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大金川上看梨花》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

)
现代文阅读

(
本题共
4
小题,
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金川上看梨花  
阿来
(1)去看梨花。
(2)去大金川上看梨花。
(3)路远,四百公里。午饭后一算,出成都西北行已两百多公里。海拔不断升高,春花烂漫的成都平原已在身后,不多久,雪山就耸立在面前了。
(4)那条盘旋而上翻越雪山的公路已经废弃十多年了。我们从隧道里穿山而过,离开岷江水系,进入了大渡河上游支流的梭磨河。①
道路转向,折向东南,沿河下行。河岸两边是陡峭的峡壁。向阳的峡壁是草坡,是密闭的栎树林。背阴的峡壁上满坡的杉树、松树与桦树。阳光是一个美术大师,利用峡谷的岩壁、森林、河流和纵横交织的山棱线勾勒出明亮与阴影的复杂分界。也许是怕这样的画面会过于单调,风与云彩都会来帮忙。风摇晃那些树,其实就是摇晃那些光,使之动荡,使之流淌。一朵两朵的云飘来,遮住一些光,失去光照的部分便显得沉郁,未被遮没的部分便在阳光照耀下更加高亢更加明亮。似乎可以在这光影摇荡间听到声音。阴影部分是一支木管乐队,低回,沉郁,却也充满细节。春天了,林下的苔藓已一片潮润,正在返青,树木正展开根须,从解冻的土地中拼命吮吸水分,向上输送,到每一个细枝末节。森林虽未呈现绿色,却也能让人感到一派生机。而那些被阳光透耀的部分简直就是高亢明亮的铜管乐队在尽情歌唱。
(5)就这样沉湎于脑海中的乐音时,车子从一面悬崖下的弯道上冲出去,河流猝然变宽变缓。大渡河是地图上的名字,在当地人口中,此河的这一段唤作金川。考究起来,河的得名与过去沿河盛产黄金有关。几百年前,土司统治的时代,这里的藏语名字是曲浸,意思就是大河。到清末,改土归流,寓兵于民,叫过绥靖屯。民国间设县,叫作靖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金川县。②
这一县地名的演变,也可窥见治乱的兴替,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变迁。
(6)金川一县,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便广植梨树。这里的梨花不是一处两处,而是在在处处。除了成规模的梨园,村前屋后,地失渠边,甚至那些荒废的老屋基上,都是满树梨花。
(7)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我们已经身陷于盛开的鲜花阵中了。梨树都很高大,树干粗粝、苍老,分枝道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都满是一簇簇繁密的花朵。此时,它们被阳光照耀着,格外地明亮耀眼,同时,也散发着格外浓烈的香气。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形成了隐约的光雾–花团上的白实在是太浓重了,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飘荡在空中,形成了迷离的香雾。五个花瓣捧出了丝丝青碧的花蕊。每一枝蕊的顶端都是一团花粉。花刚开时,花粉是红色的,两天三天后,就渐渐变成了沉着的黑色。它们在等蜂来,把它们带到另外的一朵花上,落在每一朵花羞怯地低着身子的花房上。于是,奇妙的遇合发生。从此,我们可以期待秋天的果实。当然,传播花粉更有效的是风。风把花粉从这一群花带到那一群花,从这几树带到另外的那几树。风不大,那些高大的树皮粗粝苍老的树干纹丝不动,虬曲黝黑的树枝却开始摇晃,枝头的花团在这花粉雾中快乐地震颤。那是生命之美。    
(8)③
我在这里阅读自然之书,几乎忘记了身在何处
(9)当地政府有一个强烈的意图,就是把种植农业往观光方向转化。我们这一行,就是受邀来看梨花,写梨花的。可怎么写这些开放在雄荒大野的梨花,的确是个问题。这几天,老听人在耳边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心里却不满足,那到底是写雪,只是用梨花作比附的。古诗词中写梨花的诗句,都是写那小山小水小园中的,到底显得过于纤巧,与我们眼见的金川梨花并不相宜:
(10)“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温庭筠)
(11)“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李白)
(12)再有些感怀伤时,一腔春愁,更与眼前这轰轰烈烈的花开盛景不能相配:
(13)“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白居易)
(14)梨树都是梨树,但有不同姿态;梨花都是梨花,却开出不同格调。何况树由人植,人群更是各个不同。树生别境,这里的雄阔的雪山大川,化育了这种接近原生状态的梨树。中国文学书写草木,常常套用传统文化中那些托物寄情,感时伤春的熟稔路数,情景相近时,虽也确切,却了无新意。④
所以,不看主客观的环境如何,只用主要植根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中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消了书写的意义
(15)如果对此种写作方式缺乏应有的警惕,那就滑入那些了无新意的套路。我看梨花,就成了“我看”梨花,而真正重要的是我看“梨花”。前一种仅仅是一种姿态。后一种,才能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写物,首先得让物得以呈现,然后涉笔其他,才有可信的依托。
(16)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发现一片土地,去看见大金川上那些众多而普遍的梨花。
(节选自《西高地行记》,有删改)
6.关于文中描写梨花的第(7)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字写到了梨花的枝干、花瓣、花蕊、花粉、花香等,描绘出了梨花的生命之美。
B.作者精于描写细节,通过拟人等修辞展现金川梨花之美,表现出浓重的自然情怀。
C.作者善用色彩,和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不同颜色的牵牛花有着相同的审美趣味。
D.植物授粉的描写,赋予观察对象以动态感,以丰富的文学想象呈现自然的奇妙与美好。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句式整饬,笔法简洁,交代位置的移动和变化,引出下文峡谷景象的描写。
B.句子②是对地名演变的理解,富有议论色彩,展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思考。
C.句子③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D.句子④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审关表达方式的否定,传递了作者独特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8.阿来曾说“我在音乐声中,看到了表达的可能”,他常借助音乐来丰富文学表达。本文第(4)段的写景充满音乐性,请简要分析。(4分)    
9.文章标题“大金川上看梨花”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6.C
7.D
8.①化视觉为听觉(通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峡谷中光影摇荡的动态感;②把阴影部分比作木管乐队,把阳光透耀的部分比作铜管乐队,音调的起伏,达到生机和谐的美感。(每点2分)
9.①“金川”是旅游观赏的具体地点,从成都翻越雪山来到金川,是地理上、心理上逐渐接近、寻求梨花的过程;    
②“看梨花”是指看到满树梨花,对自然的亲近,生命之美的赞颂;
③“大金川上看梨花”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审美言说方式的反思,主张抛弃附加在“物”之上的各种人为意义和主观情感,从而真正呈现书写对象。(每点2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8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