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 4~9 题。(23 分)
【甲】
赠萧�r①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选自《全唐诗》)
【乙】贞观八年,房玄龄、高士廉于路
逢窦德素,问北门③近来更何营造。德素以闻④,太宗乃谓玄龄曰: “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⑤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玄龄既
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且所为有利害,役工有多少,陛下所为善,当助陛下成之;所为不是,虽营造,当奏陛下罢之。此乃君使臣、臣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臣所不解;玄龄等 不识⑥所守,但知拜
谢,臣亦不解。”太宗深愧之。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萧�r:与魏征、房玄龄、高士廉等同为贞观二十四功臣。②板荡:这里指动乱之世。③北门:指皇宫
后苑,下文“南衙”指中央官署。④以闻:把这件事告诉太宗(李世民)。⑤预:干涉。⑥识:知道。
4.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疾风/知劲/草 玄龄等/不识所守
B.疾风/知/劲草 玄龄/等不识所守
C.疾风/知劲/草 玄龄/等不识所守
D.疾风/知/劲草 玄龄等/不识所守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于路
逢窦德素
(2)玄龄既
任大臣
(3)而陛下
责之
(4)但知拜
谢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陛下所为善,当助陛下成之。
(2) 太宗深愧之。
7.回答下面问题。(5 分)
(1)自选角度赏析【甲】诗前两句。(3 分)
(2)【甲】诗题目有的版本叫“赐萧�r”,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 分)
8. 【乙】文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与“谏”有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不同之处。(4 分)
9. 根据【甲】诗和【乙】文内容,简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答案:
4.(2 分)D
5.(4 分)(1)遇到(2)担任(3)责备(4)谢罪(每小题 1 分)
6.(4 分)(1)(如果)陛下所做的是对的,(就)应该辅助陛下做成这件事。 (2)太宗深深地为这件事感到惭愧。(每小题 2 分)
7.(5 分)(1)示例 1:运用比喻的修辞,(点出手法 1 分)用“疾风”来比乱世,以“劲草”来比“诚臣”, 赞扬萧�r在动荡时局中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简要分析 2 分)
示例 2:运用比兴的手法,(点出手法 1 分)以“疾风“劲草”起兴,引出“板荡“诚臣”,赞美萧�r 在危难时刻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心。(简要分析 2 分)(本小题共 3 分) (2)示例 1:更喜欢“赐”,因为“赐”更能显示出太宗与臣下的身份之别。
示例 2:更喜欢“赠”,因这“赠”更能表现出太宗对大臣的尊重。(本小题 2 分,可选择任意一种, 理由说明恰当即可。只作选择、未说明理由不得分)
8.(4 分)【乙】文中魏征用的是“直谏”方式,针对当前之事,直接指出太宗的过错;《邹》文中邹忌用的 是“讽谏”方式,以生活之事类比,委婉地向齐王提出自己的政见。(每点 2 分)
9.(4 分)①尊重臣下、以礼相待:题诗称赞萧�r是“诚臣”;②心胸宽广,善于纳谏(或“知错就改,从善 如流”):知道自己责备大臣的话不妥后,“深愧之”;③行事冲动,考虑不周;认为房玄龄等人不该干预 内廷之事并责问他们;④学养深厚,富有才华;给大臣萧�r的赞诗中有前人名句的引用,有对“仁“义”“礼 “智”等儒家思想的倡导。(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