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2分)
归类摘抄
|
批注
|
||
诗句
|
修辞
|
内容
|
主题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
(1)
|
(2)
|
(3)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对偶
|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对偶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
|
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①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将自己比作落红,将国家比作花。故答案为比喻。
②根据表格对照可知,答案应是诗句的翻译。在翻译时注意“落红”是指飘落的花。
③从“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诗人虽然犹如花落般离开官场,但他时刻心系国家,并非从此袖手旁观,而是想要像春泥一样,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报国,体现出他把自己全身心都奉献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的精神。
答案:
(1)白日斜 吟鞭东指
(2)①比喻
②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
③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