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等了一整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等了一整天
海明威
我们还睡在床上的时候,他走进屋来关上窗户,我就看出他像是病了。他浑身哆嗦,脸色煞白,走起路来慢吞吞,似乎动一动都痛。
“怎么啦,沙茨?”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没事儿。”
“你回床上去。等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等我下楼来,他已经穿好衣服,坐在火炉边,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把手搁在他脑门上,就知道他在发烧。
“你上楼去睡觉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事儿。”他说。
医生来了,他给孩子量了量体温。
“几度?”我问他。
“一百零二度①。”
在楼下,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药丸,还吩咐了服用方法。一种是退热的,另一种是泻药,第三种是控制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的病菌只能存在于酸性状态中。他似乎对流感无所不知,还说只要体温不高过一百零四度就不用担心。这是轻度流感,假如不并发肺炎就没有危险。
回屋后我把孩子的体温记下来,还记下吃各种药丸的时间。
“你要我念书给你听吗?”
“好吧,你要念就念吧。”孩子说。他脸色煞白,眼睛下面有黑圈。他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以乎超然物外。
我大声念着霍华德・派尔②的《海盗集》。但我看得出他不在听我念书。
“你感觉怎么样,沙茨?”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他床脚边看书,等着到时候给他吃另一种药。本来他睡觉是轻而易举的,但我抬眼一看,只见他正望着床脚,神情十分古怪。
“你干吗不想法睡一会儿?要吃药我会叫醒你的。”
“我情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要是你心烦就不用在这儿陪我,爸爸。”
“我没心烦。”
“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
我以为他也许有点头晕,到了十一点我给他吃了医生开的药丸后就到外面去了一会儿。
那天天气晴朗寒冷,地面上盖着一层雨夹雪,都结成冰了,因此看上去所有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修剪过的灌木,全部草地和空地上面都涂上了层冰。我带了一条爱尔兰长毛小猎狗顺着那条路,沿着一条结冰的小溪散散步,但在光滑的路面上站也好,走也好,都不容易,那条红毛狗跳一下滑倒了,我也重重摔了两跤,有一次我的枪都掉下来,在冰上滑了出去。
一群鹌鹑躲在悬垂着灌木的高高土堤下,被我们惊起了,它们从土堤顶上飞开时我打死了两只。有些鹌鹑栖息在树上,但大多数都分散在一丛丛灌木林间,必须在长着灌木丛那结冰的土墩上蹦几下,它们才会惊起呢。你还在覆盖着冰的、富有弹性的灌木丛中东倒西歪,想保持身体重心时,它们就飞出来了,这时要打可真不容易,我打中了两只,五只没打中,动身回来时,发现靠近屋子的地方也有一群鹌鹑,心里很高兴,开心的是第二天还可以找到好多呢。
到家后,家里人说孩子不让任何人上他屋里去。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
我上楼去看他,发现他还是我离开他时那个姿势,脸色煞白,不过由于发烧脸蛋绯红,像先前那样怔怔望着床脚。
我给他量体温。
“几度?”
“好像是一百度。”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说的。”
“你的体温还好,”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不过我没法不想。”
“别想了,”我说,“别急。”
“我不急。”他说着一直朝前看。显然他心里藏着什么事情。
“把这药和水一起吞下去。”
“你看吃了有什么用吗?”
“当然有啦。”
我坐下,打开那本《海盗集》,开始念了,但我看得出他没在听,所以我就不念了。
“你看我几时会死?”他问。
“什么?”
“我还能活多久才死?”
“你不会死的。你怎么啦?”
“哦,是的,我要死了。我听见他说一百零二度的。”
“发烧到一百零二度可死不了。你这么说可真傻。”
“我知道会死的。在法国学校时同学告诉过我,到了四十四度你就活不成了。可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从早上九点钟起,他就一直在等死,都等了一整天了。
“可怜的沙茨,”我说,“可怜的沙茨宝贝儿,这好比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是两种体温表啊。那种表上三十七度算正常。这种表要九十八度才算正常。”
“这话当真?”
“绝对错不了,”我说,“好比英里和公里。你知道我们开车时车速七十英里合多少公里吗?”
“哦!”他说。
可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有改动)
[注]①一百零二度:这里指华氏度,约38.9°C。②霍华德・派尔(1853-1911):美国作家、画家,作品大多取材于美国殖民地时期及内战时期的史实及传说,除撰文外,还作画。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沙茨脸色煞白,不愿睡去,长久地不愿提起死亡,总怔怔地望着床脚等细节刻画了他等待死亡时的紧张与恐惧。
B.小说中“不用在这儿陪我”等语言表现了九岁男孩沙茨面对死亡时的绝望与孤独,镇定与勇气。
C.“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沙茨说的“这事”指的是“面对死亡”。
D.小说结尾小沙茨“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表明他经此打击已变得敏感而脆弱。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对话,中间省去了人物,使得对话非常流畅,一气呵成,也更加真实而贴近现实生活。
B.小说中“我”找鹌鹑这一场景时的悠闲和沙茨的绝望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对孩子的误解。
C.该小说故事情节简洁明快,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颇费作者匠心,如在楼下医生开药的解释就很好地为下文父子误解做了铺垫。
D.海明威选择第一人称角度,以孩子父亲“我”的身份来叙述,让读者感到自然逼真,故事中“我”直以一种成人的心态平静地对待孩子的病情。
8.沙茨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9.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小说的深邃思想往往寄寓在简明形象的文字当中,请结合文本说说这篇小说主题是怎样的。(6分)

 

 

答案:

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D项,“经此打击已变得敏感而脆弱”错误,由原文“可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可知,应是从绝望和恐惧中走出来了。
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突出了‘我’对孩子的误解”错误,应是父子之间的误解,沙茨对华氏和摄氏温度的认识有误,而父亲不了解这一点。
8.沙茨:①他善良、体谅他人:不愿给父亲带来麻烦,示意他可以离开。②虽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不让父亲陪伴,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③天真懵懂:男孩因不懂华氏度与摄氏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2分)(答出任意两点性格4分,每点2分,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等了一整天》中沙茨是小说的主人公。小男孩沙茨天真而脆弱,但在一整天等待死亡的过程中,也同样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勇气,而这种勇气也正是海明威式硬汉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他善良,体谅他人。不想让父母受冻,在已经浑身发抖、面色苍白、走路困难的情况下还要为父母关窗;不愿给父亲带来麻烦,示意他可以离开;怕自己的病传染给他人,拒绝他人进入自己的房间。他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面对。他的苍白的脸色、异样的神情.死盯着床脚的眼睛,他听故事时的漠然,以及对吃药表示怀疑都表现了他对死亡的恐惧。但是,他虽然病痛难忍却坚持说“我不担心”;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也没有将内心的恐惧透露给父亲;不让父亲陪伴,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他天真懵懂。表现在男孩因不懂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9.①九岁男孩沙茨面对死亡等待了一天,象征人类生命的脆弱,死亡的必然与无处不在。②沙茨的镇定自若与坚强隐忍,代表海明威宣扬的硬汉形象特征,即保持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在死亡面前保持自我的勇气与尊严。③沙茨对温度标准的误解及父子二人的误解象征人类自我认知的局限和人与人沟通的隔阂,寄托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忧虑。(每点2分,答三点给满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主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可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这可以通过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还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由题干来看,海明威小说的主题是深刻的。可以由表及里层层分析:由句子“原来从早上九点钟起,他就一直在等死,都等了一整天了”可知,小男孩面对死亡,耐心地等了一整天,这体现了死亡的必然与无处不在;由原文“‘你看我几时会死?’他问。‘什么?’‘我还能活多久才死?’‘你不会死的。你怎么啦?’‘哦,是的,我要死了。我听见他说一百零二度的。’‘发烧到一百零二度可死不了。你这么说可真傻。’‘我知道会死的。在法国学校时同学告诉过我,到了四十四度你就活不成了。可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可知,九岁的孩子面临死亡时的镇定和隐忍,则又说明他和圣地亚哥一样是个硬汉;除此之外,沙茨对温度标准的误解及父子二人的误解象征人类自我认知的局限和人与人沟通的隔阂,寄托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小说中的“误解”也是挖掘其主旨的一个角度。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