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
(bài),掀起万丈狂
(lán)。
B.每逢骤雨
(zú)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
(zhì)息。
C.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
(guān)巾,身披鹤
(chǎng),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D.那索似有千
(jūn)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
(zhī)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B.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乘。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娇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俯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D.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
无可置疑的描述。
B.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
目瞪口呆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
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D.从他
语焉不详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止2023年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在内的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已达47%左右,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
B.被称作“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它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C.由AI创作的诗歌,不过是一种浅表的类型化文本,丰富生动的审美体验无法让读者实现,只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D.在2023年10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相关视频,展示了一段未来在月球上建造基地的构想。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C.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D.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君子处世,刚毅坚韧,努力奋进。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古有祖逖闻鸡起舞,今有邓稼先呕心沥血研制核弹,都体现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阅读此书;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消息,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雨果,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他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描摹赞叹了圆明园之美,辛辣嘲讽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澎
(bài)――pài;
B.骤雨
(zú)至――cù;
D.
(zhī)铢――zī;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决别――诀别;
B.相辅相乘――相辅相成;
C.俯庸风雅――附庸风雅;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无可置疑:意思是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此句是说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对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无可置疑。用词恰当;
B.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句中用来形容人们沉浸在舞姿中的样子,用词不当;
C.妙手回春: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句中用来形容“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用词不当,可改为“妙手偶得”;
D.语焉不详:是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语焉不详”与句中“他们终于明白”相矛盾。用词不当;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已”和“左右”语意矛盾,应删去“已”或“左右”;
C.语序不当,将“丰富生动的审美体验”和“无法让读者实现”调换顺序;
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画面”;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A.“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是两个单独的问句,不是选择问,应把两句中间的逗号改为问号;
C.“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与“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是并列关系,且已经出现了逗号,两个句子中间应用分号;
D.“三哼经”不是书的名字,处在双引号内,应用单引号;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将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将不太重要的内容放在后面,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本项的“重要性递增”说法不当;
故选C。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7:46
下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7:46

相关推荐