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著阅读(8分)
20.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有的人义薄云天,是真英雄;有的人却滥杀无辜、草菅人命,虽然武艺超群,却不能称为英雄。你最欣赏的水浒英雄是谁?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案】示例:我最欣赏的英雄是鲁智深。他为救金翠莲父女打死郑屠,行侠仗义;林冲在野猪林差点被害,是鲁智深一路追踪,救了他一命。鲁智深义薄云天,不为私利,是真英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和情节识记。本题要求从《水浒传》中 一百单八将中挑选出最欣赏的英雄,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在《水浒传》的背景下,英雄可能指的是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勇敢无畏、正义感强的人物。其次,考虑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对待他人的态度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贡献。从一百单八将中挑选出符合上述标准的人物。确定选择后,回顾并挑选出与该人物相关的具体事例,描述所选人物的事迹,特别是那些能体现其高尚品质或勇敢行为的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如何展示该人物的英雄特质。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最欣赏的英雄是武松。武松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在景阳冈上,他面对凶猛的老虎,毫无畏惧,最终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打死老虎,为民除害,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英勇和坚韧。
21. 分析悟空三次离别唐僧时的情节和语言,谈谈悟空的成长变化及你的感悟。
回目
|
相关情节
|
语言
|
14
|
悟空打死六个强盗,唐僧“绪绪叨叨”。
|
“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聒恶我,我回去便了!”
|
27
|
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又训斥又念咒,还写了贬书要赶走悟空。
|
“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
57
|
悟空打死两个草寇,再一次被唐僧驱逐。
|
“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受师父教诲,千万还得我保你西天去也。”
“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
【答案】
示例:第一次,悟空受不了气,说走就走;第二次,悟空明知师父冤枉了他,还是噙泪叩头辞别师傅,走得无可奈何;第三次,忍辱负重,求唐僧留下自己,不得已离开后,去向菩萨求助。感悟示例1:说明悟空在成长,心智越来越成熟,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来越灵活,师徒情感越来越深厚。示例2: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得住考验,受得了委屈。(意对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根据相关情节给出的孙悟空三次离开队伍的内容,和《西游记》名著阅读积累,首先谈谈悟空的成长变化,然后回答由此产生的感悟。
相关情节一出自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孙悟空杀了六个强盗,唐僧十分不满,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有辱佛门。执意要赶悟空离开,离走时,悟空对唐僧发怒、决裂,这是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由此能看出此时孙悟空的性格十分急躁冲动,还不懂得忍受;
相关情节二出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孙悟空临走前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
相关情节三出自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因孙悟空打死了一伙草寇,唐僧大怒,将他赶离,孙悟空苦求不成,便去了南海观音那里诉苦。与第一次的任性、急躁,第二次含泪离开相比,这次他变得更加理性。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已成长为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人物。
示例: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是因为他杀了六个强盗,造成了唐僧的不满。离开时,悟空对唐僧发怒、决裂,说明此时他的性格十分急躁冲动,还不懂得忍耐;第二次离开是因为悟空打死白骨精化成的人,被唐僧误会。离开时,悟空不舍师徒一场的情分,反复再拜才离去,说明此时悟空变得知情重义;第三次离开是因为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在离开后悟空自觉委屈,前去观音处抱怨,此时的他已经是个具有团队精神,忍辱负重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