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冰《日出泰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日出泰山
王剑冰
凌晨四点三十分,泰山仍处在深度睡眠中。山崖边有人或坐或站,影影绰绰,看不清面目,他们已经成为夜的一部分。谁都想在泰山与初升的红日会面,于是,数万颗心聚在这里一起跳动。
悬崖下腾起团团雾气,氤氲成一个巨大的屏障。风在山崖间钻来钻去,带着野性。寒冷在一点点地侵蚀肌体,风无孔不入,风的倔强与人的执着悄然对立。
眼前闪现昨天白天上山时的画面,深深的山坳嵌着十八盘,也嵌着过往的时光。不用等待迎春花,也不用等待野菊花,对于泰山来说,每一天都是盛大的。你瞧,谢灵运、辛弃疾在攀登,蒲松龄、刘鹗在攀登,徐志摩、李健吾在攀登,美国诗人蒂金斯、英国学者狄更生、法国汉学家沙碗、苏联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在攀登……当然,还有古往今来不可计数的普通百姓。
庞大的队列从久远的过去延续到今天。人们带着一腔豪情,携齐歌鲁酒不停地往上攀,他们想撩云探日,想一览众山,也有人想跟泰山这位老人唠唠,将诸多心事和盘托出。
①这里的山石,谁摸过,谁倚过,谁站立过,谁刻下过诗文?在这里,所有的石头都带有历史的印记。
眼前,那巨大的屏障在变化,透过暗蓝的光,渐渐能看清周围的景色。这时才发现,起伏的山道上,到处都是人――是人的墙,人的浪。
在暗夜中等待,倒是有时间沉思、回忆。从平地到山巅,从喧嚣到静谧,灵魂似乎在慢慢游离。或许有叹息,有悔恨,但是想到即将迎来的日出,心中便怀着期冀,期冀新的太阳带来新的希望。
山底是一条河还是一汪湖水?总有雾气涌上来,迅速将山道两边变成一片云海。云团不断往上絮,云团下泉溪跳荡,音声婉转。整个泰山恍如仙境。你瞧,②
扇子崖从雾里爬上来,舍身崖从云里落下去。帷幕撩开的一刻,眼前又突然出现顶天立地的摩崖石刻。一波波植物的香气,被远古的风吹来,迷蒙中感觉泰山在上升。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运动,泰山从大海中耸立起来,方形成如今的姿态。那些山石的纹络让人想到水之波浪,火之喷燃,让人想到电闪雷鸣。世间的壮美和奇异,都赋予了泰山。   
它或奇峰罗列,或峭岩孤立。山中泉水喷涌,喷涌成千姿百态的桃花峪,喷涌成巧夺天工的彩石溪。这里还有地下大裂谷,谷中暗河涌动,瀑水狂跌,宏大而幽深。泰山展现给世人的美,是多维度的,也是多彩的。
泰山以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的庞大身躯、1545米的海拔高度,傲然挺立着。它的基座,就是齐鲁大地,或者说,是中华大地。
多少古代帝王登临封禅或遣官祭拜。在帝王眼里,泰山就像是一方宝玺,代表着江山社稷。而老百姓所尊崇的,是泰山的沉实与恢宏。
天空中渐渐呈现紫薇的色光,五点二十分,远方出现一道暗红。红线在一点点地变化,像是水墨泗染。远远望去,人群中竟然有不少人举着红旗――就像一支支队伍,正等待着 一个庄严的仪式。
微风拂过,带来了黎明,已经能看到花楸在山崖边擎着穗子般的红果,老槐的黄叶在轻轻飘摇。
人群有了微微的骚动。有人从迷梦中清醒过来,有人想继续往上走,有人调整着衣装。那是带着欣喜、渴盼的忙乱。
 三
六点五分,在那道红线上方,云霞由灰变蓝,渐渐地,蓝覆盖了整个天空,连一座座山峦也被蓝熏染。这种蓝持续了很久,让人以为整个世界再也不会改变颜色了。此时,太阳还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还在沉睡,它在等待隆重的诞生。
不知从何时起,深蓝在变浅,浅蓝变黄,黄中掺和了些许绯红。红与黄在扩大其势力范围,直至扩张到半边天宇。霎时间,万朵云霞在翻卷,在飞升,风尘弥漫。渐渐地,一个褶皱•开裂,太阳从天际线上露了出来,开始只是它的眉眼,而后一点一点地扩大,最后是一整个浑圆的蛋黄,是深沉而纯正的中国红!正当人们沉浸在这激动人心的一刻,那轮红日又发生了变化,它在渐渐地变成金色。与此同时,似乎伴着轰鸣的乐声,硕大的红日放射出万道光芒,直搅得四海翻腾,五洲震荡。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人群也寂静了下来。
这就是泰山日出!霎时,有人欢呼了起来,有人舞动着红旗。③
对于静候了一夜的人们来说,日出就如一枚光彩夺目的勋章。
太阳还在以最美的姿态上升,云海的万顷波涛簇拥着它,那是层层叠叠的黄,浩浩汤汤的红。整个天空,成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此时已经能够看清身边的每一张笑脸,好像花儿,一夜间全开放了。每一块山石呈现出凝重庄严的色泽,带着壮志凌云的气概。
远远望去,众山澎湃,似乎处于洪荒之中。泰山以它博大的襟怀,拥着无尽的青绿。远方是大汶河,更远的远方是黄河。山上,见证帝王祭拜的石头还在。人只是历史长河里的匆匆过客,千古回响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山层层叠叠,似乎每一层的色彩都不同,由暗,渐渐至明朗。树木的色彩也不尽相同,有的飘着黄叶,有的青翠依旧。时不时有几声鸟儿的鸣叫,从泰山深处传来。天低得出奇,丝丝云朵在山峰上飘荡,如锦缎,挂得哪里都是。
“一峰高耸隘乾坤,宇内名山此独尊。”泰山是中国最雄伟的山,也是最中国的山。有人将它说成是神山,有人把它视为圣山,它处在太阳升起的东方,因而“五岳独尊”。它以其雄壮和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承载着数千年来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在中华儿女心目中,泰山是独一无二的,它赋予我们“重于泰山”的价值取向和“泰山不让土壤”的宏大格局。
下山时仍看到不断往上涌的人流。④
日出所带来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人们迎接这新,享受这新,感怀这新。
(选自2023年11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具体时间写泰山日出的过程,细致描摹日出前后景象的变化,呈现了日出泰山的壮美与奇异。
B.文章第3段,作者不惜笔墨列举了古今中外众多攀登泰山的文人墨客,正是他们使得泰山的每一天都是盛大的。   
C.文章第三部分对日出前天边云线的描写,与《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有异曲同工之妙。
D.“每一张笑脸,好像花儿,一夜间全开放了”既写出了日出后光线的变化,也表现了人们看到日出后精神状态的变化。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运用排比连续发问,强调了山石带有历史的印记,极具画面感,引发读者想象。
B.句子②化动为静,山崖“爬上来”“落下去”,其实是山上弥漫的云雾在涌动,颇为巧妙。
C.句子③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对泰山日出的期待及看到日出后的激动。
D.句子④连用四个“新”,强调泰山日出之于登山人的意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意旨。
8.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最中国的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本文与姚鼐的《登泰山记》在内容和写法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A解析:“正是他们使得泰山的每一天都是盛大的”错。
7.B解析:“化动为静”错。
8.①泰山承载着数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精神;②泰山赋予人们“重于泰山”的价值取
向和“泰山不让土壤”的宏大格局。(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内容:本文主要描写等待日出的过程及感受,《登泰山记》主要描写登泰山的过程。(2分)
写法:①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登泰山记》主要运用记叙
和描写的表达方式。(2分)②本文通过融入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来抒发情感,《登泰山记》通过写实,描写泰山的景色,融情于景。(2分)(本题共6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01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