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②,因�储垡晕�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L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锚⑤以浚⑥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⑦,潜形于毫芒⑧;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昏⑩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欧阳修《养鱼记》)
【注释】①非非堂:堂名,在作者衙厅西侧。②植物:种植花草。③�矗壕蛲廖�池。④懿: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⑤铺:铁锹,掘土的工具。⑥浚:疏通,挖深。⑦偃息其上:在池旁休息。⑧潜形于毫芒:把自己比作微末细小之物,可以毫芒之间藏身。⑨罟:捕鱼的网。⑩��昏:愚蠢糊涂。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修竹环绕阴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数十鱼_______________
(3)临溪而渔__________________
(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9.【甲】文中的小小池塘,为什么让作者产生了“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的感慨?请简要分析原因。
10.【甲】文中欧阳修因童子养小鱼,而把大鱼丢在岸上任其枯涸一事而“感”,《醉翁亭记》中他虽遭贬谪,却“乐其乐”,这一“感”一“乐”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请结合上述两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

 

 

答案:

6.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

7.     长,高     买     靠近,在……旁边     离开    

8.(1)童子认为池塘水量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

(2)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9.其一,虽由人工挖浚,却能“不方不圆” “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其二,池水“汪洋”而清明,有风时微波成漪,无风时平静澄澈,无论星月还是须眉,都能映在池中,毫芒毕现。    

10.作者对童子的斥责正是对当时社会上主宰命运和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事件的人的批判,可见欧阳修希望人才都能得到重用。后来,被贬滁州,却不纠结于个人得失,在当地实行宽政,为百姓造福,使当地岁物丰成,又能与民同乐,乐百姓之所乐。一“感”一“乐”,较全面地反映欧阳修始终从百姓的利益出发,主张社会革新,切实为百姓谋福利的有担当、有作为、有情怀的高尚形象。

【解析】6.考查断句。

句意: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分析句意可知,“地方四五丈”中的“地”指的是“隙”。

故断句为: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四周绿竹成荫。修,长、高。

(2)句意:买了数十条鱼。市,买。

(3)句意:面对着溪水钓鱼。临,靠近,在……旁边。

(4)句意: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去,离开。

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以为,认为。广,扩大。容,容积,容量。活,使……活。而,表并列,不译。

(2)伛偻提携,老人和小孩。绝,断。者也句式表判断。

9.考查分析文本内容。

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L不筑,全其自然”可得:虽由人工挖浚,却能“不方不圆” “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

根据第一段中的“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可得:池水“汪洋”而清明,有风时微波成漪,无风时平静澄澈,无论星月还是须眉,都能映在池中,毫芒毕现。

10.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中的“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联系写作背景,当时正逢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很多正直之士无法得到重用,欧阳修便是其中一员。可知,作者借大鱼“不得其所”,小鱼却“有若自足”指出不公平,进而指出童子“嚣昏而无识”,表现他对当时社会主宰命运和人为制造不公平事件的抨击。可见作者希望如自己这样的人才都能得到重用。

乙文写于作者被贬滁洲之时。根据文中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作者并没有以自己的得失为意,勤奋于政事,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与太守一起出游,共赏山水之乐。“醉能同其乐”集中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甲文抒发作者的感慨,乙文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欧阳修不以个人得失为意,关心民生,为百姓谋福利,有担当,有情怀,有作为的高尚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

甲: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直对非非堂,四周绿竹成荫,不曾种植花草,于是把它当作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圆的池塘,没用砖砌壁,没用泥土修建,保全它自然的特点。用铁锹开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入池塘,池水满满地,清澈透明。有风,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倒映出来。

我在池塘旁休息,(池底)极其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沿着水面的波浪,有一种茫然身处千里江湖上的感受,这足以让人抒发内心的忧郁不畅,安慰我这个困窘寡助的人。

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放进池塘里养,童子认为池塘水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我感到奇怪,问他;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我。

唉!那个童子也是愚昧糊涂没有见识啊!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塘一边,而那些小鱼在又浅又窄的池塘里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我很有感触,因而写了《养鱼记》。

乙: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1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