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永州韦使君新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蛇虺
①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
②,行其涂。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③之下。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
④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⑤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⑥?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
――节选自柳宗元《永州韦使君
⑦新堂记》
【注释】①蛇虺:一种毒蛇。②芟:割除。芜:荒草。③庑:堂下四周的屋子。④择:应作“释”,舍弃。⑤蠲:清洁。⑥晓:作“饶”,富裕。⑦韦使君:韦宙,元和七、八年间任永州刺史。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画一处)
永 州 实 惟 九 疑 之 麓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斗折蛇行:
           
③望其地,且异之:
              ④已乃延客入观: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9.请说说【乙】文中柳宗元“请志诸石”的原因。
10.【甲】【乙】两文画线句子都写到了“树”,用意有何不同?
 
 
 
答案:
6.永州/ 实 惟 九 疑 之 麓 
7.     可:大约     斗:像北斗星那样     异:对……感到惊异     延:邀请    
8.①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记录下小石潭的景致离开了。②于是建造厅堂,把它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    
9.①赞美韦使君治理永州,改善环境;②赞美韦使君居高望远、有抱负有志向、治理有方;③希望以后治理这个州的官吏能够向韦使君学习,懂得治理、有抱负。    10.甲文写小石潭四面被竹子、树木环绕,让人感到凄凉寒冷;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被贬的孤独凄凉以及怀才不遇的忧伤;为下文作者“乃记之而去”做铺垫。
乙文写永州在韦公之来前好树恶木混杂,与下文韦公治理后树木变的清秀舒展形成对比,突出了韦使君的治理有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永州,在九嶷山麓。“永州”“实惟九疑之麓”语意层次清楚,“永州”是主语部分,“实惟九疑之麓”是谓语部分,中间断开。
故语句停顿为: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可,大约;
②句意:(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③句意: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异,对……感到惊异;
④句意:新堂盖好后,使君便邀请客人前来参观。延,邀请。
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注意句中的“以(因为)、久(长时间)、乃(就)、记(记下)、去(离开)”几个词的翻译。
(2)注意句中的“乃(于是)、作(建造)、栋宇(厅堂)、以为(作为)”几个词的翻译。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文章内容“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可知,作者是为了:赞美韦使君治理永州,改善环境;
结合文章内容“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可知,作者是为了:赞美韦使君居高望远、有抱负有志向、治理有方;
结合文章内容“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可知,作者是为了:希望以后治理这个州的官吏能够向韦使君学习,懂得治理、有抱负。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
(1)甲文。结合“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翻译“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可知,“四面竹树环合”写出了竹林、树木的多,把整个小潭包围了,无形中营造了一种幽深的氛围,这种氛围触发了作者内心的愁绪,因为被贬,作者想在山水中获得派遣、快乐,但是竹林、树木形成的幽深氛围配合潭水共同触发了作者内心的愁苦;由此,作者借景抒情,借着说环境幽深凄凉、寒气透骨,表达自己被贬的孤独凄凉以及怀才不遇的忧伤;,因此也不得不马上离开,为下文作者“乃记之而去”做铺垫。
(2)乙文。结合第一段“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的翻译“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被称为荒凉的地方”可知,这里原来是荒凉、偏僻的地方,永州在韦公之来前好树恶木混杂的;结合乙文第二段“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可知,接着写韦公来此之后,对此进行治理,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凉。看那树木,则清秀挺拔,枝叶舒展;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韦使君的治理有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乙】     永州,在九嶷山麓,最初在这里测量规划的人,也曾环绕着山麓建起了城市。这里有山石,却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这里有清泉,却埋藏在污泥之下,成了毒蛇盘踞,狸鼠出没的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被称为荒凉的地方。
韦公来到永州,过了一个月,州政大治,没有多少事情。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才让人铲除荒草,挖去污泥。铲下来的草堆积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清泉,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凉。看那树木,则清秀挺拔,枝叶舒展;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 曲折萦回。怪石森然繁密,环绕四周。有的排列成行,有的如同跪拜,有的站立,有的卧倒。石洞曲折幽深,石山突兀高耸。于是在此建造厅堂,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所有的怪石无不适应地形地势,献技于堂庑之下。新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穿插交错,或隐或现。绿色的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这一切,都汇集在门楼之内。
新堂盖好后,使君便邀请客人前来参观,接着又设宴娱乐。有的边赞誉,边祝贺说:“看到您修建这新堂,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随着地势开辟出胜景,难道不就是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形成教化吗?您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难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吗?您挖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道不就是想除去贪污而提倡廉洁吗?您登临高处而纵目远望,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既然这样,那么建这个新堂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泉流水怡人心意,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该是希望继使君后治理这个州的人,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56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