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敏《嘉峪关的风景》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0~14题。(20分)
嘉峪关的风景  
赵淑敏
三十多年前一个春天的夜晚,我从故乡胶东半岛来到甘肃,来到河西走廊,来

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
那天,风像刀子一样从戈壁滩上划过,母亲用头巾紧紧地裹住我的头,可我依然能感觉那坚硬的砂石不停地击打我的脸庞。
在嘉峪关,很多人有和我相似的经历,由于父母早些年参加西部建设,
自己便

父母一道,在这座荒漠戈壁上的小城里扎根、成长。
1958年开始,建设者们浩浩荡荡地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此。那时,嘉峪关没有城市,只有古老的关城和苍茫的戈壁……父辈们自愿选择了这座城市,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把青春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探矿开始,一座钢厂的建设带来了一座城市的崛起。
他们住过地窝子,住过干打垒。在酒泉钢铁公司建设初期,物资极度匮乏,人们只能就地取材,在戈壁上挖一个四方的深坑,坑顶搭几根木头,再用芨芨草和着泥巴盖住,地窝子就盖好了。干打垒则是用土作原料,除了门窗和房檩需要少量木材外,墙壁都是就地取土,把土装入活动木板内,用铁杆分层夯实。屋顶也是用芨芨草编成席子垫层,上面用泥巴抹光。人们就在这里办公、居住。
地窝子和干打垒一直用到上世纪70年代,才逐步被正规的房屋所替代。至今,城市博物馆里还保留着这些特殊的记忆。
小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故乡的房子都是青瓦白墙,夏天的雨滴从瓦沿垂落而下,十分好看,而在嘉峪关,一律都是平房。住久了才明白,嘉峪关的大风,伴随着砂石黄土,把整座城市吹得昏天暗地――为了减小风阻,这里只能盖平房。
渐渐地,在嘉峪关,无论是学校,还是机关、工厂,都把植树节当成一年中的重要节日。由于气候原因,这里的植树节要比内地推迟一个月不止,我们栽下一棵棵小树苗,盼着它们长成浓密的林荫,变成美丽的花园。
后来,我参加工作,恰逢全国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现场会在嘉峪关召开。一名广东的代表在会上发言,她说,在戈壁上种活一棵树太难了!可即便这样,嘉峪关人还是打造了森林公园,建成了这片戈壁绿洲……
她的声音哽咽着,我的眼眶也湿润了。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代人的青春被这片戈壁上的风沙磨砺。如今,酒钢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嘉峪关不仅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种种殊荣,不胜枚举。
很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漫步,看嘉峪关的风景。祁连雪山璀璨夺目,讨赖河像一曲清幽的胡笳,在清晨的微风中回荡着。站在讨赖河大桥上,身前是雪山,身后是城市,前面是高远的梦想,后面是温暖的依靠――
我们的嘉峪关,是天下第一雄关,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它像一把锁钥,守住了千里河西的太平,护住了丝绸之路的繁盛。那些历史传奇漫过长城,在黑山岩画里升腾,在魏晋砖画里流传……
在嘉峪关,大家感念初创时期的艰苦,分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木不能破坏.湖水不能污染,垃圾不能乱丢。每一个嘉峪关人,都是碧水蓝天的卫士。
现代工业文明的浸润和移民文化的多元融合,让嘉峪关人具备了一种关怀天下的大格局。你会发现,嘉峪关的城市建设是大气磅礴的,嘉峪关人的心胸是广阔辽远的。这是因为,在城市的初创时期,北京、上海的一些援建团队基本是整体搬迁来到这里,播洒了先进文明的理念。依托河西走廊的交通便利,嘉峪关的名声逐渐走向全国。
这座由父辈那一代建设者而兴起的城市,也成了我的精神家园。嘉峪关,我深深依恋着你。
(选自2023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嘉峪关今昔对比,突显其巨大变化,展现建设者的精神风貌。
B.文中“地窝子”“干打垒”具有嘉峪关建筑风格,体现居民的审美观。
C.如今嘉峪关拥有碧水蓝天,离不开一些援建团队播洒的先进文明理念。
D.文章见闻与思考交织,回忆与现实结合,内容丰富多彩,形散而神聚。
11.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描述嘉峪关早期建设者的生活条件?请简要分析。  (4分)
12.嘉峪关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请结合下面这句话简要分析。  (4分)
它像一把锁钥,守住了千里河西的太平,护住了丝绸之路的繁盛。
1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
14.文章标题“嘉峪关的风景”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三) (20分)
10. (3分) B
11.(4分)①展示艰苦的生活条件。②衬托父辈们艰辛创业的精神风貌。③为后文写君名关的巨大变化作铺垫。④拓展叙述时空,丰富文章内容。
艰苦(艰难)的生活条件,1分;精神风貌,1分:作铺垫(或形成对比)1分;拓展叙述时空,或丰富文章内容,或增强文章感染力,1分。
12.(4分)将嘉峪关比喻为“锁钥”,形象地写出了嘉峪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突出它守护地区和平、保障贸易繁荣的作用,表明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比喻Ⅰ分,地理位置Ⅰ分,  “和平”或者“繁荣”1分,历史地位Ⅰ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3.(3分)①“我”是城市崛起的亲历者和见证者。②第一人称写法,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
③便于抒发对建设者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①亲历者或见证者(具体表述也行,如以“我”的视角见证了嘉峪关的巨大变化)I分。
②第一人称写法,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1分
③便于抒发对建设者的钦佩和赞美之情。1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4.(6分)要点: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繁荣的城市景观。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③嘉峪关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④“我”的精神家园。
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繁荣的城市景观(“自然风光”或“城市景观”即可)。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③嘉峪关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关怀灭下的大格局、广阔辽远的心胸等)的精神风貌。④“我”的精神家园。⑤现代文明
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1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