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理解性默写
1.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断的句子是“
,
。”
2.《赤壁》借史事来慨叹自己生不逢时的名句是“
,
。”
参考答案
1.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二篇:
1.“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2.诗歌由“折戟沉沙铁未销”中一件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铜雀春深锁二乔”句中“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3.《赤壁》一诗中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杜牧《赤壁》中以小物件引发国运联想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5.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和欣慰中;它也在杜牧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时空变幻的感悟中。
6.《赤壁》中表现杜牧奇思妙想,起铺垫作用,将历史遗迹带到现实之中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7.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抒己怀。杜牧游赤壁,观赏古战场遗物,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表达对历史发展的理性思考。
8.《赤壁》中写兴感之由(发出感叹的原因)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9.古诗中,诗人常常借物传情。《赤壁》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0.同为赤壁怀古诗词,苏轼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英雄形象,而杜牧在《赤壁》中却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讽刺了周瑜赤壁之战中成功的侥幸。
11.《赤壁》中杜牧惜古物识古物,极具鉴宝家的潜质,有关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2.杜牧《赤壁》中借古物引出历史,写出兴亡之由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3.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14.杜牧《赤壁》中,借“折戟”这件古赤壁战场的遗物,兴起对历史的感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5.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杜牧《赤壁》中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即物感兴,暗含人非物是、时光流逝之感。
16.借古讽今是咏史诗的主题。在《赤壁》中,杜牧认为赤壁之战周瑜取胜是有天时地利之便,否则可能是“东风不与周郎便”。
17.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最终可能出现的结局。
18.在《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分析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9.《赤壁》中杜牧认为三国赤壁之战之胜败在于天时,有关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赤壁》中,诗人大胆假设,提出迥异于常人的历史观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1.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