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二)
阅读《春望》《雁门太守行》,回答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 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唐朝诗人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
 
6. 这两首诗同以战争为背景。《春望》首联紧扣“望”字,写出了安史之乱中长安城①________的景象特点;《雁门太守行》三、四句从声、色两方面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其中“②________”四个字勾画出战争规模之大。
 
7. 请结合《春望》《雁门太守行》中的画线句,分别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家国情怀的。
 
 
答案:
(二)

【答案】5. ①. 杜甫    ②. 李贺    

6. ①. 荒凉破败/肃杀凄凉    ②. 角声满天    

7. 《春望》颔联作者移情于花鸟,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情感,通过忧国写爱国;《雁门太守行》尾联借用典故,通过抒写官军将士报国的心愿来展现家国情怀。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作。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通过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因“国破”而“草木深”,繁华的城内如今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表现了长安城肃杀荒芜(凄凉破败)的景象特点;诗人寓情于景,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国破家亡之痛。

《雁门太守行》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这两句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杜甫继承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现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3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