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题)

四、古代诗文阅读(21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6分)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①具:准备就绪。②布:颁布,公布。③嗣:继承。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18、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人不独亲
亲                       回也不改
B.货恶其弃
地也                        皆以美
徐公
C.恐民
不信                              已而
细柳军
D.已
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不知有汉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男有分,女有
     女子出嫁
B.盗窃
乱贼而不作    作乱害人
C.令行于民
期年        满一年
D.秦民
大说             大声说话
20、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3分)
(2)明日,秦人皆趋令。(3分)
21、“大同”社会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国是否进入了“大同”社会?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8A  19D

20、(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行”“为”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2)第二天,秦国人都遵行法令了。

“明日”“令”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21、没有进入。甲文“大同”社会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基本特征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而乙文中“太子,君嗣也”,表明秦国的天下不是大家共有的,管理者不是大家选举出来的;“太子犯法”“刑其傅”“黥其师”,这也不是“讲信修睦”。

观点1分,概括“大同”特征1分,分析秦国不具备“大同”特征2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1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