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诸葛亮上后主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枣庄山亭区中考一模)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文,完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伏①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节选自《诸葛亮上后主表》)
(注)①伏:下对上(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躬耕于南阳
(3)自有余饶:
(4)悉仰于官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汉室之隆   公将驰之 B.可计日而待也   而或长烟一空
C.受任于败军之际   能谤讥于市朝 D.咨臣以当世之事   俯身倾耳以请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

14.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乙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下面这幅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________”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

 

答案:

10.D11.(1)痛心、遗憾   (2)亲自   (3)自给   (4)都    12.C    13.(1)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
(2)念在我禀赋不高,又遇上蜀国比较艰难的时候,出兵伐魏五次,都未能成功。14.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知恩必报(或“士为知己者用”等)     千秋
【甲】参考译文: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乙】参考译文:
念在我禀赋不高,又遇上蜀国比较艰难的时候,出兵伐魏(五次),都未能成功,哪里想到我却病入膏肓,生命将要在早晚间完结。俯念陛下能够静心克制自己的享乐欲望,约束自己爱护百姓,这就是尽了孝道继承先帝的遗志,施仁爱之心于天下百姓,提拔选用那隐居不仕的贤人,来扩大增加贤良的人才,罢免赶走那些邪恶的小人,使得风俗敦厚。我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靠这些子孙们的衣食,自给是有富裕的。我现在人在外面,不再有另外的调度,平时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给,不再去搞别的生计,来增加微小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这会辜负陛下的。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3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