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谁的影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谁的影子
刘亮程
①那时候,我喜欢在秋天的下午捉蜻蜓。蜻蜓一动不动地趴在向西的土墙上。也不知哪来那么多蜻蜓,一个夏天似乎只见过有限的几只,单单地,在草丛或庄稼地里飞,一转眼便不见了。或许是秋天人们将田野里的庄稼收完、草割光,蜻蜓没地方落了,所以都落到村子里。一到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朝西的墙壁上都落满了蜻蜓,夕阳照着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纹各异的细长尾巴。顺着墙根悄悄溜过去,用手一按,就捉住一只。被捉住了它也不怎么挣扎;一只被捉走了,其他的照旧静静趴着。如果够得着,搭个梯子,把一墙的蜻蜓捉光,也没一只飞走的。好像蜻蜓对此时此刻的阳光迷恋至极,生怕一拍翅,那点暖暖的光阴就会飞逝。蜻蜓飞来飞去,最终飞到夕阳里的一堵土墙之上。人东奔西走,最后也奔波到暮年黄昏的一截残墙根。
②捉蜻蜓只是孩子们的游戏,长大变老的那些人,坐在墙根聊天或打盹,蜻蜓落满头顶的墙壁,落在黄旧的帽边上,像一件精心的刺绣。人偶尔抬头看几眼,接着打盹或聊天,连落在鼻尖上的蚊子,也懒得拍赶。仿佛夕阳已短暂到无法将一个动作做完,将一口气吸完。人、蜻蜓和蚊虫,在即将消失的同缕残阳里,已无从顾及。
③也是一样的黄昏,从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的衣裳和帽子都被太阳晒黄。他的后脑勺被晒得有些发烫。他正从西边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他的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她喊孩子打洗脸水:“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快准备吃饭了。”
④孩子打好水,将脸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门口,看见父亲还在远处的田野里走着,一个人一摇一晃的。他的影子像一渠水,悠长地朝家里流淌着。
⑤那是谁的父亲?谁的母亲在那个门朝西开的院子里,做好了饭?谁站在门口朝外看?谁看见了他们……他停住,像风中的一片叶子、尘埃中的一粒土停住,茫然地停住――他认出那个院子了,认出那条影子尽头扛锨归来的人,认出挨个摆在锅台上的八只空碗、碗沿的豁口和细纹,认出铁锅里已经煮熟冒出面食香味的晚饭,认出靠墙坐着抽烟的大哥,往墙边抬一根木头的三弟、四弟,把木桌擦净、一双一双总共摆上八双筷子的大妹梅子,一只手拉着母亲后襟嚷着吃饭的小妹燕子……
⑥他感激地停住。
10.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与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命题立意,在描叙中抒发深厚情意。
B. 选文重背景营造。如,秋收的后墙根,黄昏的田野,门朝西开的院子等背景,都增强了意味。
C. 第①②段写蜻蜓趴墙晒日和老人墙根聊天打盹,既真实表现乡村场景,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D. 第⑤段从父亲视角,由近及远,写作者回归故土寻找儿时的生活记忆,表现恍惚迷茫的情态。
11. 选文写了哪三个场景?请简要概括。
12. 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作答。
(1)一到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
朝西的墙壁上都落满了蜻蜓,夕阳照着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纹各异的细长尾巴。(品析加点词语)
(2)他的影子像一渠水,悠长地朝家里流淌着。(品析句子)
13. 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14. 第⑥段这句话表达了哪三层含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答案:
(三)(21分)

10.(3分)D(从作者的视角,由远及近,激动心情)

11.(3分)示例:①“我”和小伙伴捉蜻蜓;②“我”在妈妈呼唤下,迎接父亲进家门;③一家老小等待劳作归来的“父亲”回家吃饭(各1分)

12.(5分)示例:(1)(2分)示例:“朝西”点明方位,与“夕阳”对应,用词准确。

(2)(3分)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1分),生动描绘落日下影子拉长延伸的情景,表达亲人间感情延续久远、绵长(2分)。

13.(4分)示例:①紧扣标题,详写父亲的影子,突出中心内容;②通过画面的描写表达出家庭亲人间温情与互爱。(每个角度的作用各2分)

14.(6分)示例:①感激父母辛苦劳作的付出;②感激一大家的温馨等候;③感激生活留下的美好(或:表达感恩之心)。(每点2分,其它理解若符合文意也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10:06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1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