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麦秸垛
铁凝
①
太阳很白,白得发黑。天空艳蓝,麦子黄了,原野骚动了。
一片片脊背亮在光天化日之下。男人女人们的腰朝麦田深深弯下去,太阳味儿、麦子味儿从麦垅里融融地升上来。镰刀嚓嚓地响着,麦子在身后倒下去。
队长派了杨青跟在大芝娘后头拾麦�K儿捆麦个儿。大芝娘边割麦子边打�K儿,麦�K儿打得又快又结实,一会儿就把杨青丢下好远。
杨青咬牙追赶着大芝娘,眼前总有数不清的麦�K儿横在垅上。一副麦�K儿捆一个麦个子,麦个子捆绑好,一排排躺在裸露出泥土的秃地上,②
好似一个个结实的大婴孩儿。
杨青先是弯腰捆,后来跪着捆,后来向前爬着捆。手上勒出了血泡,麦茬扦破了脚腕,麦芒在脸上扫来扫去,给脸留下一缕缕红印,细如丝线,被汗蜇得生疼。
大芝娘在前头嘎嘎地笑,她那黑裤子包住的屁股撅得挺高。前头一片欢乐。
四周没有人了,人们早涌到前边欢乐里去。杨青守着捆不尽的麦个儿想哭。
要是四年以前,杨青就会在心里默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然后身上生出力气,或许真能冲上去。那时她故意不戴草帽,让太阳把脸晒黑。那时她故意叫手上多打血泡――有一次最多是十二个,她把它们展览给人看。大嫂们捏住她的手,心疼得直“啧啧”。杨青不觉疼,心直跳。那时候过麦收,她怕自己比不过社员,有一回半夜就一个人摸到地里先割起来,天亮才发现那是邻队的地块儿。超然客公众号
那时候就是那时候。现在她好像敌不过这些麦子,这块地。
日子挨着日子,是这样的一模一样,每一个麦收却老是叫端村人兴奋。人们累得臭死,可是人们笑。汗水把皱了许久的脸面冲得舒展开来。
太阳更白了,黑得人睁不开眼。队长在更远的地方向后头喊话,话音穿过麦垅扑散开去:“后头的,别�V懈着!地头上有炸�{子、绿豆饭汤候着你哩,管够!管饱!”
年年都一模一样。年年麦收最忙的几天,各队都要请社员在地头吃炸绳子。四年前,杨青插队的头一年麦收就赶上吃�j子。那时社员们在地头围严了�j子笸箩和绿豆饭汤大桶,杨青就躲到一边儿去。队长喊她,她说不饿;大芝娘把�j子塞到她手里,她说钱和粮票都在点儿上。人们被逗乐了,像听见了稀罕话儿。后来一切都惯了。甚至,每逢麦收一到,杨青首先想到的就是炸绳子。现在她等待的就是队长那一声鼓动人心的呐喊。在知青点,她已经喝了一春天的干白菜汤。
杨青没有往前赶,就像专等大芝娘过来拉她过去。大芝娘到底小跑过来。
杨青抬起脸,大芝娘已经站在她跟前。这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从太阳那里吸收的热量好像格外充足,吸收了又释放着。她身材粗壮,但活计利索。
杨青望着大芝娘,腿上终于生出些劲。她擦了擦眼,站起来。
“忙走吧,还愣着干什么?”大芝娘招引着杨青。
杨青跟上去,发现前边净是捆好的麦个儿。③分
明是大芝娘劫了她。
地头上,人们散坐在麦个子旁边那短浅的阴影里,吃鳃子、喝汤,开始说闲话解闷儿。那解闷儿的闲话大多是从老光棍栓子大爹那双翻毛皮鞋开始。那皮鞋的典故,端村人虽然早已了解得十分详尽,但端村总有新来人。比如谁家从外村请来了帮工,比如谁家的新媳妇在场,再比如城里来插队的学生。
皮鞋是真正的日本货,硬底,翻毛。那是闹日本时,栓子大爹从炮楼上得来的。村里派当长工的栓子给鬼子送过一趟麦子,栓子赶着空车回来,就捎带回这么一双鞋。刚得到这鞋时,栓子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年代久了,皮底掌了又掌,走起路来变成了咯噔咯噔。
日本投降了,栓子还一直穿它。解放了,栓子还一直穿它。人们问:“栓子叔,你恨日本鬼子不?”
“兴许就你不恨。”
“那还穿这鞋?”
“谁叫它是鞋呢。”
“这可是日本货哩。”
“你叫它应声儿?我不恨鞋。”
栓子大爹的回答理直气壮却并不周密。许多时候,端村人就是从这双鞋上来审度形势的。那鞋有时也会变得理不直气不壮起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前,那鞋便销声隐迹过好一阵。后来,公社的造反派到底为鞋来到端村,勒令栓子大爹三天之内必须交出。否则他也将被踏上一只脚,闹个永世不得翻身。栓子大爹受了些皮肉之苦,造反队却终究没有找到那鞋。再后来,本村造反队包下了此案。栓子大爹把鞋亮给本村的造反队,他们却没有把它当作胜利果实拿走,就因为那是端村的造反队。眼下他们虽然造反披挂,但端村人的习性难变,他们生性心软。
寒来暑往,栓子判断了形势,端村终于又响起了那鞋声。这是栓子和鞋的故事。
�谱芋吐岜蝗嗣浅缘寐读说住V谌怂纳⒖�,一片脊背朝着太阳。
黄昏,大片的麦子都变成麦个子,麦个子又戳着聚拢起来,堆成一排排麦垛。那由远而近的一挂挂大车频频地托起她们,她们呼吸着黄昏升腾起来,升腾起来,开始在柔暗的村路上飘动。
④
杨青独自站在麦田里,只觉着脚下的大地很生。她没有意识到麦垅里原来还有这样多的细草野花。毛茸茸的野草虽然很细、很乱,但很新;大坂花宛若一面面朝天的小喇叭,也欢欣着响亮起来。被正午的太阳晒蔫了的她,现在才像蓄满了精力。那精力似从脚下新地中注入,又像是被四周那些只在黄昏才散放的各种气味所熏染。又仿佛,是因了大芝娘那体态的施放。
杨青在黄昏中挪动着脚步,靠了那矗立着的麦个儿的牵动。远的、近的、那被太阳晒得熟透的麦个子。她朝它们走去,一整天存进的热气立刻向她袭来。她感应到那里对她的召唤,那召唤渗透她,又通过她扩散开去。
(节选自《麦秸垛》第一章,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部分描写烈日下的麦收场景,调动视觉、嗅觉、听觉来表现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渲染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
B.杨青捆麦个儿从“弯腰”到“跪”到“爬”,最后“想哭”,说明她体力渐渐不支,对艰苦的劳动心生不满和抗拒。
C.杨青四年前刚来端村时,“故意不戴草帽”“故意叫手上多打血泡”,两个“故意”写出了她想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愿望。
D.本文中的杨青与《哦,香雪》中的香雪都有着好强坚定、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都以成长与蜕变传递出生命的美好。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是环境描写,表明麦收环境的恶劣,从侧面烘托了端村人麦收劳作的艰辛。
B.句子②用拟人手法,形象表现了人们看到硕大饱满的麦个子时内心的满足与喜悦。
C.句子③中的“劫”字贬词褒用,一字传神,生动呈现了大芝娘干活时利索的样子。超然客公众号
D.句子④中的“生”是“陌生”的意思,写出了脚下这片土地带给杨青的全新感受。
8.面对端村这片土地,杨青的心理感受发生了多次转变,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4分)
9.文章写栓子和鞋的故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B【解析】“心生不满和抗拒”错。
7.B【解析】并非“拟人”。
8.参考答案:①四年前麦收时杨青渴望证明自己到发现自己敌不过麦子和土地。(从“吃炸�~子”的情节入手答出“从陌生到熟悉”的意思亦可。)②由白天收麦时的挫败失落到黄昏时蓄满了精力。③由觉得脚下的大地很陌生到感受到麦个子对她的召唤。(答到两点即给满分)
9.参考答案:①表现了端村人的仁爱包容、淳朴民风,交代了杨青的生活环境。②运用插叙手法,丰富文章内容,拓宽历史空间。③为杨青最后融入这片土地作了铺垫,提供了可能性。(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