雨,滴在梧桐叶上。她正坐在窗下,忽见门帘一动,进来一个英风满面的女子,原来是表姐。她神色露着张惶,急将桌上洋灯吹灭,低声道:“凌妹真险,你领我从你家后花园门出去,迟了他们必追踪过来。”凌峰莫名其妙地张慌着!她们冒雨出去,向北转过去。凌峰开了后门,把她送出去,连忙关上跑到屋里,还不曾坐稳,已听见前面门口有人打门!她勉强镇定了,看看房里母亲,已经睡了,父亲还没有回来,壁上的时针正指在十点。看门的老王进来说:“外面有两个侦探要见老爷,我回他老爷没在家,他说刚才仿佛看见一个女人进了咱们的家门,那是一个革命党,如果在这里,须立刻把她交出来,不然咱们都得受连累。”凌峰道:“你告诉他没有人进来,也许他看错了,不信请他进来搜好了……
母亲已被惊醒,推枕起来。凌峰背着人悄悄将适才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不禁垂泪:“你姑爹姑妈死得早,可怜剩下她一个孤女……又是生来气性高傲,喜打抱不平,现在竟做了革命党,哎!若果有什么意外怎么办?”十二点多钟凌峰的父亲回来了,也是一夜担心,昨夜风雨,不知她躲在什么地方。
过了几天,忽从邮局送来一封信,正是秋瑾的笔迹。凌峰的父亲忙忙展读:舅父母大人尊前:
前夜自府上逃出,正风雨交作,泥泞道上,仓皇奔驰,满拟即乘晚车北去引避,不料官网密密,甫到车站,已遭逮捕。前途凶多吉少,则可预臆也。但甥自幼孤露,命运厄蹇,又念皇皇华胄,摧残于腥膻之满人手中,谁能不冲发裂眦,以求涤雪光复耶?甥不揣愚鄙,窃慕良玉木兰之高行,妄思有以报国,乃不幸而终罹法网,此亦命也。但望革命克成,又复何憾?唯夙蒙舅父母爱怜,时予训迪,得有今日,罔极深恩,未报万一,一旦溘逝,未免遗恨耳!别矣!别矣!临楮凄惶,不知所云。
肃叩 福安!
甥女秋瑾再拜
母亲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父亲就到处去托人求情,但朝廷这时最忌党人,虽是女流也不轻赦,等到七天以后,就要绑到法场行刑。父亲不敢把这惊人的信息告诉母亲,只说已托人求情,或者有救,母亲每日在佛堂念佛,求菩萨慈悲,保佑这可怜的甥女。
这几天秋雨连绵,秋风瑟瑟,秋瑾被关在重牢里,手脚都上着镣铐,脸上早已惨白,没有颜色。她坐在墙犄角里,黯然吟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念完这诗句,她紧紧闭上眼睛,但是最终傲然地笑了。
行刑的头一天,她的舅父托了许多人情,要会她一面,但只能在铁栏的空隙处,并且时间不得过五分钟。秋瑾这时脸色已变得青黄,两只眼球凸出,十分惨厉可怕。她舅父从铁栏里伸进手来,握住她那铁镣锒铛的手,禁不住流下泪来。秋瑾怔怔地凝注他的脸,不禁惨笑,摇头,凄厉地说:“舅舅保重!”她的心好像碎了,晕然倒在地下,舅父在外面顿足痛哭,而五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    
到了第二天十点钟的时候,道路上人忙马乱,荷枪实弹的兵士,一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蒸腾。几辆囚车,载着许多青年英豪志士。最后一辆车上,便是那女英雄秋瑾。凌峰远远望见,不禁心如刀割呜咽地哭了。街上看热闹的人,对于这些为国死难的志士,有的莫名其妙地说:“这些都是革命党?”有的仿佛很懂得这事情的意味的,只摇着头,微微叹道:“可怜!”最后囚车的女英雄出现了,更使街上的人惊异,“女人也做革命党,真是破天荒的新闻!”这些英雄,一刹那间都横卧在刑人场上,他们的魂魄,都离了这尘浊的世界。秋瑾的尸骸,由她舅父装殓后,便停在普救寺里。
过了不久,革命已告成功,各省悬上白布旗帜,那腥膻的满洲人,都从贵族的花园里,四散逃亡,皇帝也退了位。各处人士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秋瑾尤是其中一个努力的志士,因公议把她葬在西湖,使美妙的湖山,更增一段英姿。
凌峰想到这里,但见荒草离离,白杨萧萧,举首天涯,兵锋连年,国是日非,哪里是理想的共和国家?她不由得悲绪潮涌,叩着那残碑断碣,慨然高吟道:
枫林古道,荒烟蔓草,何处赋招魂!
更兼这――
秋风秋雨愁煞人!
她正心魂凄迷的时候,舟子已来催上道。凌峰懒懒出了枫林,走到湖边,再回头一望,红蓼鲜枫,都仿若英雄的热血,她不禁凄然长叹。上了小船,舟子洒然鼓桨前进,不问人是何心情,他依然唱着小调。只有湖上的斜风细雨,助她叹息呢!
(原载1927年6月《蔷薇周刊》,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7.A. 小说开头描绘了萧瑟的秋景,霜后的枫叶、哀蝉、促织等景象不仅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也为后文凌峰回忆秋瑾之事奠定了情感基调。
8.B. 秋瑾被侦探追捕时躲进凌峰家,体现了她当时的慌乱和无奈,而凌峰及其家人在面对侦探询问时的表现,也反映出他们对秋瑾安危的担忧。
9.C. 小说详细叙述了秋瑾等志士遇害的经过,在清廷灭亡、皇帝退位后,秋瑾被公议葬于西湖,暗示革命虽成功但仍有诸多遗憾。
10.D. 街上看热闹的人,对于这些为国死难的志士们态度各异,有的莫名其妙,有的微微叹息,有的对女革命党感到惊异,说明当时民众对革命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不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凌峰的回忆展开秋瑾的故事,使情节在现实与回忆之间交织,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B. 文中环境描写细腻入微,如开头的秋景描写,以及秋瑾被捕那夜 “微冷的西风”“凄厉的涛歌”“沙沙的秋雨” 等,营造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衬托出人物的心境。
C. 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对秋瑾的外貌描写 “脸色已变得青黄,两只眼球凸出,十分惨厉可怕”,生动地展现出她在狱中遭受的折磨。
D. 小说的语言风格典雅华丽,大量使用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来增强文学性,同时也频繁引用诗词,使文章充满古典韵味,符合革命题材的庄重感。
8.文本中多次出现 “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话,请结合文本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分)
          
          
9.在文本中,作者对秋瑾的经历展开了虚构创作。请依据文本内容,阐述文中具体虚构了哪些情节,并分析这些虚构情节在秋瑾人物塑造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
6.C详解:C选项中 “暗示革命虽成功但仍有诸多遗憾” 表述不准确。文中写秋瑾终被公议葬在西湖,主要表达的是英灵终得慰藉,革命成功后对英烈的敬重,并没有明确暗示有诸多遗憾。该选项错误。
7.D详解:D.这篇小说语言风格并不典雅华丽,没有大量使用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语言比较平实自然,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情感,虽然引用了诗词,但整体语言风格不符合 “典雅华丽” 的特点,该选项错误。
8.①从内容上看,“秋风秋雨愁煞人” 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秋瑾在困境中的愁苦心境,也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秋瑾被关在重牢里,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她黯然吟出这句话,体现了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身处境的无奈。
②从结构上看,这句话贯穿全文,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从开头凌峰在秋瑾墓前回忆起五年前秋瑾在此地低吟这句话,到中间秋瑾在狱中念出这句话,再到结尾凌峰在感慨国是日非时再次提到这句话,使文章结构紧凑,前后呼应。
③从主题上看,这句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它不仅表达了秋瑾个人的愁苦,更反映了那个时代革命志士们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内心的痛苦挣扎。
(答对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得5分)
9.文中虚构的情节
①紧张的逃亡情节:秋瑾在被侦探追踪时逃至表妹凌峰家,神色张惶地吹灭洋灯,请求凌峰带她从后花园门逃走。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秋瑾所处的危险处境,充满紧张感和戏剧性。
②深刻的狱中情节:虚构了秋瑾在狱中吟诵 “秋风秋雨愁煞人” 后,先是闭上眼睛,最终傲然地笑了的场景。同时,还包括她与舅父在狱中相见时,惨笑、摇头后晕然倒地的情节。
③丰富的亲友互动情节:如凌峰帮助秋瑾逃跑,凌峰的父母为秋瑾求情等情节,展现了秋瑾与亲友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和互动。
(答对2点得3分)
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①展现多面性格:逃亡情节体现了秋瑾在危急时刻的机智与冷静,让读者看到她不仅有英勇无畏的一面,还有面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狱中情节则展现了她的坚定与脆弱,使人物性格更加立体丰富。
②凸显精神品质:狱中吟诵诗句和傲然一笑的情节,凸显了秋瑾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与亲友的互动情节也强化了她对革命事业的无悔选择,展现了她强大的精神力量。
③增强感染力:亲友互动情节从侧面烘托了秋瑾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她能让身边的人愿意为她冒险和担忧,说明她的信念和行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她作为革命志士的价值。
(答对2点得3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3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