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阅读(2023年山西省中考题)

16、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将现代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新表达,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一道时代必答题。班级开展了“当传统文化遇到现代科技”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成果汇报的内容。

【“博学”小组呈现展板――数字文化兴起来】
非连续性阅读(2023年山西省中考题)
【“慎思”小组播放视频――科技赋能活起来】

                   “云端”旅游――天涯若比邻

以前需要飞越茫茫戈壁才能看到的承载着厚重传统文化的艺术珍品,如今,动动手指就可与之“亲密接触”。自20世纪90年代,敦煌开始数字化探索,为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数字技术更让敦煌文物走出洞窟,跨出国门。随着文化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云端”看展、“云游”远方……都不再是新鲜事。
非连续性阅读(2023年山西省中考题)
                     情景再现――人在画中游

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就是通过技术的力量打通古典与新潮、历史与现代的关系,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融合。艺术团队以中国经典名画作为内容载体,通过新媒体技术还原画中的特定场景,通过情景演绎和动态再现,运用影视化拍摄手段以及数字合成技术,让古诗、古画“活”起来……令观众能够更加代入式地感受诗画所营造的情景,充分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人物模拟――飞天在人间

数字人,即虚拟或仿真人,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而成。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多种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

数字人不仅能“说”,还能“演”。以“天妤”为主角的系列短剧《千壁寻踪》,带领观众领略了即将失传的巾舞的无穷魅力,见识了传说中的“反弹琵琶”的精妙绝伦,实现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的融合。
 
非连续性阅读(2023年山西省中考题)
【“笃行”小组分享心得 文化自信强起来】

有关部门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辉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面对世界舞台,我们应该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肩负着传承文化、科技创新的使命。青少年不仅创造着多元的网络文化生态,也改变了传统文艺生产模式下的消费形态。新时代的青少年和文艺彼此“赋能”,共同走向时代的广阔舞台。
 

(1)中国戏曲种类众多,部分地方剧种由于诸多因素濒临失传。如何运用数字科技为濒临失传剧种的传承与发展“赋能”?请结合成果材料的内容,提出一条建议并加以解释。(4分)
(2)活动接近尾声,你将作为主持人进行总结性发言,分享本次活动给你带来的收获与思考,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10分)
写作提示:①发言主题为“当传统文化遇到现代科技”;②结合三个小组成果汇报内容;③不少于150字。

答案:

16、(1)示例一:建议让数字人化身讲解员,用多种方式讲解濒临失传的地方剧种的发展历史、地方特色等,从而让更多的人关注该剧种。
示例二:建议利用仿真人模拟演员表演濒临失传的地方剧种的经典剧目,再现该剧种的唱腔、动作、服饰等,让其“活”起来。
示例三:建议提供“云端”看剧的渠道,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与濒临失传的剧种亲密接触,便于此类剧种传播。
(2)示例:当传统文化遇到现代科技,碰撞出精彩的火花。现代科技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思路。通过情景再现,利用数字人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或“展”或“说”或“演”,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使我们拥有文化自信,有助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辉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6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