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6.阅读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一小舟,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吾以为西湖之美在里湖。当其不寓楼阁,不舍庵刹,而以琴樽书札托彼轻舟也,舟人无酬答,一善也;昏晓不爽其候,二善也;访客登山,恣意所为,三善也;入断桥,出西泠,午眠夕兴,四善也;残客所避,时时移掉,五善也。挟五善以长于湖,僧上凫
①下,觞止茗生,篙楫因风,渔茭②聚火;奇唱发,流光升;霞敛星移,烟高霜满。
(选自谭元春《题<湖霜草>》)
【注】①凫(fú):水鸟,俗称“野鸭”。②茭(jiāo):喂牲口的干草。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
��一小舟

毳衣炉火
③当其不
楼阁
④篱楫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访客登山,恣意所为。
(3)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表达的情感亦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
6.(1)(1)撑(船)  (2)裹,围    (3)寄居  (4)趁,乘
(2)(1)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拜访客人或者登山,随意去哪里。
(3)①借冰雪世界的洁美,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
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撑(船)。
(2)句意: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拥:裹,围。
(3)句意:当自己不寄居楼阁。寓:寄居。
(4)句意:趁风划桨。因:趁,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俱,都;绝,消失。
(2)句重点词语:访客,拜访客人;恣意,随意。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甲】文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乙】文从“当其不寓楼阁,不舍庵刹,而以琴樽书札托彼轻舟也,舟人无酬答,一善也;昏晓不爽其候,二善也;访客登山,恣意所为,三善也;入断桥,出西泠,午眠夕兴,四善也;残客所避,时时移掉,五善也”可知,游西湖的“不寓”“不舍”“不爽”“恣意”等可见作者的游览不寄居楼阁,不住名庵古刹,任意随性,早上傍晚不错过它的气候,随意想去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我认为西湖的美在里西湖。当自己不寄居楼阁,不住名庵古刹,而抚琴饮酒带书乘着小舟,船家不(收取)酬报,这是一好;早上傍晚不错过它的气候,这是二好;拜访客人或者登山,随意去哪里,这是三好;进入断桥,从西泠出,中午休息,傍晚出发,这是四好;(游览的时候)避开剩余的游客,时不时一撑船游赏,这是第五大妙处。带着这五好生活在湖上,僧人上山,野鸭下水,举起酒杯泡上茶叶,迎风划桨,茭白丛中聚着渔火;清奇的歌声发出,流光四溢;云霞聚扰,斗转星移,秋高气爽。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4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