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心中的劳动教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题)

(四)阅读《深植心中的劳动教育》一文,回答26-29题。(共7分)

①走进校园农场,挥锹铲土、提水浇灌,种下绿色的希四望梅川河;系上围裙、烹饪一桌美食,在劳动中感受亲情、传承家风;动手动脑,体验木工、泥塑等非遗技艺,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诸多美好,都镌刻着劳动的印记。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③“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学生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让他们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培育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④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夯实成长的基础。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在家庭生活中养一盆绿植,做一道家常菜,收拾整理好自己的房间,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参与农事劳动,学会播种、浇水、施肥、间苗……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人类在劳动中进化,先人钻木取火,人类走向文明。今天学生们还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维护公共设施、参加社区服务,具备服务技能。在日常生活、生产、服务型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助力成长。

⑤劳动不只是获得技能,更有助于内在价值的生成和理性思维的提升。美好品德的培育、智力潜能的激发、健康体魄的锻造、审美水平的提升,往往都与特定的劳动场景密切相关。在劳动中讲述劳动者的感人故事,在学生心中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这便是德育;在劳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设计与改进,这便是智育;在劳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的构思与创造,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便是美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⑥如今,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的呈现方式。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当讲到古代灌溉知识时,历史老师会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早期汲水工具,还会与学校木工工艺课互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水转翻车等模型。生产车间讲思政、竹藤编里谈数学、建筑工地说物理、生态茶园聊地理等,像这样别开生面的劳动课,将更有助于在学科融通中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

⑦今天,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但劳动精神永不过时。劳动精神,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有删改)

2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27、文中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8、文中④⑤两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2分)

29、请列举一次劳动经历,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劳动的看法。(2分)

 

答案:
26、 中心论点是: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27、 举例论证。举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和其他别开生面劳动课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劳动教育的多种方式,有助于在学科融通中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从而论证中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28、 不能调换。第④段是从“劳动提升生活技能”的角度论述的,第⑤段是从“劳动有助于内在价值的生成和理性思维的提升”的角度论述。二者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29、示例:每逢春节,家里都要大扫除,今年妈妈让我负责打扫自己的房间。收拾书桌、整理书柜、换洗床单……原本一直认为轻松简单的事,自己做了之后才真切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父母的辛苦。实践告诉我: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0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