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2-14题。(共7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t、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
兴�灾�言,则责攸之、�t、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伤先帝之
明 春和景
明 非淡泊无以
明志
明察秋毫
B.
兴德之言 百废具
兴 谋闭而不
兴
兴师问罪
C.
以彰其咎 必
以分人
以中有足乐者
以苦为乐
D.
临表涕零 把酒
临风 执策而
临之
临危不惧
13.文段中有些短语已凝练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对下列语句的理解和成语的释义
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理解:作者感怀先帝当初能够屈尊降贵到草庐来诚心邀请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成语释义:三顾茅庐,后指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
【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理解:作者追述自己当年临危受命的经历,既体现了对先帝的感激,又用创业艰难激励将士奋发图强。
成语释义: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
【丙】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理解:作者回顾往事,内心感念不已,北伐前写下这篇奏章,以此表达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拳拳之心。
成语释义: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
14.“勤政”指官员为政事勤勉负责,是自古就有的为官之道。结合《出师表》选段和下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马援、张淳“勤政”的主要表现。(3分)
材料一
援
①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②奉行马将军故事③。
(取材于范晔《后汉书•马援列传》)
材料二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
④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⑤如期至,片晷⑥分析无留滞。
(取材于《明史•张淳传》)
注:①[援]指马援,东汉名将。②[骆越]古族群名。③[故事]旧的制度。④[浸]渐渐。⑤[两造]诉讼的双方。⑥[片晷]本义指日影,这里喻指时间短。
答案:
(三)(共7分)
12.答案:D(2分)
13.答案:乙(2分)
14.答案:诸葛亮北伐前,平定南方叛乱,决定北伐,向后主刘禅进言君臣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马援任太守时,整治城郭,兴修水利,优化法律条文来管理越人。张淳任永康知县时,日夜审阅诉讼卷宗,判决神速,不积压案件。(3 分。一人1分,概括出主要事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