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诗阅读(5分)
19. 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
①酒,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①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②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
小文: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抒情小诗。诗人来到凉州城中,看到了(1)“______”的春色和老人(2)“______”的场面。
小逸:此情此景堪称盛唐时期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的风俗画。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边塞百姓(3)______的生活。
小文:最有情趣的是,诗人与卖酒老翁开玩笑:(4)______
小逸:诗人是“戏问”,你觉得老翁会如何“戏答”呢?
小文:我想,老翁会说:(5)______
【答案】 ①. (道旁)榆荚巧似钱 ②. (七十仍)沽酒 ③. 安乐(幸福、美好) 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榆钱也是钱,用榆钱换你的酒可以吗?) ⑤. 示例:请你一壶又何妨!(你的钱是假钱,我的酒可是真酒。)(符合语境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二空、第三空:“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花门楼口。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的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境。这可以算得上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故第二空诗人看到的场面填:(七十仍)沽酒;第三空诗人感受到边塞百姓生活填:安乐(幸福、美好)。
第一空、第四空:“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小诗的后两句是说,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这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的实写付钱买酒的全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问那位当垆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你肯不肯呀?由“道旁榆荚巧似钱”可知诗歌描写的是春季景色,故第一空填:道旁榆荚巧似钱。第四空诗人与卖酒老翁开玩笑的诗句填:(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榆钱也是钱,用榆钱换你的酒可以吗?)
第五空:考查拓展运用。题干要求填写老翁“戏答”。此诗写诗人在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对卖酒老人的诙谐戏问,展现出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根据主题和诗歌诙谐、幽默的格调,合理想象,填写符合语境的内容即可。
示例:一壶美酒迎贵客,榆钱一串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