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灯光若月
泉涌
①距清明还有一些时日,清明雨急不可待地就到了 ,淅淅地,惹得街头两旁树叶乱舞
一些飘落在地面,一叶叠着一叶, 把人们对先辈的思念织得愈发细致了些, 紧密了些。
②我突然忆起去世二十多年的四娘来。 她像一块朴实的土地, 又像曾经点亮夜色的那束
若月的灯光,一生除了繁衍生息和照亮他人, 没有传奇。
③四爷是当地有名的裁缝, 做的多是些制作衣服的活计, 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儿全压在了
四娘的身上。四娘体形单薄,个子不高, 身体也不是太好,但一年四季天不亮就起床,下地
耕田、砍柴做饭、种菜喂猪、照顾孩子, 把家里打理得井然有序。 自我记事起,四娘从未脱
离过田土,
粗糙的双手迸裂着一条条细线大小的口子,
像一些黑色的线虫爬在上面。即便如
粗糙的双手迸裂着一条条细线大小的口子,
像一些黑色的线虫爬在上面。即便如
此,四娘也从未感到委屈、发过牢骚, 脸上始终扬着笑容。
④四娘家住新屋院子,到水田, 有一二里路远的垄沟。为了让粮食收成好些, 四娘将一
担担牛粪、 猪屎等肥料在畚箕里垒了又垒, 有时甚至垒到了畚箕的中央,再运到田里。 沉重
的担子压得她更加矮小,走在田埂上, 踉踉跄跄,远看似一个小土堆在移动。
⑤我十岁那年的一天傍晚, 从竹子坨挑稻草回家,在新屋院子歇脚。 四娘也刚好忙完田
里的事回到家中,准备剁猪草煮猪食挑井水。 堂哥立国、新国想上前帮忙,被四娘断然制止。
“你们到背后赛枞山上去安安心心读书, 屋里的事不用你们插手。”说完又对我说: “小毛,
你也跟哥哥们一起到山上去看看书, 晚上到这里吃了饭再回家。” 自从堂哥治国考上大学后,
四娘这个传统的农村妇女对文化有了 自己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梦想。
⑥赛枞山上全是硕大的枞树,一棵紧挨一棵, 夕阳在针状的树叶上铺了一层金光,树叶
间金光又漏在地上,犹如生出了一些珍珠。 晚风吹来,树叶发出“呼”“呼”的波浪声, 加
上山林里鸟儿的扑腾声,堂哥们的读书声, 好多次我就“醉”在这样的环境里。
⑦入夜,四娘依然催促堂哥们到屋里学习, 并提醒把煤油灯拨亮些,别伤了眼睛。厢房
里,四娘却在昏黄、微弱的灯光下, 帮着四爷在衣物上一针一针认真地缝着扣眼。 四娘把头
几乎贴在了煤油灯边,粗糙的右手中, 细长的缝衣针不停地在衣物上穿梭着。
⑧不知过了多久,四娘起身, 拿了家中那盏唯一的马灯,坚持送我回家。出门前, 她小
心地将头靠近马灯边,双眼透过玻璃灯罩, 全神地看着马灯的灯芯, 右手一点点转动小圆轴,
直到灯芯露出一定的长度,这样一来, 相比要费煤油得多。“啪”的一声, 火柴划过的声音
响起,房间里瞬间亮堂了许多。
⑨没有月亮的夜晚,山村里伸手不见五指, 在屋中还明亮的灯光一到室外,瞬间就暗淡
了下来,也照不了多远。 新屋院子到我家里有一里多路,全是田间小道, 有些地方一侧是落
差十多米的水田或池塘,一脚踩空, 极可能滑落下去。一路上,四娘不停地提醒我 “慢点”
“踩稳点”。或许是因为年幼视力好, 或许是习惯了山村的夜色,那晚的灯光, 比圆月发出
的光更加明亮,田间的小路也更加清晰。
⑩我到家后,四娘执灯仍站在屋门外,“小毛, 你进屋后我再走。”我关上门后,进到后
堂屋, 一些光亮从窄小的窗户穿了进来,像极了月光。
“灯光恰似月,人面并入春。”十数年来, 那抹如月的灯光让堂哥们悉数走出了大山,
我也离开了老家。
⑬随着岁月的流逝, 许多过去的事儿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模糊, 甚至遗忘,但那夜的煤油
灯光却温暖了我的世界。有的时候, 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夜路上, 特别希望前面有一处灯光,
哪怕它看起来是那么微弱、暗淡, 却如皎洁的月光。
(选自达州日报2023年3月31日第六版(有删改))
(1)第①段中“织”字用得非常精妙, 请作分析。(2分)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粗糙的双手迸裂着一条条细线大小的口子, 像一些黑色的线虫爬在上面。
(3)第⑥段写到“好多次我就‘醉’ 在这样的环境里”。请说说“我”因何而“醉”?(3分)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四娘是 一个怎样的人。(4分)
(5)请分析文章最后 一段的作用。(3分)
答案:
12.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2分)动词“织” 生动传神地描绘出雨织叶叠的情景(1分), 将对先辈的思念之
情化无形为有形(1分)。
(2)(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将四娘手上的口子比作黑色的线虫,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四娘双手的伤痕累累(1分), 体现了四娘的辛劳(1分)。
(3)(3分)①“我”因赛枞山美丽的自然环境而醉, ②因我们的读书声而醉, ③因四娘
对“我”的关爱而醉,④因对未来有了梦想而醉。 (答到任意三点即得3分)
(4)(4分) ①勤劳能干,她一年四季劳作不辍,把家里打理得井然有序。 ②任劳任怨、
乐观, 她为家庭辛苦付出却从未感到委屈、发过牢骚, 脸上始终扬着笑容。 ③关
爱晚辈,晚上留“我”在她家吃饭, 并坚持送“我”回家,“我”到家后,四娘
执灯仍站在屋门外。④重视教育, 断然制止堂哥们插手家务,也让“我”跟着学
习,入夜后仍催促学习。 ⑤勤俭节约,她让堂哥们读书时拨亮油灯,自己却在昏
暗的灯光下缝扣眼。 ⑥有梦想,鼓励后辈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 (结合文本从不同
角度任意答出四点即得4分, 未结合文本得2分)
(5)(3分)文末以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收束全文, “那夜的煤油灯光”“却如皎
洁的月光”与题目“灯光若月”和第②段中 “又像曾经点亮夜色的那束若月的灯
光”相呼应,结构严谨完整。 文末强调那夜的煤油灯光,温暖、照亮了“我”的
世界,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升华了主旨。 表达“我”对四娘的感激、
思念之情。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