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旺才从外地逃荒来到阿不旦,在远离村子的地方,用四亩地养活了全家人,四亩地之外源源不竭的多余力气就用来挖洞,他一锨一锨建筑着自己的黑暗宫殿,似乎打算在其中度过几生几世。
②张旺才已经将地洞莫名其妙地挖向了公路方向。一次他听见一辆大车远远驶来,速度极快,到头顶时猛然停住,轮胎擦路的声音刺进地下,他一惊。这辆车发生了啥事?他屏住呼吸听。路的声音缓慢了,好多汽车慢下来,停住,又缓缓开走,到不远处,路的声音又快了。他走出地洞,听到公路上的嘈杂声,路边停了好多车,他快步走过去,看到村里好多人沿着公路跑过来。
③卡车撞了一个上学的孩子。女孩,十二三岁。撞到了头上,听说已经不行了。他站在林带边的杨树下看,村里人围成一堆,有哭喊的,有劝说的。张旺才站在路边,不时望望林带,又赶紧朝路上看,像怕别人看出他的心思似的。他的地洞就在林带那棵大榆树下面。
④另一次他听到头顶“腾”的一声,好像地洞要塌了,再听时什么声音都没有了。静了好一阵,一辆汽车“呜”地过来,到头顶也没声音了。他跑出洞子,远远看见路上斜横着一辆石油卡车,另一辆卡车正在开走。他走到路边时,看到的情景把他吓坏了,两个人血肉模糊躺在路上,辨不清头脸,从衣服看,肯定是阿不旦村的人。司机大概坐刚才那辆卡车跑了,路上静静的,一辆车都不过来。张旺才盯着那两个人看了好一阵,一个人腿颤了一下,另一个一动不动,可能已经死了。这咋办呢,得赶紧救人啊。
⑤张旺才边往村子跑边喊。一段荒地过去就是苞谷地,几个人头从苞谷地探出来。
⑥“卡车撞死人了。”他指着公路喊。
⑦那几个人提着镰刀跑过来。他跑到卡车跟前,几个人围着遇难者又喊又叫。他退到林带旁站住,他不能过去。他知道这个规矩,他们活着时,和他们握手,一起吃饭说话,开玩笑,都没有事。一旦死了,他就不能过去了,连围着看一眼都不行。在村里他参加过邻居孩子的割礼,参加过婚礼,从来没有参加过葬礼,那是不能去的。
⑧那以后张旺才害怕公路了,他的地洞朝村子挖过去,顺着林带下树根指引的方向。林带下面最安全。林带外面是一段荒滩,荒滩上谁都可以随便挖土,说不定啥时候,一辆卡车开过来,后面跟着挖掘机,一铲挖下去,就是一米多深。那样的机器,几铁铲就挖通到洞里。挖出来的土装满卡车,走了。荒地上莫名其妙多一个深坑,坑边几道卡车轱辘印。也有时出现一大堆垃圾,堆得小山一样,垃圾中混杂着村里人有用的破砖头、废塑料,这些东西被坎土曼
①翻找一顿,散开在荒滩。散不开的大水泥块扔在那里,只要水泥块中有一根哪怕指头细的钢筋,很快就会有一个或两个村民,赶驴车过来。有时是两个人同时看上这个东西了,就一起干,馕、茶水放在一边,驴车卸了,驴拴在一边。两人挥着铁锤钢钎,一点一点地啃,他在洞里听见铁锤砸钢钎的声音,像刺痛的鸟叫。几天后,那个水泥块变成一地碎片。凿出来的钢筋也许扔在吐迪家的铁匠铺,顶了一把半把镰刀的钱。也许卖给收废铁的,得了十几块钱,两个人对半分了。也许不分,到村里小商店,买一瓶酒,两包油炸大豆,剩下零钱找成水果糖,一人装一把,喝得醉醺醺回家去。
⑨平常时候荒滩上长一些杂草,从村子赶出的羊群,从路边林带绕过田地,走过这片荒滩,再下到河滩有草的地方。荒滩和村子间有一长条地,年年种苞谷,有一年也倒茬种棉花和麦子。种苞谷时候,一年有几个月,村子被苞谷地挡着,张旺才站在河岸,只能看见村子的烟囱和白杨树梢。种棉花麦子的年份,他一眼能看见村头自己家的房子,看见后墙上的小窗户。洞挖过荒滩后,他想过从地下面斜挖到自己院子,又担心没有树根在地下引路,挖过了挖到邻居家院子。再说庄稼地里也不安全,苞谷一年浇四次水,麦子浇三次水,棉花浇五次水,浇地的水,跑趟子水,泡个地皮皮,半米深。但是,地下若有裂缝,水会一直灌下去。裂缝正好和地洞连通,就麻烦了。洞里进点水不要紧,浇地的人看见水朝地下走了,会拿坎土曼挖几下,把土捣实,也就好了。若是遇到一个大口子,水打着旋涡往下漏,种地人就起疑心,想到地下面肯定有洞,有洞就有东西。到底有啥好东西?水停掉,夜里没人时,父亲带着儿子,拿着坎土曼、绳子和桶,弓着腰,悄悄地开挖了,只一会儿工夫,人就钻到地下不见了,外面只看到不断增高的一堆土。不管洞挖多深,顶多毁掉两平米庄稼,真的挖出东西了,好几年吃不完。阿不旦村的庄稼地里不是没挖出过东西,挖出的多了,只是人都不说,挖出好东西的人家,装得啥事没有发生,东西在家里藏半年,再拿出去悄悄卖了,然后,这家人的生活一下不一样了,家里突然飘出煮肉的味道,新皮鞋新衣服都穿上了,说话的口气也不一样了。村里就有几户人家莫名其妙地过上好生活,家里还是那几亩地,地里也没多打粮食,人也没出去挣钱,突然就吃好的穿好的了。咋回事呢?如果不是天上掉金子,正好砸通他们家房顶,肯定就是地里挖出东西了。如果挖不到东西呢?坑填了,补种上早熟作物,也没啥损失。洞一旦挖下去,就会和地洞挖通。
⑩张旺才的洞挖到村子下面,离自己家房子顶多几米的地方。这天早晨,他突然听到了一声驴叫,还没从驴叫的惊吓中缓过来,土里又一个声音响起来,他耳朵紧贴洞壁,那个声音越听越清晰。就在离他不远的土里,有人也在挖洞,好多人,好多把坎土曼在挖。
节选自刘亮程《凿空》)(有删改)
注:①又名砍土镘,民间传统的一种铁制农具,有锄地、挖土等用途。阿不旦村的村民们以为要在阿不旦村挖石油管道,他们的传统工具坎土曼肯定能派上大用场,但是石油管道用挖土机很快就挖完了,根本没坎土曼的用武之地。
②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凿空》是刘亮程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张旺才和村民玉素甫等人的挖洞事件,以及村庄周围大规模的工业挖掘,展示了一个正在被凿空的村庄。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旺才逃荒来到阿不旦,无法与当地人真正融为一体,正是这样的孤独使他沉迷于挖洞。
B.与张旺才挖洞的目的不同,村里人挖地洞纯粹是为了挖出“好东西”,过上“好生活”。
C.阿不旦是中国当下村庄的缩影,人畜共存、朴实传统的生活方式正遭受现代文明的冲击。
D.作者以挽歌式笔调表达了隐忧,用荒诞的笔法抨击了人们精神家园的虚空,充满哲思。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地洞内张旺才听到的声音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符合人物在地洞中听觉分外敏锐的特点,也能看出他谨小慎微的处事风格。
B.第⑧段,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写出了村子的人情世态,而张旺才作为旁观者,只能躲在别人看不见的地底,倾听这样的生活之声。
C.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张旺才的疑惑和担心,也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地洞真的会被挖通吗?阿不旦真的会被凿空吗?引人深思。
D.文中有两个并置的空间,地上空间展现村民的真实生活,它与时间并行,线性向前;地下空间承载着村民和张旺才的历史记忆及生活向往。
8.文中多次写到的公路有何特殊含义。
9.刘亮程曾说:散文是让时间停住的艺术,不需要像小说那样被故事追着跑;但是小说就一定要被故事追着跑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6.D
7.B
8.①“公路”连接外部世界,带来了先进的交通工具和挖掘机等现代化生产方式,象征(或隐喻)现代文明;②“公路”也给村民带来了车祸等,给他们传统的生活带来了冲击,隐喻着未知和不确定性。
9.①情节散文化。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描写了古老村庄的挖掘事件,显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②人物描写散文化。文章淡化人物性格刻画,只是呈现人物原生状态,特别是对张旺才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生动。③场景描写散文化。文章中有多处的环境描写生活化,反映当地的民情风俗,人的生存状态,重视意境层面的营造;④主旨的散文化。村庄是刘亮程写作的起点和终点,他用思乡的情怀渴望保留住对村庄的一点温存和信仰,在他心里村庄永远是人们情神的家园和诞生田园牧歌梦的温床。⑤语言散文化。看似质朴通俗,细品则颇具韵味。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抨击了人们精神家园的虚空”错。应该是反思现代化进程对村庄的伤害。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用工笔细描的手法”错,“说不定啥时候,一辆卡车开过来,后面跟着挖掘机,一铲挖下去,就是一米多深”“只要水泥块中有一根哪怕指头细的钢筋,很快就会有一个或两个村民,赶驴车过来。有时是两个人同时看上这个东西了,就一起干,馕、茶水放在一边,驴车卸了,驴拴在一边。两人挥着铁锤钢钎,一点一点地啃”,可见应该是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