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题。
论敌”
,五十年代激烈地相互批评过,直到朱先生暮年,我也不同意他的美学观点。这大概好些人知道。但是,我和朱先生两个人一块喝酒,朱先生私下称赞过我的文章……
这些却不一定有许多人知道。那我就从这写起?
毛孩子”
。这篇文章的口气调门便也不低,被批评者却如此豁达大度,这相当触动了我,虽未对人常说,却至今记得。贺先生也许早淡忘了,但不知那封信还在不?当然,朱先生在一些文章中也动过气,也说过重话,但与有些人写文章来罗织罪状,夸张其辞,总想一举搞垮别人,相去何止天壤?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的确有些关系。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
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学习的。朱先生那半弯的腰,盯着你看时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带着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声调,现在异常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和耳边。
文革”
中,去看过他几次。我们只叙友情,不谈美学。聊陈与义的诗词,谈恩斯特・
卡西尔……
虽绝口不涉及政治,但我当时那股强烈的愤懑之情总有意无意地表露出来。我把当时填的一首词给朱先生看了,朱先生却以“
牢骚太盛防肠断”
来安慰、开导我。并告诉我,他虽然七十多岁,每天坚持运动,要散步很长一段路程,并劝我也搞些运动。朱先生还告诉我,他每天必喝白酒一小盅,多年如此。我也是喜欢喝酒的,于是朱先生便用酒招待我,我们边喝边聊。有一两次我带了点好酒到朱先生那里去聊天,我告诉他,以后当妻子再干涉我喝酒时,我将以高龄的他作为挡箭牌,朱先生听了,莞尔一笑。
文革”
后,朱先生更忙了,以耄耋之年,编文集、选集、全集,应各种访问、邀请、讲学、开会,还要翻译维柯……
于是我没再去朱先生那里了。最近两年,听说朱先生身体已不如前,但我消息既不灵通,传闻又时好时坏,加上自己一忙,也就没十分注意。
有删改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
)
作者与朱光潜先生美学观点不同,作者批判朱光潜先生的文章,却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赞扬,表现了朱光潜先生的大度。
朱光潜先生在一些文章中,虽然也动过气,也说过重话,但从来不罗织罪状,夸张其辞,这是与其人格相关的。
朱光潜先生非常勤奋,数十年如一日地翻译了很多东西,造福于中国的现代美学,这让作者非常敬佩。
文革”
后,朱光潜先生工作更加繁忙,身体也不如以前,作者就没有与朱光潜先生交往,以至音讯全无。
音讯全无”
说法不当,原文有“
传闻又时好时坏”
的表述。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作者年轻时知识浅薄、牢骚满腹,写文章也是言辞凶厉、傲慢自大,他为自己对朱光潜先生造成的伤害懊悔不已。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抓住典型细节,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朱光潜先生崇高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悼念之情。
文革”
中作者与朱光潜先生会面时只叙友情,不谈美学,既有当时政治气候的原因,也有两人观点相悖的原因。
作者认为朱光潜先生的人品、人格以及人生态度决定了他的学术风格,并最终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美学大家。
项对作者的评价和感情分析不当。
C
项原因分析依据不足。
D
项概括绝对、片面。
在这篇悼念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光潜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6
分
)
朱光潜先生是一位一生勤奋,笔耕不辍,为中国现代美学做出巨大贡献的美学大家;②
他胸怀宽广,豁达大度,对批评他的人也能宽容对待;③
他为人谦和,心态平和,不怨天尤人。
解答此题时,应依据文本内容对传主的品格加以归纳。比如,从朱光潜先生给贺麟的回信可以看出他的豁达大度、胸怀宽广。从“
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
等语句可以看出朱光潜先生一生勤奋,为中国现代美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等。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