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遗爱亭记》《醉蓬莱・重九上君猷》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对比阅读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删改)
[乙]遗爱亭记
苏轼
何武①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东海徐公君猷②,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③而已。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
公既去郡,寺僧继连④请名。子瞻名之曰“遗爱”。时谷⑤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之。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质之于子瞻,以为之记。
[注释] ①何武:字君公,西汉名臣,为人贤良方正,为官秉公执法,政绩显著。②徐君猷:当时黄州的知州,苏轼的好友。③啸咏:犹歌咏。④继连:僧人名。⑤谷;即巢谷,字元修,苏轼同乡人,此行来探访苏轼。
[丙]醉蓬莱・重九上君猷①
苏轼
余谪居黄,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栖霞。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此词。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②江口。会与州人,饮公③遗爱,一江醇酎④。
[注释]①本词是一首赠别词,作于徐君猷即将离任赴湘前,在栖霞楼重九宴饮送别之际。②酹(lèi):饮酒前把酒洒在地上或水上以祭神祝福。羽觞(shāng):酒器。③饮:喝,这里指享受。④醇酎:味厚的美酒。
6.疏通文意: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夫 君 子 循 理 而 动 理 穷 而 止 应 物 而 作 物 去 而 复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
9.[甲][乙]两文分别为两处名胜作记,亭子的名字各有千秋,结合文本内容和所学知识,简要说一说欧阳修和苏轼如此取名的原因。
10.小海对[甲][乙]两文能入选“品・君子之风”主题推文提出质疑:[甲]文仅写欧阳修游山玩水,[乙]文也只是简单介绍了徐君猷为官从政的事迹,未能体现君子之风。对于小海的质疑,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1.君子之交:[乙][丙]都写于苏轼贬谪至黄州期间,[丙]词见证苏轼与好友徐君猷的交往,结合词作内容,参考小贴士,试揣摩苏轼在其中表达对友人的情感?(小贴士:品读字词、细抓意象、联接背景)
 
 
 
答案:
6. 以……为乐     显著的样子     命名     ③    
7.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
8.(1)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徐君猷)从来不发怒,但百姓也从不犯上;他从不去探查,但官吏也不欺上;终日无为而治,只是吹着口哨唱着歌(罢了)。
9.[甲]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作太守,感于时愤,寄情山水,常与宾朋来琅琊山游玩,在琅琊寺饮酒抒怀。琅琊山和尚智仙很同情和敬爱欧阳修,为了给欧阳修歇脚和饮酒,就在半山腰造了这座亭子。欧阳修自号“醉翁”,便为这亭子题名为“醉翁亭”。
[乙]有才华的人无论到何处,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他为官期间秉公执法,政绩显著,在位期间百姓爱戴他离去之后老百姓都思念他,为了感谢徐君猷,苏轼便给竹间亭取名为“遗爱亭”。(意思相近即可)
10.欧阳修和徐君猷都是君子。欧阳修谪守滁州,携民“游山玩水”,不仅与民同乐,更是以百姓之乐为乐,丝毫不因遭贬而放任自流,而是乐观豁达、勤政爱民,是为君子;而徐公猷于黄州为政之际,能做到“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能做到无为而有为,并且“遗爱”于民,仁者爱人,而人自然爱仁者,是真正的君子。
11.这首词作中表达了苏轼对徐君猷的依依惜别以及对敬重之情。诗歌第一阙“笑劳生一梦”开篇,自嘲年华匆逝,功名不成,但所幸结交了多情谊之人,徐君猷即在其中。下阙“烂醉”、“栽双柳”(可做意象答)等词句中,充分展现与友人离去而生的愁绪,借“双柳”流露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词末又遥想来时,以美酒远敬友人,又以“遗爱”强调将于黄州的百姓同享徐公遗留之恩惠,充分展露对徐公的敬重。所以,此首词即在惜别之中深表对友人的敬叹。
参考译文:
【甲】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何武(字君公)所到之处,并无赫赫之名,而一旦离开后,人们就会思念他,这就是所谓“遗爱”。作为君子遵循义理去行动,穷尽全部的义理就停止,顺应外部事物去作为,没有外部事物需要面对时就恢复到从前的自己,哪里需要什么赫赫的名声!
东海徐君猷,以朝散郎的身份在黄州当政,他从不发怒,而百姓也从不犯上;他从不去探查,而官吏也不欺上;终日无为而治,只是吹着口哨唱着歌。每年春季,与眉阳的苏子瞻游玩于安国寺,饮酒于竹林间的凉亭下,采摘亭下的茶,把它们煮好后一起啜饮。
徐君猷离任,安国寺的僧人继连想给凉亭起个名字。苏子瞻为它取名“遗爱”。当时巢谷(字元修)我从蜀地来此,在苏子瞻处作客,苏子瞻把我引荐给徐君猷。徐君猷让我记述这件盛事。我愚钝质朴,又是旅居于此,怎么能真正了解徐君猷呢?我把途中所听闻到的,来向苏子瞻证实,写下这篇遗爱亭记。
【丙】我被贬官居住在黄州的时候,多次过重阳节,每年都要和太守徐君猷在栖霞相聚。今年他将要离开,去湖南当郡守。想到这件事就十分感伤,所以写下这篇词。
自笑劳苦的生涯如一梦醒来,原是留在他乡流浪过三次重九节的人。发花白又稀疏,面对荒废的园圃搔头。幸运有多情谊的人,喜欢饮酒而无诉讼事,好像古代无为而治的贤明太守。年年登高,年年宴饮,那美好的景物依旧不变。
这次登高宴会按理要痛饮,照常佩带紫菊茱萸,还要细看多嗅。草木凋零,秋风为霜,其中有我俩雪堂前栽的两棵柳树。明年的今天,我为你移居潇湘,洒酒于江口。我将和黄州的人共同享受您留下的恩惠,如饮长江水般的美酒。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09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