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青铜残片》阅读练习及答案

(

)
现代文阅读Ⅱ
(
本题共
5
小题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
题。
青铜残片[

]
刘醒龙
①“
他们要来贴封条了
听此一说,马跃之赶紧掏出手机,将收藏室陈列柜中的器物都一一拍下来。
马跃之正在分秒必争,梅玉帛和两个穿着深色西装的男人走了进来。梅玉帛和颜悦色地请马跃之将想拍的照片拍完,还种地告诉一起来的两个男人,马跃之是楚学院顶级的考古专家,等马先生拍完服了,他们再开始工作。时间不长,马跃之拍照究毕。女人这才让手下的人学着马跃之的模样,将屋子里的各种器物一一拍照。
别人都在忙,梅玉帛也没有闲着,发现有自己感兴趣的器物就会亲自细细看过,然后精心摆好位置,让别人拍照。一般情况下,梅玉帛兴趣很浓时也一声不吭。只有一次例外,梅玉帛拿起一块青铜残片,放到眼前。
“了不得!”梅玉帛不由自主地叫出声来。声音极轻,像是不想让别人听见。
马跃之心里一震,如同苦思冥想之际,听到一只湖鸥飞来窗台后的一声鸣叫;又像那种醍酬灌顶的通透感,
由头顶穿过心脏直达涌泉
。那块青铜残片,马跃之也注意过,上面有一个很像现代人写的“豕”字去掉上面一横的残缺图形。当然,两周时期的“豕”字不是这样写的。两周时期的青铜残片上,这种残缺不全的图形时有发现,说是某种符号的局部或某个文字的局部,都是有可能的。
面对青铜残片,梅玉帛一声“了不得”将马跃之的记忆残片激活了,不得不用手抚摸一下额头,才使自己的心潮平静下来。
梅玉帛与同事退出收藏家,将那扇门锁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封条,上下交叉地贴在上面。
几天后,马跃之给梅玉帛打电话。他直截了当地说,自己想研究一下存放在水务局收藏室的那些出土器物。梅玉帛同样直截了当地回答,对于马先生这样的学术权威,纪委工作的有关规定也是可以变通的。梅玉帛要他到楚学院门口等着,十分钟后有车来接,送他去水务局。
到了水务局,梅玉帛亲手将那扇小门上的封条撕下来,开了锁,放马跃之进屋,让他放开手脚进行研究。当然有限制条件: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这扇小门必须从外面锁上,到时间再由梅玉帛亲手打开。
前次来这屋,马跃之第一眼看见的是一只鼎耳。再次来这屋,马跃之的日光直接跳过这只鼎耳。只要是楚学院的人,都会像马跃之那样,一眼看过了,绝对不会再看第二眼。面前的这只鼎耳是笔直的,如此造型百分百不是从楚鼎上掉落的。在楚学院的人看来,楚鼎才是两周时期整个东方世界乃至以青铜文化为标志的同一阶段人类社会最有艺术气质的器物。那种用最不起眼的弧度,在鼎身中部做成一段束腰,再配上一对稍稍有些弧形、宛若向外飘飞的鼎耳,构建出楚鼎独特气韵的弧线,具备了人性中不能缺少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和自然天成的约束。

马跃之的目光依然落在那只青铜鼎耳上,眼前却忽然闪出一派辉煌
。马跃之十分熟悉这种辉煌,这种辉煌曾被他看成是这个星球上最美丽动人的景象。
马跃之低头看了看手表,离与梅玉帛约好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再过十九分钟,马跃之就要利用梅玉帛来之前的最后一分钟做一件事。为了做这件事,他才找上梅玉帛,一个人悄悄来到这间小屋。
昨晚,在水务局输水管线改造工地上发现的青铜残片,马跃之带回了家,经过清理,上面的图形变成深深铭刻在心里的大半个“田”字形。之所以是大半个“田”字形,而不是大半个“田”字,是因为青钢残片上的“田”,缺了右边的一竖。马跃之的内心深处浮现出盛行于两周时期楚地的文字,那些文字的字体呈方形,结构紧密,平缓流幅,笔画匀称,平入顺出,宛如云楚大泽,虽无波汹浪涌,自有遒劲挺拔之势。马跃之用尽全身力气不让自己天马行空般胡乱猜想,还是有思想的碎片偶尔冒出来,顽强地指向那间小屋的另一块青铜残片。
十九分钟一到,马跃之将手伸进口袋,掏出早上出门时用面巾纸包好的青铜残片,毫不犹豫地放到已经放着几块青铜残片的五号柜的隔板上,又从另一只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按照其他青铜残片的样子,放置在刚刚放下的青铜残片前面。马跃之从进这间屋子起,就在设想如何做好这件事,真的动起手来,连半分钟时间都不妥,只用了二十几秒。
还剩下三十几秒时,马跃之忍不住将刚刚放下的青铜残片用右手拿起来,再用左手拿起那块曾经让梅玉帛轻轻叫了一声“了不得”的青铜残片,两块合到一起,竟然完全吻合,仿佛自然天成,更似与生俱来。
彼此包容,没有丁点儿排斥的两块青铜残片拿在马跃之手里,他再次听到“了不得”的轻轻叫声。

梅玉帛只叫了一声,马跃之再次听到的是三声
第一声“了不得”是轻轻的。
第二声“了不得”是很轻的。
第三声“了不得”是与空气一起颤动的那种微微的轻。
从很远很远、仿佛是天边传来的三声“了不得”,让马跃之拿着两块青铜残片痂痂地站了十几分钟,远远超出原先设计的一分钟。终于明白过来的马跃之赶紧放下两块青铜残片,端坐在沙发上,等着梅玉帛开门进屋。
这种端坐姿势保持了五分钟,又五分钟,再五分钟,仍不见指玉帛来开门。之后的时间里,马跃之不再保持端坐的姿势,人一放松,加上到了午后一点,是最犯困的时候,他安心地小睡了一场。
迷糊之际,马跃之做了一个梦。
一个年轻男子拿着一块青铜残片,一个年轻女子也拿着一块青铜残片,二人在山野间嬉笑奔跑。到一处水渠边,两人各自将手里的青铜残片清洗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拼接在一起。青铜残片上两个残缺的图形,顿时整合成一个字。女子将两块青铜残片拿在手里,说自己认识这个字,男子要女子说出来。女子害羞地不肯说,男子假装生气,伸手要自己的那块青铜残片。女子连忙跑开,边跑边说,要将这个字刻在自己的心上。男子说刻在心上连女子自己都看不见,不如刻在手臂上。
【注】文本摘编自《人民文学》2024
年第
2
期长篇小说《听器》,故事背景是文物专家马跃之在水务局收藏室参观出土文物时,水务局副局长陆长林因涉嫌违纪被纪委工作人员带走谈话。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
A.
小说开头部分,梅玉帛等纪委工作人员查封了水务局收藏室,是因为马跃之拍照的出土器物有着巨大的文物价值。
B.
马跃之提要求“直截了当”,是因为他要研究出土文物;梅玉帛的回复同样“直截了当”,体现了她对专家研究工作的支持。
C.
从马跃之对楚鼎束腰设计和鼎耳造型的赞赏可知,他不仅热爱青铜文化,而且欣赏人性中自由和约束的平衡。
D.
结尾的梦境,暗示马跃之知晓了两块青铜残片拼合在一起的古文字,进而猜测这两个残片可能与青铜重器有关。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
A.
句子①独句成段,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也使马跃之的行动突然紧张起来。
B.
句子②中的“涌泉”指脚心的涌泉穴,这句话用来形容马跃之记忆被激活的通透感。
C.
句子③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强调眼前的青铜鼎耳再现了两周文化的辉煌。
D.
句子④中两人的不同反映,旨在突出这三声“了不得”可能是马跃之自己心底的赞叹。
8.
文中记述了马跃之把工地发现的青铜残片放到收藏室的具体过程,请加以梳理概括。
(5

)
9.
小说中,作者是如何描写两块青铜残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6

)

 

答案:

6.C
【解析】 “是因为马跃之拍照的出土器物有着巨大的文物价值”强加因果。联系上下文可见,查封收藏室前,梅玉帛等人还不清楚里面的藏品,也无法判断这些出土器物的价值;结合注释看,查封收藏室,应该与“水务局副局长陆长林因涉嫌违纪被纪委工作人员带走谈话”有关,
A
错误;马跃之说“自己想研究一下存放在水务局收藏室的那些出土器物”,其实是借口。“为了做这件事,他才找上梅玉帛,一个人悄悄来到这间小屋。” “马跃之从进这间屋子起,就在设想如何做好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把自己手中的青铜残片放到收藏室,
B
错误;从梦境看, “进而猜测这两个残片可能与青铜重器有关”表述不当,结尾的梦境只是马跃之对古代生活的浪漫想象,与青铜重器无关,
D
错误。
7.C  
【解析】“面前的这只鼎耳是笔直的,如此造型百分百不是从楚鼎上掉落的。”从原文可见,马跃之认为代表两周文化辉煌的是楚鼎,并不是“眼前的青铜鼎耳”。
8.
①马跃之先把工地发现的青铜残片带回家清理,经研究发现它与收藏室的另一块青铜残片相似;②然后打电话给梅玉帛,借口想要研究一下存放在收藏室的那些出土器物,来到了收藏室;③选定时间,将自己带来的青铜残片和写好的纸条放到收藏室五号柜的隔板上;④之后将两块青铜残片拿到手里,合到一起,感慨良久;⑤最后,又赶紧把两块青铜残片放下了。
(
一点
1
分,五点
5
分。
)
9.
①正面描写。根据两块青铜残片上残缺不全的图形,考古专家马跃之的内心深处浮现出盛行于两周时期楚地文字的特点,可见它们可能承载着两周时期的文化底蕴。②侧面烘托。先是梅玉帛轻轻赞叹“了不得”,后是马跃之连续三声赞叹“了不得”,并痴痴地站了十几分钟,通过人物的反应侧面烘托它们的文化底蕴不同凡响。③梦境联想。在马跃之的梦境里,古代的年轻男女将手中的青铜残片拼接在一起,上面的文字似乎承载着人类美好的情感追求。
(
一点
2
分,三点
6
分,若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6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