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金・邦德《火车上的女郎》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火车上的女郎
[印度]邦德
火车开出后,包厢里只有我一个人。
直到罗哈那站才上来一个女郎。前来送行的那对夫妇大概是她的双亲,他们好像对姑娘的这次旅行很不放心,那位太太耐心地告诉女孩子该把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不可把头探出窗外,如何避免与陌生人交谈等等。由于我是个盲人,所以无法形容出那女郎的容貌,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哒啪哒”的声响,我知道她穿的是拖鞋。
我喜欢听她说话的声音。火车驶出站台后,我问她:“您是到德赫拉顿去吗?”可能因为我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里,所以我的说话声吓了她一跳。她不禁轻声惊叫了一声说:“我不知道这里有人。”(1)
是啊,眼睛没毛病的人却常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想必是需要他们看的东西太多了的缘故吧。相反,双目失明的人倒能凭着感官察觉周围的事物。
“起初,我也没有看见您,”我说,“不过我听见您进来了。”我想,只要我坐在原处不动,她就不一定发现我是一个盲人。
“我到沙哈兰坡下车,”女郎说,“我的姑妈到车站接我。您到哪儿去?”
“我到德赫拉顿,然后去木苏里。”我答道。
“啊,您真运气!我也想去木苏里。我喜欢那里的山峦,尤其是在十月份。”
“是啊,那是黄金季节。”说着,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眼睛没有失明时所见到的景象,“漫山遍野的太阳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夜晚,坐在篝火旁,喝上一点白兰地,大多数游客都已离去,万籁俱寂,仿佛在一个阒无人烟的地方。’
她默默不语,是不是我的话打动了她?还是她把我看成了一个多情善感的白痴?随后我错问了一句话:“外面天气怎么样?”
她对我的问话似乎不以为然,难道她已发觉我是个盲人了?不过,她的一句话立刻解除了我的疑虑:“您自己往外看看不就知道了嘛。”语气十分自然。
我沿着铺位轻轻地挪到车窗边。窗子开着,我面窗而坐,装出一别欣赏外面风光的神情。我在想象中能看到电线杆飞快地从眼前掠过。“您注意到没有?”(2)
我试探着说,“
树好像是在动,而我们好像是静止的。”
“总是这样。”她说。
我朝她转过脸去,有好一会儿,我们谁也没有说话。
“您有一张挺有趣的脸。”我变得越发大胆了,我知道她是不会生气的,因为女孩子很少有人不喜欢奉承的。她愉快地笑了,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您这样说,我倒挺高兴的,”她说,“人们一张嘴就说我长得漂亮,我都听腻了。”
这么说,她一定长得很漂亮了。于是我大声地说:“是啊,有趣的脸同样可以是漂亮的呀!”
“您真会说话,”她说,“不过,您干吗这么认真?”
“您马上就要到站了。”我唐突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谢天谢地,路途还不算远,要是在火车上再坐两三个小时,可真叫人难熬。”
然而,只要能听见她说话,我坐多久都没关系。她说话的声音,有如高山流水,清脆动听。我想只要一下火车,她就会忘记这次短暂的邂逅。然而对我来说,我会一直想到下车,就是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也难以忘怀。
汽笛一声锐鸣,车轮的节奏慢了下来。女郎起身开始收拾东西。我不知道她是挽着发髻,还是梳着披肩发?也许剪着短发。列车缓缓驶进站台,车外,脚夫的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响成一片,这时车门口传来一位女人的尖脆的说话声,我想一定是她姑妈来接她了。
“再见!”女郎说。她站得离我很近,她头发上散发出的香水味扑鼻而来。可是,她已飘然而去,只留下一股清香缭绕在她站过的地方。
车门口一阵骚乱,一个男人结结巴巴地道着歉走进包厢。接着门“砰”地一声被关上,把我和外间世界又隔开了。
我回到自己的铺位上,车长吹了哨,列车徐徐开动了。车越开越快,车轮又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车厢轻轻地晃动着。我摸到窗口,面朝窗外坐下来,外面分明是阳光灿烂的白昼,而对我犹如漆黑的夜晚。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旅伴。
“对不起,我可不像刚才下车的那位那样有魅力。”他搭讪着说。
“那位姑娘很有意思,”我说,“您能不能告诉我,她留的是长发还是短发?”
“这我倒没有注意,”他好像有点迷惑不解地说,“不过她的眼睛我倒留意了,那双眼睛长得很美,但对她却毫无用处了她是个瞎子,您没注意到吗?”
14.对文中画线句(1)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失明的人看不到大千世界的精彩,让人觉得可怜。
B.自己虽然是个盲人,但和正常人相比,毫不差劲。
C.正常的人不如盲人敏感,有时会漠视眼前的事物。
D.对女郎的目中无人,含蓄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15.文中画线句(2),“我”想试探的是:(    )。(3分)
A.女郎会不会也是一个盲人      
B.女郎是不是对“我”有好感
C.女郎有没有发现“我”是盲人   
D.女郎对“我”的态度有没有改变
1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认为:在戏剧舞台上,如果第一场戏中有一把枪挂在墙上,那么在某个时刻,这把枪就必须开火。意思就是与人和事相关的细节,在后续的故事中一定会起作用,否则就没必要写。“契诃夫之枪”在小说中可以为情节发展提供预示。请找出本文中的“契诃夫之枪”,并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郎在听“我”讲述木苏里景象时,默默不语。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结尾运用对话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黄同学读完本文后认为:那位女郎早就猜出“我”是盲人!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简要说说你的依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14.C(3分)
15.C(3分)
16.(6分。各3分)
(1)女郎竟然没有看到角落里的“我”。
(3)“我”问她天气怎样,她让我自己看外面。
17.在对话中点明女郎也是盲人,出乎意料的效果更强(2分),全文是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对话结尾,使结构更加完整(2分)
18.(4分)
【示例一】同意。因为同在一个包厢里,而且是白天,“我”没有看到却听到女郎进来(和女郎“不知道这里有人”的原因是一样的),说明“我”也是盲人。“我”看一眼窗外就可以知道天气怎样,却还要问,更加暴露了“我”其实看不见。女郎之所以没有点破,是因为她明白盲人不想被人当盲人看待。她的内心异常明亮。
【示例二】不同意。女郎并不知道“我”是盲人,在彼此的交谈中,她要么保持沉默,要么以“总是这样”“您真会说话”来搪塞,如此谨慎而礼貌,是因为她不想被当做盲人看待,她的全部话语,没有任何一句表现出对我的怀疑。所以,女郎并不知道我也是盲人。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1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