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街接(2021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22题。(本题共6小题,17分)
材料一
  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明心的(①)。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他在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②)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③)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因为系统选育(从一个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当时许多优良的稻麦品种都是通过这种方法选育出来的。可是当秧苗发绿长高之后袁隆平发现,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得也很不一致,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一种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心头,但是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有着深入研究的袁隆平进而想到,从遗传学的分离规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
它的后代今年既然发生分离,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那么是一株

天然杂交稻

的杂种第一代。 
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经过反复统计计算,袁隆平证明,这次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既然去年那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好,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
      ,
      ,
      ,
      , 
     
 
20.在“材料一”中“ 
      ”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
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
③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④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
⑤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
A.①③④②⑤       B.②④⑤①③       C.①⑤④②③       D.②①⑤④③
 
 
答案:
20D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0日 下午2:38
下一篇 2025年2月20日 下午2: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