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9题(22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公众号:语文教与学。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仲淹)服除①,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馀言,王曾②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③,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④,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公众号:语文教与学。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⑤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服除:指服丧期满。②王曾:北宋名相、诗人。③立仗:设立仪仗。④章献太后:即章献明肃太后。仁宗即位,曾垂帘听政。⑤明公:此处是对晏殊的尊称。
5.【甲】文节选自范仲淹所写的________(篇名)。(2分)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舍不荐( ) (2)殊从之( )
7.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3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8.【甲】文中范仲淹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这一政治抱负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1)_________;宁肯得罪权费,也要上书直言,不献媚于章献太后;(2)_________。(8分)
9.【乙】文中晏殊“大惧”“怒责之”这些表现背后的想法是否符合【甲】文所阐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请作简析。(5分)
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5.《岳阳楼记》(2分)
6.(1)舍弃(2分) (2)听从(2分)
7.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1)服丧期满,立即就朝廷政令的得失与民间利弊上书谏言。
(2)面对有举荐之恩的晏殊的怒责,坚持自己的进言是正确合理的。(6分,一空3分)
9.不符合。晏殊“大惧”“怒责”的行为显然是害怕受到范仲淹的牵连,得罪章献太后,影响自己的仕途。公众号:语文教与学。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强调的是不受外物影响/指的是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5分)
赞 (0)
《出师表》《诸葛亮上后主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枣庄山亭区中考一模)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3
《愚公移山》《为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