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绝品
谈歌
民国初年。保定城南有一家装裱店。店主姓常,穿长袍,很斯文。
常先生手艺很神。容貌落魄的旧字画一经他装裱,便神气崭新。
常先生常常到看湖楼饮酒。久之,便与刘三爷相熟了。刘三爷是保定富户。闲来也做收藏。
常先生学问大,善谈。三爷考过秀才,饱学。三爷经常到常先生店里购些字画收藏,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三爷的娘子马氏放心不下,瞒着三爷,让下人拿着字画到京城找行家鉴定。皆货真价实。
那天,二人在酒楼闲侃。常先生凑近三爷,低了声道:“我现有一张古画,主顾要大价钱。我劝三爷吃进。”
三爷笑道:“先生看中,买进便是。但不知开价多少?”
常先生道:“三千大洋。”
“三千?”三爷倒吸一口气。
常先生笑道:“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三爷不可错过。”
三爷点点头:“既然先生已经认定,我明日凑足银子。”
常先生又道:“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看常先生一脸郑重,点头说记下了。
三爷回家告诉了马氏。马氏惊问:“什么宝贝?值这么多?”
三爷道:“常先生看中,断不会错的。”
第二天,常先生携一布包,来到三爷家中。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包,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①
打开,那纸已泛深黄。但托裱一新。
三爷埋头看画,却看不出名堂。
常先生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三爷啊,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三爷庄重接下。
第二天,三爷刚刚起床,下人来告,说常先生的店铺被官府抄了。
三爷惊了脸,半晌说不出话来。
常先生从此失踪,街上便传常先生原是江洋大盗,犯了重案,来保定藏身。三爷听过,无动于衷。
马氏终是放心不下,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古董行家。
那行家认真看过,长叹一声:“此画不假,可惜是揭品。此画是将一张画揭为两张,这张是下边的一层,不值钱的。但此画揭得平展,无痕,算得上世上罕见的装裱高手所为了。”
三爷听得发呆,许久,点头称是,送走了古董行家。
马氏忍不住心疼地骂起来:“姓常的黑心。”
三爷登时沉下脸:“不可胡说,我与常先生非一日之交,他坦荡爽直,怎么会哄骗我。”
这年冬天,常先生竟又回到保定。夜半敲动三爷家的门。
三爷大喜过望,披衣起床,忙不迭喊下人摆下酒席。
喝了一会儿酒,常先生叹道:“我与三爷相交多年,甚是投缘。或许今夜一别,再不能相见了。”
三爷道:“何出此言?先生举止非凡,将来或许能成大事。”
常先生哈哈笑了:“多谢三爷夸奖。”就大杯痛饮,十分豪气。
喝罢酒,天已微明。
常先生告辞。三爷依依不舍:“何日再回保定?”
常先生慨然一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②
说罢,重重地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
三爷急急地送出门去,在晨雾中怔怔地呆了半晌。
再一年,三爷的伙计到京城办货,回来后战战兢兢地告诉三爷,说亲眼见常先生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三爷听得浑身一颤,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泪就匆匆地淌下来。
马氏听了,一声冷笑:“真是报应……”
三爷暴喝一声,直如猛虎一般。
马氏一哆嗦,不敢再说。
入夜,三爷独自关在房中,把所有常先生帮他买下的字画,挂在房中,呆呆地看。③
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
过了几年,战祸迭起。后来,军阀开战,一场大火,三爷的店铺皆烧尽。又一年,三爷让土匪绑了票,索去很多财物。三爷也就病倒了。
这一年冬天,来了一个姓王的商人,收购古董字画。马氏就瞒着三爷,把三爷的收藏拿去卖了。
下人偷偷地告诉了三爷,三爷黑下脸来怒问马氏:“你怎么敢去卖常先生帮我买进的字画?”
马氏便落泪哀告:“家中已败落到这步田地,拿去换些钱,也好度日啊。”
许久,三爷长叹一声,让马氏取来卖字画的钱,颤颤地下了床,拄一根拐杖,顶着细细的雪花,到客栈去寻那姓王的商人。
王商人听了三爷来意,皱眉道:“已成交,怎好反悔?”
三爷摇头叹道:“先生有所不知,这些字画,都是一位朋友帮我买进,说好不卖的。”就把常先生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
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
三爷谢过,把钱退了,让下人提着一捆字画告辞。
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啊。”
三爷一怔,笑问:“敢问其中一幅唐代珍品,真伪如何?”
王商人笑道:“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我猜想装裱者担心此画被人夺走,才苦心所为。此画装裱实为特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三爷听得迷了,就问:“先生可能复原?”
王商人摇头叹息:“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我家三代做收藏,只听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特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
三爷点点头,又问:“王先生做收藏,不知收藏可卖?”
王商人正色道:“④
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
三爷微微笑了,就让下人把那捆字画交与王商人。
王商人停住:“刘先生此为何意?”
三爷郑重地说:“这捆画,送与先生收藏。”
“如何使得?使,使,使不得啊。”王商人惊了脸。
三爷叹道:“我自知不久人世。这些国宝,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就唱一个喏,转身走了。
门外已经是满天大雪。
王商人追出门来,呆呆地看刘三爷由下人搀扶着一路去了。
雪,哑哑地落着,四野一时无声。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三爷作别时,常先生的“叹道”,既是对多年来两人惺惺相惜的慨叹,又是离别前依依不舍的叹息。
B.“战祸迭起”“军阀开战”设置了特定历史背景,暗含了国宝保护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国宝保护者的敬意。
C.文中马氏的一言一行起到了烘托主要人物刘三爷的作用,使刘三爷珍视友情、重信守诺的形象跃然纸上。
D.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极具画面感,颇有意境,格调舒缓,既有寂寥忧伤之感,又有淡然超脱之感。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深黄”二字暗示此画年代已久,“托裱一新”说明刚刚装裱过,两处细节为下文王商人揭示谜底设伏笔。
B.句子②,大步出门、头也不回的常先生,给读者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末路的悲凉感。
C.句子③,写刘三爷看画想人,这其中蕴含着对常先生的敬重,“含泪”“叹气”是因为知音已逝,只能在画中找寻。
D.句子④,饱含王商人对藏品的珍视,突出了他恪守祖训、谨守家风的形象,也坚定了刘三爷将国宝托付与他的决心。
8.古画的鉴别波澜起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9.请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绝品”的含义。(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D(“淡然超脱”错)
7.B(“英雄末路”错,这里更多的是英雄气概)
8.①常先生嘱咐刘三爷此画“万不可示人”,设置悬念。②常先生失踪,马氏质疑古画价值,经“行家”鉴定是“不值钱”的揭品,情节急转直下。③王商人的叮嘱、刘三爷的追问,解开古画为“宝中之宝”的谜底,方悟常先生的良苦用心。(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得4分,共4分)
9.答:①画之“绝品”:古画本身是“无价之宝”“唐代珍品”。
②装裱之“绝品”:“此画装裱实为特技……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③人之“绝品”: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都有着高尚的品质。
④情之“绝品”:围绕保护古画产生的常、刘二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
(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