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到佛子岭去
叶辛
国庆十周年的时候,哥哥送了上小学三年级的我一本硬壳笔记本,红封面的,装帧十分漂亮,其中有一张彩色的照片,下面标明的文字是:佛子岭水库。
只见巍峨的大坝后面,是一泓碧水,煞是漂亮。
那时候我不知道佛子岭在哪里,只因喜欢那张彩照,喜欢漂亮的笔记本,我记住了佛子岭水库这个地名。
上了中学,课本里有一篇“到佛子岭去”的散文,是老作家章靳以写的。课文不长,老师要求背诵,故而加深了对佛子岭的印象。
课文里提到好几个地名:官亭、梁家滩、霍山、渭河……一些小地名,就是没有明确提到佛子岭水库在什么地方。从课文中我感觉到,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往佛子岭的工地上赶,去看热火朝天的工地,去仰望建设中的连拱坝。这让我更增添了对佛子岭的向往和憧憬。
再后来,从国庆十周年的散文集中,又读到了“到佛子岭去”的散文,这才知道,原来中学课本里的,只是整篇散文的节选,原文要长得多。读了整篇散文,仍然不知道佛子岭在什么地方,只是感觉是在安徽省山区的某个角落里。
直至到了那座六十年前开始建造的巍然大坝跟前,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佛子岭,这就是青少年时期留在记忆中的、课文里背过的、散文集中读过的佛子岭水库。
坐着大客车,雨雾朦胧之中,从省会城市合肥出发,经过六安市,再到了六安市下面的霍山县,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佛子岭。章靳以当年写到的茅草棚,路边的小吃摊,都不曾看到。实在是有点遗憾。
有雨,雾很浓,唯有散文里写到的那条渭河,清朗而又澄净,显得十分温顺。雨雾之中,湿气很重,空气却很清新。
虽然碰到了朦朦胧胧看不甚分明的雾天雨地,我们还是发现了佛子岭独特的生态。佛子岭上雨雾茫茫之中,有漫坡漫岭的竹海,水从竹根下流过,经过根须的层层过滤,佛子岭山上的老百姓世代饮用,俗称“剐水”。这水汇聚到山坡下的河谷之中,就是渭河。怪不得当年章靳以写到“水又清又浅”的渭河,六十年过去了,现在还是那么清碧呢!
我呢,说不清是一种青少年时的情结,还是望着眼前细雨中透光的水波、一湾涟涟碧水,也写下了一首小诗;雨中佛子岭,雾纱漫山林;溪色酿美酒,剐水无弦琴。
回到上海,多少还是有点遗憾,虽然知道了佛子岭的大致方位,是在安徽六安的霍山县境内,但是一路之上,究竟有些什么见闻,具体路径怎么走,还是不甚了了。不过,总算是
看见了童年时代在照片上看了又看的佛子岭水库,这可是“共和国第一坝”啊!可以说是不虚此行。
正是怀有这一心理,今年春夏之交又有一次去往佛子岭的机会,我欣然而往。这一次去,内心里有了准备,暗自说,得把如何到佛子岭去,该怎么去,细细地摸个透。
这一趟走进六安,又一次到佛子岭,我这才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共和国第一坝,筑起的佛子岭水库,就是根治淮河的重要水利工程。望着那条清澈碧透的渭河,我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课文:“……这阵它的水又清又浅,发起水来可吓死人……”说的原来就是千军万马修建佛子岭水库的意义。
因为当知青时种过茶,年年春天采过茶,又喜喝茶,懂一点茶,贵州省人民政府聘我为茶文化大使。这一回走进六安茶谷,我很快发现,六安的茶,和别处的全国名茶,确有不同之处,比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信阳毛尖、君山银针一类名茶,都讲究喝个明前茶,清明前后采摘的茶叶,价格大不一样。六安瓜片则讲究采摘谷雨前后的茶,况且采下来加工制作的方式也不一样,甚而至于卖出去的对象也不同,走进一碧万顷的茶谷,会看见路边书一条醒目的口号:中蒙俄万里茶道,六安五百里茶谷。
哦,原来五百里六安茶谷的茶,还远销到蒙古国和俄罗斯.
走久了,在茶谷里喝一杯六安瓜片,我顿时明白了,这茶最大特点是浓醇馥郁,其他名茶在这一点上不能和它相比。
怪不得它从晋朝流传至今,怪不得它曾是贡品,怪不得蒙古国、俄罗斯人都喜喝它,那些地方冷啊!喝来就感觉舒爽有回味。
走车看花,一路绕着弯弯拐拐的山路到佛子岭去,只见群山环抱的层峦之间,碧水缭绕,竹海茶坡连绵无尽,淡绿浓绿深翠,瞅得人眼也醉了。
泛舟佛子岭水库的碧水间,站在船头,仰望那巍然耸立的大坝,已然有了六十三年的岁月痕迹,我不由问:
“这地方产酒吗?”
闻者“哈哈”大笑:“怎么不产酒?产。”
“是霍山酒还是佛子岭大曲?”
“那是半个世纪前的老黄历了”,闻者继续笑道:“那时候三四十个人,一个小酒厂,一年到头才出产一百万产值的酒。”
“现在呢?”我追着问
“现在这酒厂,每天交给国家的利税,三百多万。”我骇然,心算了一下,一年足有十亿。
船仍在碧水间疾行,拐弯了,我眺望着佛子岭的远近山水,随着初夏时节的风,吟出一首小诗:“船行碧水间,风轻一帆悬;雾尽群山艳,万岭露笑颜。’
写于2017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回到上海后感到有点遗憾,因为没有看到小时熟背的课文中所说的茅草棚、小吃摊。
B.作者回想起章靳以笔下的渭河,感叹六十年后河水依然清碧,可见此地非常闭塞,生态没有被破坏。
C.作者即兴创作的两首小诗都展现了佛子岭地区雾天雨地、空气清新、群山万岭不可复制的生态之美。
D.清碧的淠河水浇灌五百里茶谷,酿出产值巨大的美酒,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作者对佛子岭的情丝牵引着全篇的文脉,这使得整篇文章始终处于情脉的跳动之中。
B.文章行文句式多样,多使用短句、散句;作者用典雅细腻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见闻和感悟。
C.诗句“剐水无弦琴”想象奇特,把涟涟碧水比喻成一具没有琴弦却能奏响悠扬乐声的古琴。
D.文中连用三个“怪不得”突出了六安瓜片历史悠久、品质出众和深受外国友人喜爱的特点。
8.本文开头不厌其烦写照片上见过的、课文里背过的和散文中读过的佛子岭,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效果。(4分)
9.佛子岭地区准备拍摄一个以“笑颜”为关键词的宣传视频(创意来源于结尾小诗),如果你是导演,请结合文章内容描述该宣传视频的画面要点并概括传达的深意。(6分)
答案:
6.选 D,解析:A.回到上海后多少有点遗憾的原因是此行没有弄清楚见闻和具体路径;B.河水依然清碧是因为生态环境保护得好,不是因为闭塞;C.第二首小诗写的不是雨雾天气,是初夏睛日。
7.选 B,解析:通篇文章的语言并不典雅,两首小诗略有体现。
8.参考:①开头写照片上见过的、课文里背过的和散文中读过的佛子岭,主要刻画其巍峨漂亮、建设场面热火朝天的特点。②为下文写两次到佛子岭作铺垫,突出佛子岭对作者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颂之情。(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吝惜给满分)
9.参考:①拍摄佛子岭雨雾散去之后优美的景色,碧水缭绕,竹海茶坡连绵无尽,突出环境之美。②拍摄佛子岭百姓自豪的笑颜,修筑的大坝根治了水患,生态经济产业正蓬勃发展,表达安居之乐。③拍摄游客欣慰的笑颜,是对佛子岭几十年来发展的由衷赞叹,对未来充满信心,传递旅游之喜。(每点 2分,三点共6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吝惜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