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其亲 回也不改
其乐
于地也 皆以美
于徐公
之不信 已而
之细柳军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乃不知有汉
归 女子出嫁
乱贼而不作 作乱害人
期年 满一年
大说 大声说话
20、(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行”“为”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2)第二天,秦国人都遵行法令了。
“明日”“令”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21、没有进入。甲文“大同”社会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基本特征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而乙文中“太子,君嗣也”,表明秦国的天下不是大家共有的,管理者不是大家选举出来的;“太子犯法”“刑其傅”“黥其师”,这也不是“讲信修睦”。
观点1分,概括“大同”特征1分,分析秦国不具备“大同”特征2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