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题)

(二)古诗类(8分,15~16题)

辋川①闲居赠裴秀才迪②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④。

(《唐诗三百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注释】①辋川:水名。②裴迪:诗人,王维好友。③潺��:指水缓缓流淌。④接舆:指楚国人陆通,这里比裴迪。五柳:指晋陶渊明,这里比自己。

15.首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闲居”之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参考答案:水落石出的寒秋,时近黄昏,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山间泉水不停地潺潺作响。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秋景图。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句子赏析能力。首联写山中秋景。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就是日日潺��,每日每时都在声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16.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值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每天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颔联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安逸闲适。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独见匠心。尾联引用陶渊明和楚狂接舆的典故,并将自己与友人比作他们两人,生动刻面了诗人狂放的隐者形象,表达与朋友在辋川闲居之乐。

【解析】首联和颈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隐士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4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