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李存审戒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7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
①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②,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诸子皆诺。
(《李存审戒子》)
【注释】①镞zú:箭头。②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饭菜。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7.选出句子节奏划分
正确的一项(   )(3分)
A.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B.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C.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D.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
9.【甲】【乙】两文皆意在劝诫后辈,说说劝诫的中心内容各是什么?(5分)
 
答案:
6.     出生     告诫、劝勉     达到顶点    7.A    8.①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情操。
②你的父亲年少时提着一把剑远离家乡。    9.《诫子书》意在劝诫后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写其他有关立志、成才、惜时、淡泊等。)《李存审戒子》意在劝诫后辈要铭记长辈的艰苦奋斗史。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句意:出身贫穷卑贱。联系旧知,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出:出现、出没。这里的“出”:出生。
(2)“诫子书”中“诫”的意思是“告诫”。句意: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戒:告诫、劝勉。
(3)句意:地位到达将相之高。极:达到顶点。
7.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其间”是状语,“出万死获一生者”是主语,“非一”是谓语。结合句意断句为: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故选A。
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淫慢:纵欲怠慢;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
(2)当:应当;尔父:你们的父亲;如此:这样的(艰难)。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反面劝勉儿子要勤学励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劝勉儿子要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劝勉儿子不能纵欲懈怠、轻薄浮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劝勉儿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诸葛亮给予孩子一封家书,希望儿子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并告诫儿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要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能懈怠险躁,荒废时日。
李存审把所有从自己身上取出的箭头拿给孩子们,吩咐他们收藏起来,是为了让出生在富贵人家的孩子们“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也就是希望孩子们不忘自己奋斗的艰难,希望他们能立志、奋发、努力,有所作为。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1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