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细 狗
周涛
吐尔逊别克的父亲来看吐尔逊别克。
当他来到连队的时候,这个哈萨克老人显得风尘仆仆,有些疲惫。他下了马,一直牵着那匹和他差不多苍老的马走到连部门口。他走过来的时候显得又矮又笨拙,仿佛不是一个完整的、行走的人,而是从马背上临时卸下来的一部分零件。
老人茫然地注意着周围的一切,脸上现出一种类似野生动物的表情,他始终不说话,沉默而又顺从,仿佛是一个刚被抓来的俘虏。
直到吐尔逊别克从屋子里出来,和他的老父亲见面的时候,老人低声地叽里咕噜了几句,脸上仍然没有绽开笑容。好像他不是骑着马翻山越岭走了三四天,而是从隔壁的屋里才走出来。
他把缰绳交给吐尔逊别克,看着儿子仍然熟练地拴了马,就跟进屋里去了。
当时连队院里站着好几个人,都在观望着这对哈萨克父子的相见。我也站在院子里,我为看到的这一幕过于朴实平淡而心生感动。要知道,这位哈萨克老牧人可是骑马穿过了好几个县来的,大冬天的风雪,少说几百公里,就单人匹马地来了。
①他的狐狸皮帽子戴在那张苍劲的面孔之上,没有丝毫浪漫的骑士风采,只显得实用。
我走过去看了看他那匹马,很一般的那种牧民骑的马,鞍辩也普通。马有些瘦,马毛杂乱,被汗湿了的皮毛上结了冰霜。它低垂着头颈,一动不动,眼睛微闭,任人们评价。超然客公众号
这时我才发现连队门外游动着一条狗,它探头探脑,似乎想进来,但又犹豫不决,仿佛没有足够的信心确认它和这个院子的关系。
它太瘦了,瘦得像一张弯弓,一个问号。
但是它瘦得独特,甚至瘦得高贵优雅,一身白色,四条长得离奇的腿,犹如一只仙鹤,它的嘴也是尖而长的。它的腰部像一张弓,背向上耸起。肚腹间仿佛被豹子挖空了,其凹处足可一握。
这么一条狗,从哪儿来的呢?
有人拿石头扔它,它灵巧地躲闪开,怯生生的。它对人有一种忍让的品格,决不吠叫。还有人看见它就笑了,说:“没见过这么瘦的狗哎,明天就饿死了,太可怜了。”
但是这狗并不走远,也不进来,它很警惕,也很陌生;有可怜它的人扔馒头给它吃,它看也不看一眼。它的眼神是一种聪明、羞怯、丝毫没有凶相的少女似的眼神,黑而清澈,仿佛它什么都明白,就是不太好意思。
我忽然对它产生兴趣,感到它有些不同寻常,我想起有些外国小说插图里画的猎兔狗,也是这种类似的样子。那是一些欧洲贵族围猎时用的名犬,这条狗会是吗?
我试着追逐了它一阵,果然,它跑起来轻盈得就像是没有分量,轻松极了,随意一跳就蹿出去一丈之遥。它跑起来就像一只豹子,不,比豹子更富有弹射力,它简直就是在把自己射出去!
姿势太漂亮了,优雅极了。
它是一条狗,然而它使自己具有了鸟类一般的轻灵,这真是奇迹。它的跑跳几乎就是飞行,因它身躯的奇异细长而伸缩自如、灵活有力。
②这不是瘦弱,而是犬中的某项天才!
我知道了,它是细狗。细狗是草原上最受哈萨克猎人珍爱的一种名犬,专门用来捕狐。一般的牧羊犬粗壮凶猛,可以与狼搏斗。但是它们太沉重了,追不上狐狸,而狐皮是相当贵重的,价值远胜狼皮;只有细狗可以追捕狐狸,还能钻进狐狸的洞穴,细狗生来仿佛就是为了对付狐狸的。
吐尔逊别克朝我走过来了。他微笑着朝我打手势:“不要打它,我父亲的狗。”
我问他:“是细狗吗?”
“当然了,”他很骄傲地说,“这是我父亲最宝贵的东西,比马还重要;这样的狗,不是太多,人家拿十只羊换它,我的父亲不愿意呢!”
③“可是刚才还有人说它瘦得快死了呢!”
那些人懂什么!他们不懂。哈萨克人一看就知道,最高级的狗啦!它从来不咬人,看起来老实得很,其实它厉害,一看到狐狸,没有跑掉的,一定抓住!”
“公安局抓特务么?”我开玩笑。
“比公安局抓特务还厉害!”我们俩都笑起来。
吐尔逊别克的父亲第三天就走了,走的时候,我才看到那只白色细狗兴奋、激动的样子。它像一只白色的鸟儿盘旋、飞翔在主人前后,稍不留神,就远远地把自己射出好几百米开外……它的身姿矫捷得令人赞叹!
我在连队门外一直目送着他们,我想,一类天才式的人物在世间也是这样被误解的,和良种犬一样。它身上没有保留供人食用和役用所需的多余的肉,因而在一般人眼里,它毫无价值。
但是吐尔逊别克的父亲了解它,知道它的本事,把它看得非常珍贵。
吐尔逊别克的父亲不是名犬鉴赏家,不是生物学家,他只是一个骑着老马的草原猎人,看起来表情简单、缺乏激情。
④一双罗圈腿。笨拙迟缓。
1995年1月6日(摘编自《周涛散文精选》,有删改)
文本二:
周涛的散文多取材于西北边疆生活,开掘、张扬在极度艰难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韧性,传达了一种真正的西部精神,格调雄壮冷峻,气势沉雄、意蕴深远、笔力雄健。
周涛的散文都贯穿了一个大的主题――对生命的颂赞、崇敬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参悟。在周涛的散文中,对生命现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总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亦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周涛散文的魅力,正是在于他给我们展示了生命之树的翠绿色泽和精神风貌,加深了我们对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的认知和参悟。
(摘编自邓跃东《我自深秋与初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哈萨克老人牵着与他一样苍老的马走到连部时,仿佛不是“完整”“行走”的人,而是从马背上卸下的一部分零件,暗示老人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B.与儿子见面后,哈萨克老人低语、不“绽”笑容,看儿子熟练地“拴”马等朴实平淡的行为,可看出这个哈萨克老人面对这样的重逢不喜形于色。
C.细狗出现在连队门外时,已饿得瘦弱不堪,它探头探脑,犹豫不决,被人扔石头只能灵巧躲闪,决不吠叫,表现出一种极能忍让的品格。
D.文本一取材于西北边疆生活,聚焦日常平凡的人事,表现艰难生活之中的生命张力具有真挚情感与深沉思考自然融合的魅力。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苍劲”“实用”与“狐狸皮帽子”“骑士风采”形成审美反差,“狐狸皮帽子”与下文描写细狗是捕狐能手等内容形成呼应。
B.句子②是对细狗“瘦弱”的正名,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细狗的深度认知和对其捕狐技能的赞美,使文章达到先扬后抑的效果。
C.句子③故意重提他人看法,突出那些人对细狗“瘦”的误解。单独成行,可以使表达的感情强烈。
D.句子④在结尾特写老人的腿,与开篇外貌描写照应,突显其平凡的外表下不凡的精神品质,语言朴实,余味无穷。
8.文本一是如何从侧面展现出细狗的非凡的?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二认为周涛散文的主题“贯穿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参悟”,你从文本一中能参悟到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已饿得瘦弱不堪”认为细狗因饿而瘦是错误的,瘦弱正是它的天才所在,瘦弱它才能飞如鸟射如豹善捕狐。
7.B超然客公众号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重要语句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思路点拨 “先扬后抑”错误,应是先抑后扬。这句话前面主要是写对细狗初见时的印象,“抑”指外在的瘦弱形象与羞怯神情,“扬”指内在的聪明、警惕、机智,以及特殊的弹射力,为下文写它的捕狐能力作铺垫。
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①用吐尔逊别克与“我”的对话,侧面写细狗看起来老实其实是捕狐高手,是最高级的猎狗。②通过哈萨克老人对细狗的珍视,侧面写出细狗的珍贵。(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
答案①人不可貌相。哈萨克老人外表是极其平凡普通的,他矮小笨拙,甚至有一双罗圈腿,但他却能翻山越岭几百公里来找儿子,也是最懂和最能驾驭细狗的人。②有伯乐才有千里马。有哈萨克老人的赏识,才有细狗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草原捕狐高手的可能。③极致的弱有时是极致的强。细狗瘦弱不够粗壮凶猛,但也因瘦弱才能成为捕狐的能手。④换个角度看问题,无价值的也可能会变成无价之宝。一般人眼里有供人食用和役用所需的多余的肉才是良种犬,这正是扼杀细狗类的天才犬才能的原因,天才式的人物也常被误解而怀才不遇。(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