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都是银环
乔叶
小曹的好日子定的是农历十月十九,刚过了小雪。之前两天是壮被子。村支书大英跟我打招呼说要入个妇女,你得算一个。我说我不会做针线,地说就是凑个人头。问她啥人选才合适,她笑道,两口子整整齐齐的就都合适,你这就顶合适。
那天便也被她拉去,进了屋,环视一图,加上我正好八个。大英对小曹说道,你看你壮个被子,这体面有多大,省上的人都来了。小曹连忙向我拱手,就都笑。
入床被子里有四床是买现成的羽线被和蚕丝被,需要壮的是四床棉被,也只是作势,被里是弹好的,罩上被罩,用一根针一根长线松松缭上一图便罢。一根长线应的是千里烟壕一线牵,纯白被里应的是白头偕老。每条被子或四斤或入斤重,应的是四平入稳。边壮边扯云话,扯着扯着,就说起小曹的媳妇是城里人,名叫青蓝。
正日子前一天的铺床也有趣。和壮被子比起来,铺床自然更是作势。要紧的是念词儿。大英没少干这差事,念起来一个磕巴儿都不打:
进得门来喜洋洋,咱给新人来铺床。被子宽来褥子长,一生一对好儿郎。
铺床铺床,龙凤呈祥。先生贵子,后生姑娘。铺床铺床,日子红亮。床神坐位,儿孙满堂!
还有一段是扇铺盖时念的:
咱把铺盖扇一扇,儿女长大不一般。抖一抖,扇一扇,博士教授往里钻!
大英说,原来的词儿里往里钻的是状元举人,近些年换成了博士救投,都说与时俱进,咱这词儿不也是
结婚那天,知客照例是最懂老礼儿的徐先儿。席面是三入席,入凉入热八汤碗,每一道“入”里又各分四荤四素。妇女主任秀梅身兼摄影师和导演,只顾着拍视频,饭都没坐下吃。拍徐先儿迎客敬烟,拍在灶口打下手的女人们择洗切莱。等新媳妇进了门就可着劲儿拍新媳妇,开席了就拍席面,拍炒菜传菜,拍众人吃饭。头茬席坐不下,有人拿着碗筷站到人后抑着胳膊去夹菜,在这里叫“钓鱼”,她都一一拍下。新郎、新娘到各桌敬酒这些更是不错过,嘴里念叨着,都是料,这都是料。间或歇上片刻,还忙着把拍好的片段传给众人品评。经过宝水村发展山村旅游业这大半年的历练,村里人似乎已多少具各了一种镜头感,本来没想笑的,对着镜头就笑起来。本来就笑着的,对着镜头就笑得更开。本来笑得很开的,对着镜头做起了鬼脸,颇有些表演的自觉性。秀梅夸赞道,看看,都多会配合,多会人来痰。突然地又来了一个灵感创意,便让一群女人排成队,依次进门,小曹的父母在门两边做出欢迎姿态,每个进门的人都和主人挥手击掌。
正排演着,几个游客路过,笑盈盈地在门口道了喜。这边徐先儿回了谢。那边又问,讨杯喜酒喝中不中 徐先儿道,中中中,请请请。那边却挥了挥手一笑而过。
等饭罢席收,秀梅却还兴犹未尽,到底没饶了小曹母亲,非要她来拍《朝阳沟》里那段“亲家母你坐下”。这一小段演的是银环娘想通后,从城里去朝阳沟看银环,检宝娘即银环的准婆母热情招待,邻居二大娘也过来招呼。秀梅演二大娘,小曹母亲本色出演婆母,把大英拉来配银环娘。抖音里也有现成唱段,地们三个只需要配动作和口型。小曹亲自拿手机管拍。就要开始时,大英突然指着我说,青萍,你也进来。我惊讶道,干啥 大英说,你来代表银环,不唱也得在这里站着。能嫁进响山沟里的国女,像你青萍,还有青蓝,都是银环。秀梅说,叫地当银环的小姑子巧珍呗,那好歹还有一句词哩。
就都笑。不知谁推操着,大英便不由分说把我拉进来。于是我便傻戳在那里,看地们三个人整手楚脚地演。这段三人对唱是我从小就听熟了的,也是无数人都听熟了的,十分险炙人口:
(栓宝娘)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
(银环娘)中!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哪拉一拉。
(二大娘)老嫂子你到俺家,尝尝俺山沟里大西瓜。
(栓宝娘)自从孩子高开家,知道你心里常牵挂。
(银环娘)出门没有带被子,失急慌忙她离开家。
(二大娘)你到屋里看一看,铺的什么盖的什么。
(栓宝娘)做了一套新铺盖,新里新表新棉花。
(银环娘)在家没有种过地,一次锄把她没有拿。
(栓宝娘)家里地里都能干,十人见了九人夸。
(二大娘)又肯下力又有文化,不愁当一个哈、啥
(巧珍)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等我说完这唯一一句词,便是哄堂大笑。表演加配乐很快妥当,秀梅当即发了出去。我点过了赞,不自觉地又看了两遍。从不曾意识到这词写得如此精妙,不过是些家常话,年少时听着有趣,如今才品出了一点人情世故。
众人反复看反复赞,大英道,弄得不赖。
晚饭后秀梅拉着我,又拽上雪梅,一起去找新媳妇青蓝聊天。问她以后打算住山下镇上还是住村里,她甜笑道,我看好响村,当然住村里啦。以后咱们一起好好要,有啥事只管叫我。
对了,村里不是说年底时想搞村晚 那咱们就搞起来呀。人人当演员,人人当观众,咱村里人自己热闹一场。你们好不好跳广场舞 咱也跳起来吧。村晚哪能少得了广场舞呀。
(节选自乔叶《宝水》,有删改)
[注]《朝阳沟》讲述了城市姑娘银环和农村青年栓宝相约毕业后一同前往栓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故事。银环的母亲起初反对女儿去农村,但最终银环在栓宝的鼓励和老支书的帮助下,决定留在农村。银环的母亲了解女儿的决定后,也改变了态度,并最终决定落户朝阳沟,与女儿一起投入到农村生活中。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被子、铺床时的“作势”,既展现宝水村办婚事的习俗,也表明村民观念更新,与时俱进。
B.铺床、扇铺盖时,大英念词自然流畅,不仅因为她常干这项工作,也说明她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C.“三八席”写出了婚宴的铺排,反映出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暗含作者对这种奢华风气的批评。
D.从秀梅拍视频一事可以看出她性格开朗、热情能干,并且头脑灵活、思虑周全、富有创意。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历十月十九,刚过了小雪”交代小曹结婚的时间是在寒冷的冬季,而婚礼的热闹场面与此形成对照,使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B.“一根长线”“纯白被里”“每条被子或四斤或八斤重”是当地新婚的“讲究”,使用了暗喻的手法,饱含着人们对新人的祝福。
C.文中写了许多人物对话,却没用使用引号,这种写作方式加快了叙述节奏,使文章语言简洁明快、自然流畅,文意表达集中紧凑。
D.本文前半部分的主角是大英,后半部分的主角是秀梅,这两个主要人物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进一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8.互文性理论认为:文本的作者不只是取用前文本,更重要的是要超越前文本。请结合《朝阳沟》选段这一前文本及文本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9.“和”“合”二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都曾出现,其中“和”的本义是吹奏类的乐器,引申为声音和谐:“合”的原意是器皿闭合,引申为两物融合。在文化发展中,“尚和合”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本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文化内涵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7.C(A项“婚礼的热闹场面与此形成对照”分析不当;B项“使用了暗喻的手法”分析不当;D项“这两个主要人物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进一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分析不当)
8.①《朝阳沟》选段的内容是银环决定到农村落户后,银环娘来看望女儿受到热情接待的情 形,内容上与本文中青蓝从城里嫁到宝水村有契合之处。②本文取用《朝阳沟》选段渲 染了婚礼的喜庆气氛,也突显了小说主题,超越了原文本。(本题共5分。答出第①条给 2分;答出第②条给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9.①人际关系和谐。一家有喜事,大家来帮忙。干群关系也和谐融洽。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有传统习俗的传承,也有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③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新时代乡村发 展振兴,城乡平衡发展,城里女孩到山村落户。(本题共6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