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臣之妻
私臣 (2)
闻寡人之耳者 (3)时时而
间进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
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承乾
数亏礼度 /珠可历历
数也
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
谓颖达曰/予
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何宜屡得
面折/群臣吏民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
D.蒙
国厚恩 /则有去
国怀乡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14、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

答案:
10、(1)偏爱 (2)使....听到 (3)间或、偶然
11、(1)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12C A.多次/数数;B.对……说/认为;C.当面;D.国家/国都。
13、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14、原因:【甲】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齐王受蒙蔽很深(1分);【乙】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骄奢过渡(1分);
方式:
【甲】借家事喻国事,委婉进谏(1分);【乙】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1分)
【乙】文翻译: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一天比一天奢侈放纵。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写了《谏苑》共二十卷对他进行劝谏。当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经常冒犯威严进行谏诤。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已长大成人,怎好屡次当面指责他?”孔颖达回答:“我蒙受国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无怨恨。”于是谏诤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颖达撰写《孝经义疏》,孔颖达又通过经文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了更多的劝谏机会。太宗对两人的做法都很称赏,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