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酒泉子・长忆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题)

【欣赏咏潮诗文】
                 观潮  [宋]周密

浙江①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②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③,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节选自《武林旧事》

【注释】①浙江:钱塘江。②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③海门:浙江入海口。④窝:高。⑤僦(jiù)赁(lìn):租用。⑥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①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①潘阆(?-1009):字梦空,号逍遥子,宋大名(今属河北)人。曾长期寓居杭州,晚年写有十首《酒泉子》,对杭州的自然风景作了较为全面的描写。

15、下列对《观潮》和《长忆观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观潮》和《长忆观潮》都写到了钱江潮涌、弄潮儿和观潮者。

B.《观潮》引用杨诚斋诗句,以印证大潮气势恢弘,增强说服力。

C.“万面鼓声中”写潮来时万千观潮者敲锣打鼓、异常兴奋的场面。

D.词人别后还几度梦醒,犹觉胆战心寒,突显钱江潮令其印象深刻。

16、《观潮》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钱江潮的气势,富有表现力。请从句式、修辞、感官体验等角度任选两个赏析。(4分)

17、阅读《观潮》最后一段,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5分)

原文语句
批注
珠翠罗绮溢目
“溢目”用词凝练,突出了①
      

        
写出车马众多,道路拥堵。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说明售卖的物品数量多、③
      
这段描写的作用:④
          

18、《观潮》和《长忆观潮》中,“弄潮儿”形象鲜明,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答案:

15C(敲锣打鼓者非观潮人,而是江中表演的弄潮儿。)
16、示例:句式上,长短句结合,多四字短语。句式富有变化,形如江潮奔涌;修辞上,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大潮比作“玉城雪岭”,将潮声比作“雷霆”,声势“吞天沃日”,极力渲染江潮之壮观和雄豪。感官上,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玉城雪岭,写出江潮的形状和颜色,声如雷霆,写出江潮的声势。两相结合,突出江潮的壮观和震撼人心。
(选取任意两个角度赏析即可,各2分。)
17、(1)人多(或观潮人的熙攘拥挤);(2)车马塞途;(3)品类多;(4)突出观潮时江岸一带热闹繁华的场景。(每空1分)
18、技艺精湛,勇气夺人。《观潮》中“弄潮儿”“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长忆观潮》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都写出了弄潮儿的迎风破浪的非凡勇气和潮头舞旗的技艺精湛。
(形象特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3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