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鼎湖山听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鼎湖山听雨
肖复兴
①鼎湖山,向往已久。全赖谢大光那篇《鼎湖山听泉》的诱惑,那篇发表于1982年的散文,将鼎湖山写得实在太美。
②一眨眼,三十六年过去了。2018年深秋时节,我终于赶到肇庆。阴云密布的夜色中无法爬山,就在山脚下住下,想明天一早就近上山,寻找大光听泉的幽境,谁想,竟然下了整整一夜大雨,第二天清早依然阴雨绵绵。
③我想起大光写过的:“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无法如大光一样鼎湖山听泉,也要上山,去鼎湖山听雨吧,
④我先坐游览车直到鼎湖山顶宝鼎园,山路蜿蜒,被山风吹得飘动的雨雾中的山,似乎跟着也在飘动,像活了起来。沿途山边,一棵紧挨一棵密匝匝的绿树,看得很清楚,都被一场大雨浇得浑身湿透,如大光写的那样,是“A沉甸甸的湿绿”。只是大光所说的山间这些绿树翻滚“犹如大海的波浪”的壮观,被雨雾遮挡得看不到了。
⑤后来,雨小了很多,枝叶间挂着晶莹的雨珠,含泪带啼般,被细细的风吹拂得摇摇欲坠,偏偏就是不肯掉下来,仿佛有了某种磁力,在表演着踩钢丝的杂技。或许,是鼎湖山的树格外坚强和神奇吧,这座被称为“北回归线的绿宝石”的山上,有近两千种树木,其中,包括很多神奇的树种。老树可以成精,何况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的鼎湖山,有着佛教第十七福地的美名。
⑥被大光描绘得万种风情千般韵味的泉声,是听不清,甚至听不到了,都被雨声淹没。别看雨比昨夜小了很多,但齐刷刷打在树叶上,像击打着千万面的小鼓,满山响彻此起彼伏的回声。
时大时小的雨声,噼噼啪啪,淅淅沥沥,�O�O�@�@,打在树叶间、山石和游览车的棚顶上,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完全抢去了泉声的风头,让泉声只好暂时B退居二线。那一刻,雨声或为鼎湖山的主角。
⑦游览车赶到宝鼎园。这是建在山顶上的一座袖珍园林,繁花茂树,簇拥着硕大的几只宝鼎和一方端砚,一看便是新修的,大概,是当年大光没有见到的新景致,奇怪的是,在这里听不到雨声,也听不到泉声。不是雨变大了,也不是泉声没有了,而是这里游客很多,争先恐后在宝鼎和端砚前照相,笑语喧哗。
⑧从宝鼎园往下走,先到蝴蝶谷看鼎湖。鼎湖不大,却分外的绿,绿得像翡翠,和九塞内美妙的水有一拼。在这里,雨声四起,声音柔和,显得有些缠绵,是广东音乐中丝竹之声的感觉。雨水打在湖面上,溅起丝丝涟漪,特意让只能听见而看不见的雨声,变为了有形,可以一掬触摸。到庆云寺的时候,雨声变得格外清澈,而且有了一种独特的香味。都说深山藏古寺,庆云寺兴建于明朝。古寺和名山,如同美酒金樽、宝马雕鞍一样,是绝配。雨声在这里清澈如同梵音袅袅,和打在古寺的寺顶、台阶、香炉、经幡上,或许相关;雨声的香味,却和古寺无关。香味来自寺下的几株桂花树。那几株桂花树不高,看来很年轻,是银柱。藏在枝叶间的花瓣并不明显,香味却很是浓郁撩人,弥漫在空气里,被风吹得像长了翅膀,肆无忌惮地四处荡漾。让雨声也情不自禁地染上了它们馥郁的香味。
⑨再往下走,便到了大光所写过的补山亭,还有飞水潭。飞水潭的瀑布不大,却有了自己的声响,不甘于雨声如此一路招摇,要与之争锋,在这里,雨水打在树叶间溅起回声,飞水潭冲到岩石上进出响声。雨声和泉声,亮开各自的嗓门儿,表演一曲二重唱,最后混合在一起,沿着往下流淌的溪水,蜿蜒地隐没在远处的树丛之中。
⑩我以为,这应该是此次鼎湖山听雨的高潮,但我错了,再往下走,走到平缓的山坡上,看到依山而立一块巨大的石头,石上完整雕刻着大光《鼎湖山听泉》全文,一片泉声,被一个作家感受。写成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被一座大山记住,雕刻成一座石雕;一座石雕被后人看到,重新认识一座名山,重新感知大自然。无论是鼎湖山听泉,还是听雨,到这里,的确赶上了高潮,起码,那一刻,我为鼎湖山,也为大光的诗情画意而感动。
10. 请根据文章,梳理作者的游踪。
(1)____________――宝鼎园――(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补山亭――(4)___________――石雕
11. 阅读全文,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从修辞手法角度)
(2)时大时小的雨声,噼噼啪啪,淅淅沥沥,�O�O�@�@,打在树叶间、山石和游览车的棚顶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2. 本文从多感官角度描写雨,请从嗅觉和触觉两个角度进行举例。
13. 本文以“听雨”为题,却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泉声”,并引用“听泉”的内容?
14. 本文在构思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
10.(1)鼎湖山脚 (2)蝴蝶谷 (3)庆云寺 (4)飞水潭
11.(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泉声比作交响乐,形象地描绘了泉声的丰富多样和美妙动听,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这句话使用了拟声词和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声的多种变化和层次感。这些词语的使用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雨声的变化和美感,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2.示例:一是视觉描写,如“枝叶间挂着晶莹的雨珠,含泪带啼般,被细细的风吹拂得摇摇欲坠”;二是听觉描写,如雨滴打在树叶上就像“击打着千万面的小鼓”。
13.①作者是因为谢大光《鼎湖山听泉》一文才有了登山赏景的兴趣;②《鼎湖山听泉》使鼎湖山名声在外,引用其内容,以此来衬托“听雨”的独特感受,使章在两者交相辉映中展开。
14.①本文构思独特,以谢大光《鼎湖山听泉》为对照,写自己在鼎湖山听雨的情况。②开头点出谢大光《鼎湖山听泉》对自己的吸引。③接着写因为下雨,无法听泉,只好听雨。每写一个景点的时候,先写谢大光描绘的景,再写自己看到的景,处处与之对照。④结尾再写石上完整雕刻着大光《鼎湖山听泉》全文,感慨名名文的结合。(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2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