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宽《卑以自牧》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年辽宁省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卑以自牧  孙宽
①《周易》中有一句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说,谦而又谦的君子,总是以谦卑的态度来修养自己的德行。以此来启示世人: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
②“卑”,甲骨文字形像手执酒器为尊者酌酒,本义为(身份与地位)低下。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卑,贱也”。“卑”作为谦词,常被人们用来表示一个人的谦卑、内敛、自守、养性。
③谦卑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满招损,谦受益”,《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明代方孝孺的“虚己者进德之基”……诸多箴言警语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这些至理名言无不提醒人们,对骄傲自满要保持警惕,应以谦恭卑下为本。明代学者张畏岩,学识渊博,声名远扬,参加科考却名落孙山。他抱怨试官不识人才,一位路人说,你如此心性浮躁,傲慢自恃,怎么可能考取呢?张畏岩恍然大悟,从此谦卑自持,不再心高气傲,踏实努力。三年后,果然金榜题名
④谦卑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谦卑的人往往含蓄内敛、低调谨慎,有着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品格。唐代名将娄师德任兵部尚书时,在山西并州巡视,发现自己吃的是精细的白米,而下属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于是娄师德放弃吃白米,和随行的官员一起吃糙米。娄师德平等待人的背后,体现的是他谦卑为怀的好品德和好作风。
⑤谦卑的人能做到有成就而不骄傲。对于平时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严格要求自己分不开。孔子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把别人能够指出自己的过错看作是一件大幸事。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多次劝谏唐太宗,唐太宗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国之君就自以为是,能够接受魏征劝谏,时时约束自己,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后人传颂。
⑥“卑以自牧”中的“自牧”,告诉我们更要把提高自己的谦卑的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待人接物学会虚心,为人处世懂得谦退。能做到空杯纳新,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学在平时、做在平日,平易近人,虚心以待,永远保持谦卑,保持进步。
⑦我们要学会谦卑,只有把谦卑作为真正的修养,以“谦”来约束自己,以谦卑之心蓄进取之志,沉下心学习,低下头倾听,俯下身实干。甘做沉甸甸的“低头麦穗”,才能有进取的空间,才能锤炼新本领、展现新作为。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0、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1、阅读选文第②~⑥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分析。(3分)
首先,               。接着,阐述谦卑有礼是传统美德,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阐述               , 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严格要求自己,有成就而不骄傲,还要               。
22、下面哪则材料更适合作为选文的论据? 说明理由。(3分)
(1)季羡林在书房里一直用着一张睡了几十年的旧床,床上还铺着粗布草垫。
(2)季羡林认为自己被称为“国学大师”不够格,甚至连“国学小师”都谈不上。

答案: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19.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或人们应该保持谦虚、谦逊的态度,不要过于自满和骄傲,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重要道德准则。)
20.选文第③段画线句采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通过列举张畏岩的实例和引用《论语》中的名言,证明了“谦卑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这种方法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1.文章阐述了“卑”字的含义和作为谦词所代表的品质 阐述了谦卑的人应如何做到有成就而不骄傲, 将提高自己的谦卑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永远保持谦卑和进步。
22.第二则材料更适合作为选文的论据。因为材料(2)中季羡林认为自己被称为“国学大师”不够格,甚至连“国学小师”都谈不上,这体现了他非常谦卑的态度,与选文的主旨“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相吻合。而材料(1)中季羡林使用旧床和粗布草垫,虽然也体现了他的朴素和节俭,但与选文的主旨关系不大。因此,材料(2)更适合作为选文的论据。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0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