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冰川《手镯》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手镯
马冰川
小美五岁时,妈妈和爸爸离了婚,小美由妈妈抚养。在她九岁时,妈妈病故了。她被唯一的亲人――爸爸接了回去。
小美来到爸爸家,一切都感到陌生,陌生的女人,陌生的妹妹。爸爸让小美向陌生女人叫妈妈。小美盯着陌生女人不开口,她心中只有一个妈妈,而妈妈已经不在了。
爸爸见小美倔犟,改口让她叫婶婶。小美低下头,怯怯地叫了一声,婶婶。脸上没有笑容的婶婶“嗯”了一声,把小美安顿在已经七岁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房间,和她睡一张床。
小美在新家里很不习惯,有种生疏、拘束感。特别是见到没有笑容的婶婶,都不知手该放何处。【A】
而婶婶时常指使她干一些细小的家务活,扫地、擦桌子,洗自己的单衣、袜子等。这些活儿,妈妈活着时,小美是从不干的。
每当小美笨拙地干活时,就会想起妈妈。当她独自在小卧室里时,就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手镯看,好像手镯就是妈妈。她就会在心里或是小声地叫一声,妈妈,我想你了。
一次,她正拿着手镯看,被推门进来的婶婶撞见了。婶婶看见小美盯着一只手镯发呆,上前夺下来,严厉地询问小美哪里来的?小美胆怯地说,这是姥姥临终前送给妈妈的,妈妈病逝前又留给了我。
婶婶把手镯举近眼前细看,这是一只又宽又厚的翠绿色手镯。上面雕刻得龙飞凤舞,立体感极强。特别是龙和凤凰的眼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闪闪发光。
婶婶看了又看,知道这是个好手镯,非常喜欢。表面却严肃、认真地对小美说,你个黄毛丫头,要好好学习,书包里不能放这东西,搁我这里吧!
小美不想放婶婶那里,这样,就等于再也见不到妈妈了。但她又不敢反对,只好依了婶婶。事后,小美对爸爸说,婶婶拿走了妈妈送给她的手镯。爸爸不以为然地回答,你一个小孩子,要手镯干什么?再说,你手小腕细,也戴不住手镯,就让婶婶戴着吧!
从此,手镯成了婶婶手腕上最亮眼的饰物。每次,小美看见婶婶戴着妈妈的手镯,心里便产生无限的忧伤。【B】
要是妈妈活着该有多好,不用我扫地,不用我擦桌子,不用我洗衣服。
小美在天天留意、瞄着婶婶手腕上的手镯中上了中学,课程一年比一年增加,学习也紧迫起来。【C】
小美主动帮婶婶干一些家务活的同时,也不忘思考、背题,一门心思用功学习了,对婶婶戴妈妈手镯的怨气,早已烟消云散。
有一天坐在餐桌边吃饭,小美猛然间发现婶婶的手腕上,妈妈的手镯不见了。她迟疑片刻,想问婶婶哪里去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可能是婶婶干活不方便,摘下来放到别处了吧?
虽然妈妈的手镯戴在婶婶手腕上小美很不开心,但天天能见到,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同样有种安全感。如今却一连多天都不见婶婶戴手镯了。小美生疑,卖了、丢了或是碰碎了?
她偷偷问爸爸,爸爸也说不知道,没注意。
其实,手镯没丢也没卖。
有天婶婶逛街,路过珠宝店,她心血来潮,走进去让商家给鉴定一下手镯值多少钱?经过商家再三仔细鉴定,告诉她说,这是经过著名雕刻大师雕琢的翡翠手镯,纯度极高,没有一点瑕疵。市面上仅有两只……
她听了非常兴奋,如获至宝,更加爱惜,为了不使手镯受损害,她舍不得戴,存放了起来,并把这个秘密埋在了心里,对任何人都没有说。
手镯昂贵的价值,爸爸和小美并不知道。小美在刷碗、拖地、洗衣服中迎来了高考的冲刺阶段。
经过不懈努力,小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D】
尽管婶婶给了她生活费,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她时常打短工,寒暑假也去饭店刷碗,端盘子。
有一年寒假回家,小美发现妹妹的手腕上,戴着自己妈妈的手镯。她心中生恨,很是不满。妹妹向她解释,说是在衣柜里看到的,她挺喜欢,就自作主张戴上了。已经读大学的小美,不再是小时候的小美了。她向婶婶提出,想要回手镯。
婶婶想想回答说,你是姐姐,妹妹喜欢,就让她稀罕稀罕吧!
小美听出来,婶婶的言外之意,是不想还给她了。莫不是有意要留给她自己的女儿?小美一气之下,返校后再没回家。她大学毕业,找了工作,处了男朋友。
到了谈婚论嫁时,小美把喜讯告诉了爸爸,并强调说,希望爸爸能把手镯从婶婶那里要回来还给她。爸爸回话说,你别老盯着那只手镯不放,你在家这些年,吃喝穿用学费,你婶婶亏待过你吗?她为你的付出,还不值一个破手镯钱?
小美听说过,有后妈就有后爹的传闻。听爸爸如此说,她对要回手镯不抱希望了,也就不再难为爸爸,手镯任由婶婶做主吧!
小美大喜之日,爸爸、婶婶、妹妹都去了。小美一眼就看见,妈妈的手镯又戴在婶婶的手腕上了。
在婚礼进入高潮,双方父母走上典礼台这个环节时,婶婶在众目睽睽的注视下,从手腕上取下手镯,对小美说,你妈留给你的这只翡翠手镯。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我替你妈给你戴上,替她向你贺喜!替她祝你新婚幸福!
小美如梦初醒,原来,妈妈留下的手镯,婶婶一直为她保管着。小美看着笑容可掬的婶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扑进婶婶怀里,亲切地叫了一声:妈――
(选自《河南文学》)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美五岁父母离婚,九岁妈妈病故,后来姥姥又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命运坎坷。
B.
第二段反复五次用到“陌生”一词,这是小美来到新家最初的心理感受,极为真实。
C.
同床共寝的妹妹和小美没有血缘关系,说明她是妈妈带过来和小美爸爸重组了家庭。
D. “脸上没有笑容”的婶婶拿走妈妈送小美的手镯戴在手上,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7.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婶婶让小美干细小的家务活,而妈妈活着时,小美是从不干的,原因是她们教育小孩方法不同,妈妈溺爱小美。
B.
看见婶婶戴着妈妈
马冰川《手镯》阅读练习及答案
手镯,小美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在心里默默回忆妈妈在世时对自己生活上一点一滴的照顾。
C.
上了中学,课程增加,学习紧张,小美还能主动帮婶婶干一些家务活,说明她已经开始懂事,知道生活不容易。
D.
婶婶给了生活费,小美还要时常打短工,去饭店刷碗、端盘子,既暗示其家境本不富裕,也表现小美变得自立
马冰川《手镯》阅读练习及答案
8.
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在情节特点和标题作用上,本文与蒲松龄的《促织》有相似,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答案:

6. A “九岁妈妈病故,后来姥姥又去世了”错误。
7. A “教育小孩方法不同,妈妈溺爱小美”武断,原因是现在的小美九岁了,应该适当干点家务。
8. ①交代了上文“婶婶的手腕上,妈妈的手镯不见了”的原因。②为下文妹妹偷戴手镯和婚礼时移交手镯埋下伏笔。    
9. ①(情节特点)情节曲折,结局圆满(如答“起伏变化,结局圆满”亦可):《促织》主要情节是“得虫”“失虫”“化虫”“斗虫”和“献虫”等,情节一波三折,最终主人公苦尽甘来;本文主人公小美经历了“看手镯想妈妈”“交手镯给婶婶”“念手镯而不见”“要手镯失败”“结婚收手镯”等过程,情节起伏变化(或抑扬变化),最后被感动。②(标题作用)标题都是线索,都有情感的寄寓:“手镯”是母爱的寄托,人性美的见证;“促织”寄寓着作者对社会的批判。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49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