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不褪色的旗 徐怀中
“坐好,同志们,今天班务会没别的;上午,不是说定请文化干事替我们写那封信吗?!他答应了,可是觉得有些困难――文化干事,你自己讲讲吧!”
“是这样;你们副班长找我一谈,我就想,这不是平平常常的一封信。我既是替你们全班写,就得代表你们每一个人的意思。所以,有必要请大家在一起谈谈,你希望信里写什么你就说什么。”“明白了吧?!现在开始――来!文化干事,你要做记录,到蜡烛跟前来――现在开始发言,不要��嗦,我们尽可能在熄灯号以前散会,明天六点要上工。”
“报告!我有个意见!”
“好,你提吧!”超然客公众号
“上午我就说过,不管找谁来写,也不管是怎么写,横竖,脱不了你得告诉她:她儿子死了!我看哪,这封信还是不要写吧!”
“不同意,不同意!”
“喂!喂!听说完呀!他母亲四十岁上才生了他,四个姐姐都出嫁了,只有他一个留在母亲身边。上星期还寄来一件白布褂衫,写来的信班长也让我们瞧过,她总是挂记着他的冷热。你们就想想吧!她已是六十出头的人了,心里会是怎么样!”
“报告!我发言。班长临合上眼的时候托咐我们这椿事啊!我们怎么能不写呢?”
“我也是赞成写,不过我想问问,文化干事同志,你打算怎么写称呼?怎么落名呢?”
“这个我倒想过。落款自然应当写:炮班全体同志。”
“不不,这样写不大好!”
“你的意见呢?”
“还照班长的习惯,上边写‘亲爱的母亲’,下边呢,先写上‘你的儿子’。然后,我们全班按年岁排下去,各人签上自己的名字。”
“完全同意!”
“好的。那我就照这格式写。现在,我希望能把出事的情形比较详细地谈谈。不过,最好由一个人来讲,像刚才这样你一言他一语,我做记录不太方便。”
“我讲一讲吧!我们排的工地是五十公尺陡崖。崖顶上,到处是大块大块的风化石,横七竖八的,炮一震常常往下滚。前天中午,我们正在打炮眼,崖上边哗啦啦流下一股碎石。忽然班长喊叫说:‘离开!快离开工地!’他指着崖顶,那里,有方桌大的一块孤石,就摆在边边上,小半块连着山,多半块悬在空里。这时候,我们班长没作声从我手里抓过去铁杠,他要上去撬那块石头。上去!要知道,崖是那么陡,冰雪又那么滑。别说人,就是山羊也难上得去。
“班长上去了!他插进铁杠使劲一撬,大石头晃了两晃轰轰隆隆滚下来了。可是,它一带动,班长脚下的松石也向下垮,像流水一样。他收不住身,也就随着摔下来。糟的是顶上的石头还在继续往下滚,有洗脸盆那么大几块紧跟着就砸到班长身上了……
“班长已经昏过去了。他的右臂伤了,腰伤了,右腿伤了。血,染红了他的白褂衫,又淌在路基上,化开了一片积雪……
“班长醒过来。全班人,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我们的泪,掉在他的脸上,身上,手上。他贪眼看着我们,一个挨一个把我们看了一遍。还强使自己带着笑对我们说:‘别难受啊!’接着就托付我们替他给母亲写封信。又战抖着紧紧抓住指导员的手说:‘指导员,等我合了眼,就把我埋,埋在这座雪山上吧。不要离路边太近,要远,要离路远些!’说着,他狠命扯住我们的手,想要站起来,可是,他倒下去了……”
“报告,我发言。为什么一定要把他的死写得一清二楚呢?依我看,这封信应当写一写他活着时候是怎样跟我们一起生活的……
“等等!谁的第二班哨?”
“我!”
“换哨去!时间到了。”
“你接着往下讲吧!”
“我们谁的鞋子破了,什么时候找他,他都预备着麻线,锥子。我们在工地淋湿了衣服,他半夜悄悄摸起来到外边找柴火替我们烤,还有――这谁都晓得,也用不着我多絮叨。反正,多写这些没错。要让老人觉得,儿子是死了,可儿子是个好儿子。”
“这些意思信里是得有,可用不着写。让文化干事翻翻师政油印报,凡是写我们班长的文章都剪下来装到信封里不就行了?”
“报告――我刚下了哨,我只有一点补充。上月,班长收到母亲的信上不是有那么两句吗――你们冬整时候,我想去看看你,也看看你班里的孩子们――告诉她,我们在等着迎接她,就和等着迎接我们自己的母亲一样。”超然客公众号
“同意,这一条很重要,一定要写上,另外,我觉得还要把班长的墓在什么地方,他在什么地方牺牲的,都在信上写明,好让母亲路过时看一看。”
“可是,班长的墓离路边那么远,那道石崖又没什么记号,只怕很难写明白啊。”
“让文化干事用大字在崖石上写班长的名字,再写上‘永垂不朽’四个字。不管谁从路上过,老远就能望见。”
“报告,我可不同意这样做。班长请求把他埋得远一些,这是为什么?我想,等这条路全线修通以后,有多少人要走这条路到西藏来,有多少人要走这条路到内地去,到北京去。如果坟墓就修在路边上,如果石崖上刻着‘永垂不朽’,那,来往旅客都要为牺牲的人下车,都要为牺牲的人难过。同志,我们当战士的,为什么要让他们在路上感到伤心呢?!”
“对!很对!”
“报告,我有个新意见。把班长那件血染了的褂衫和信一起寄给母亲,那是她一针一线亲手做的。”
“不!站在副班长的地位,我不同意这样做。我们应当拿什么送给母亲呢?大家知道,这期工程结束以后,要以班为单位进行评奖,奖给优胜班一面‘飞行红旗’。同志们,一定要让别人心服口服地把这面旗子送到我们班来。那时候,我们把旗子好好包起来,寄给我们的母亲。让她想起儿子的时候就感到骄傲吧!至于说到班长那件褂衫,同志们!我们要给自己留着。日后补来新兵我们要给他们看,要给他们讲,那是我们的一面旗――不褪色的旗!”
1956年2月19日于拉萨(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1段在全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交代了故事的缘起,也以“替我们写那封信”巧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战士们发言时,有的先喊“报告”,有的直接发表意见,表现出他们资历、个性和纪律意识的不同,人物形象特征各异。
C.本文起初用“他母亲”称呼班长的母亲,后来称“母亲”,这一变化照应了战士关于落款的提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时,与茹志鹃的《百合花》类似,都不出现人名,而代之以人物特征,这样写有助于深化小说的主题。
7.关于小说中描写“副班长”部分的分析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副班长是此次夜谈的组织者,对他的语言描写在小说中有勾连情节的作用。
B.副班长对血衣和“飞行红旗”的处置意见,既有人情味,也体现其政治觉悟。
C.小说写副班长发言多用祈使句和短句,这种语言风格更能凸显其刚直的个性。
D.首尾都写到副班长的发言,这样处理有结构安排和人物描写上的双重考虑。
8.小说采用战友的视角来叙述班长牺牲的故事,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超然客公众号
9.有评论认为,徐怀中的军事题材小说“用一支很生活化的笔,描绘军营里的世态人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6分)
答案:
6.(3分)B
7.(3分)C
8.(6分)
①由一位战友从回忆的角度来叙述,使叙事更详细:
②由亲历事件的战友以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更真实;
③在叙事中融入在场战友切身感受的描述,使故事更有感染力。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要点:(生活化的笔)①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替写家书”这一平凡小事为线索展开叙事;
②用实录笔法写战士们的对话争论;③语言质朴自然、口语色彩鲜明。
(军营里的世态人情)①真实展现了基层官兵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景;②塑造了生活常态中朴实、真诚、高尚的军人群体形象;③具体表现了基层战士的奉献精神和军营中深厚纯朴的战友情谊、亲如一家的军民情谊。
答对一个方面给3分,其中每个要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赞 (0)
聂鑫荣《怀念一种声音》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03
唐敏《女孩子的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